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包括一个支架,支架中通过四根前吊带悬挂有一个胸肩部托带,通过四根后吊带悬挂有一个腰臀部托带。胸肩部托带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条背带、一条胸前连接带、一条颈后连接带和一条背后连接带,腰臀部托带包括一条闭环状的腰带和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条腰腿带。左右两条背带分别环绕练习者的两侧腋下和肩部,配合胸前连接带将练习者躯干的上部悬挂在支架中,两个腰腿带分别环绕练习者的两侧大腿根,配合腰带将练习者躯干的下部悬挂在支架中,练习者可以在陆地上练习蛙泳的四大技术环节与技术特征:身体姿势、腿部技术、手臂技术和配合技术。将支架放置在泳池内,练习者可以在水中练习蛙泳,不会发生溺水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人体工程学机械装置,特别是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
技术介绍
: 对游泳初学者来说,蛙泳通常最为简单易学。蛙泳的特点是:省力、耐久,呼吸方便,声音小,便于观察,能拖带重物,也能负重,有安全感,但速度不及其他泳姿快。蛙泳是体育院校每年必修考核的游泳项目,但仍有15%以上的学生不会游泳,另有近10%的学生因学习基础不足,虽经努力,但不能达标,因此需要增加教学时数,在寒暑假里加强练习,才能通过考核,但是游泳初学者独自在水中练习时,存在溺水的风险,而在陆地练习,又难以模拟水中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所述的这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游泳练习者不能在陆地上进行游泳练习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这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包括一个支架,其中,所述的支架中通过四根前吊带悬挂有一个胸肩部托带,支架中通过四根后吊带悬挂有一个腰臀部托带。进一步的,所述的胸肩部托带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条背带、一条胸前连接带、一条颈后连接带和一条背后连接带,所述的两条背带均成闭环状,所述的胸前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背带的前侧连接,所述的颈后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背带的后侧上部连接,所述的背后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背带的后侧下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腰臀部托带包括一条闭环状的腰带和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条腰腿带,任意一条所述的腰腿带的前端均与所述的腰带的前侧连接,任意一条腰腿带的后端均与所述的腰带的后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胸前连接带、颈后连接带和背后连接带中各自设置有长度调节搭扣或者连接搭扣。进一步的,所述的腰带中设置有长度调节搭扣或者连接搭扣。进一步的,所述的四根前吊带分别连接在颈后连接带的两侧以及背后连接带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的四根后吊带分别连接在腰带的后侧以及两个腰腿带的后侧。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杆件,两根前吊带和两根后吊带连接在其中一根杆件上,其余的两根前吊带和两根后吊带连接在其余的一根杆件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进一步的,所述的杆件通过悬索悬挂在支架中。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左右两条背带分别环绕练习者的两侧腋下和肩部,配合胸前连接带将练习者躯干的上部悬挂在支架中,两个腰腿带分别环绕练习者的两侧大腿根,配合腰带将练习者躯干的下部悬挂在支架中,练习者可以在陆地上练习蛙泳的四大技术环节与技术特征:身体姿势、腿部技术、手臂技术和配合技术。将支架放置在泳池内,练习者可以在水中练习蛙泳。本专利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利用支架、胸肩部托带和腰臀部托带悬挂蛙泳练习者的躯干,练习者可以在陆地上练习蛙泳的四大技术环节与技术特征:身体姿势、腿部技术、手臂技术和配合技术。将支架放置在泳池内,练习者可以在水中练习蛙泳,不会发生溺水事故。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中的胸肩部托带和腰臀部托带在使用时的前侧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中的胸肩部托带和腰臀部托带在使用时的后侧不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陆两用娃泳练习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不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侧向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包括一个支架1,其中,所述的支架I中通过两根前吊带71和两根前吊带72悬挂有一个胸肩部托带,支架I中通过四根后吊带73悬挂有一个腰臀部托带。进一步的,所述的胸肩部托带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条背带201、一条胸前连接带202、一条颈后连接带203和一条背后连接带204,所述的两条背带201均成闭环状,所述的胸前连接带202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背带201的前侧连接,所述的颈后连接带203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背带201的后侧上部连接,所述的背后连接带204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背带201的后侧下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腰臀部托带包括一条闭环状的腰带205和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条腰腿带206,任意一条所述的腰腿带206的前端均与所述的腰带205的前侧连接,任意一条腰腿带206的后端均与所述的腰带205的后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胸前连接带202中设置有长度调节搭扣,颈后连接带203中设置有长度调节搭扣207和连接搭扣208,背后连接带204中设置有长度调节搭扣209和连接搭扣 210。进一步的,所述的腰带205中设置有长度调节搭扣211和连接搭扣212。进一步的,一根前吊带71和一根前吊带72分别连接在颈后连接带203的一侧以及背后连接带204的一侧,另一根前吊带71和另一根前吊带72分别连接在颈后连接带203的另一侧以及背后连接带204的另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的四根后吊带73分别连接在腰带205的后侧以及两个腰腿带206的后侧。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支架I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杆件8,一根前吊带71、一根前吊带72和两根后吊带73连接在其中一根杆件8上,另一根前吊带71、另一根前吊带72和其余的两根后吊带73连接在其余的一根杆件8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I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4。支架I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杆6。支架I与支撑底座4之间设置有连接件3。进一步的,所述的杆件8通过悬索悬挂在支架I上部的连接杆5的下方。具体的,前吊带71、前吊带72、后吊带73与胸肩部托带和腰臀部托带均通过连接环9连接。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将支架I放置在泳池11内,练习者可以在水中练习蛙泳。支架I的两端直接插入泳池11边预留的插孔12中。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左右两条背带201分别环绕练习者的两侧腋下和肩部,配合胸前连接带202将练习者躯干的上部悬挂在支架I中,两个腰腿带206分别环绕练习者的两侧大腿根,配合腰带205将练习者躯干的下部悬挂在支架I中,练习者可以在陆地上练习蛙泳的四大技术环节与技术特征:身体姿势、腿部技术、手臂技术和配合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包括一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中通过四根前吊带悬挂有一个胸肩部托带,支架中通过四根后吊带悬挂有一个腰臀部托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包括一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中通过四根前吊带悬挂有一个胸肩部托带,支架中通过四根后吊带悬挂有一个腰臀部托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胸肩部托带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条背带、一条胸前连接带、一条颈后连接带和一条背后连接带,所述的两条背带均成闭环状,所述的胸前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背带的前侧连接,所述的颈后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背带的后侧上部连接,所述的背后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背带的后侧下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臀部托带包括一条闭环状的腰带和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条腰腿带,任意一条所述的腰腿带的前端均与所述的腰带的前侧连接,任意一条腰腿带的后端均与所述的腰带的后侧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蛙泳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胸前连接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竹生,刘宇,陈佩杰,王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体育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