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含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主要成分为荆芥油、香茅油等。本驱避剂特点是不含DEET等化学驱避剂,以植物精油为主要成分,可制成油基型、醇基型、水基型驱避剂,并且成本低廉、无任何毒性,对白纹伊蚊具有良好的驱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蚊剂,特别是一种含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该蚊虫驱避剂对白纹伊蚊具有良好的驱避效果。
技术介绍
蚊虫是重要的病媒之一,其体内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驱避剂是人类防治蚊虫的手段之一。当前,普遍使用的驱避剂大多数为人工合成,其中,避蚊胺(DEET)是目前公认的实际应用效果最好的广谱蚊虫驱避剂(薛飞群,1992),依靠自然挥发或借助载体挥发的气味,使蚊虫嗅到后产生忌避而难以接近人体,从而达到预防叮咬和侵袭,保障人体健康的目的(高静和高申,2002)。但近期的研究表明,避蚊胺具有毒副作用,如引起儿童脑病、引起荨麻疹综合症、过敏反应、血压低、心跳降低等(李群和柏亚罗,2002)。因此,开发天然源驱避剂就显得极为重要。植物精油是一类植物源次生代谢物质,分子量较小且可随水蒸气蒸出,具有一定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物质。研究表明,多种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驱避效果,如香茅油,薄荷油,迷迭香油,丁香油等。香茅油又称香草油或雄刘萱油,多由禾本科(Poaceae)香茅属(CymbopogonSprengde)枫茅(C.winterianus Jowitt ex Bor)和亚香茅(C.nardus (L.) Rendle)全草经蒸汽蒸馏而得,淡黄色液体,有浓郁的山椒香气。主要成分是香茅醛、香叶醇和香茅醇。香茅油是世界公认的驱蚊植物精油之一。目前,国内市场多种植物源驱蚊产品均含有香茅油;在美国驱蚊剂中,香茅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植物源活性成份,含有香茅油的蜡烛和香在市场上卖作驱虫剂。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是唇形科假荆芥属植物,别名假苏,多年生草本,株高约30- 40cm,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如台湾地区海拔800m以下的开阔地及荒废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产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油是由荆芥(Stenuifolia(Benth.)Briq.)全草经蒸气蒸懼所得,为淡黄色液体,主要成分有右旋薄荷酮(d-Menthone)、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朽1檬烯(d_Limonene)。目前,报道的驱蚊植物精油专利文献中主要为香茅油,在复配一些具有驱蚊功效的植物精油如薄荷油、丁香油、肉豆蘧油、柠檬油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该蚊虫驱避剂的形态为油基型、醇基型或水基型制剂,对人体安全、无毒,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类人群使用,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野外作业的人群使用。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一种含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蚊虫驱避剂为油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荆芥油:30% 50%,香茅油:10% 30%,聚乙二醇400:1% 5%,香兰素:10% 30%,液体石蜡:0 1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第二种方案:一种含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蚊虫驱避剂为醇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荆芥油:30% 50%,香茅油:10% 30%,无水乙醇:10% 30%,香兰素:10% 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第三种方案:一种含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蚊虫驱避剂为水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荆芥油:20% 50%,香茅油:10% 30%,明胶:10% 30%,阿拉伯树胶:10% 30%,甲醛:5% 10%,余量为去离子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本专利技术的创新性在于,以荆芥油为主,香茅油为辅,不含DEET等化学驱避剂,并且成本低廉、无任何毒性,对白纹伊蚊具有良好的驱避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验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1、用荆芥油、香茅油、聚乙二醇、香兰素、液体石蜡配制成油基型驱避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荆芥油:30% 50%,香茅油:10% 30%,聚乙二醇400:1% 5%,香兰素:10% 30%,液体石蜡:0 1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该油基型驱避剂制作过程是:将配方量的荆芥油和香茅油混合,再依次加入配方量的聚乙二醇400、香兰素和适量的液体石蜡,于35°C水浴加热,冷却,即可得油基型驱避剂。2、用荆芥油、香茅油、无水乙醇、香兰素配制成醇基型驱避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荆荆芥油:30% 50%,香茅油:10% 30%,无水乙醇:10% 30%,香兰素:10% 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该醇基型驱避剂制作过程是:将配方量的荆芥油和香茅油混合,再加入配方量的香兰素,用无水乙醇补足至100%,即可得醇基型驱避剂。3、用荆芥油、香茅油、明胶、阿拉伯树胶、甲醛、去离子水制成水基型驱避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荆芥油:20% 50%,香茅油:10% 30%,明胶:10% 30%,阿拉伯树胶:10% 30%,甲醛:5% 10%,去离子水:余量。该水基型驱避剂制作过程是:首先将明胶和阿拉伯树胶分别用去离子水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备用;将配方量的荆芥油和香茅油混合后加入到明胶水溶液中,40 V下水浴加热,9000rpm高速剪切lOmin,然后加入阿拉伯树胶水溶液,冷却至10°C,甲醛固化,过夜,即可得水基型驱避剂。该水基型驱避剂使用方便,可制成喷雾剂使用,同时,荆芥油和香茅油与明胶、阿拉伯树胶组成了微胶囊,减缓了其释放速率,延长了驱蚊时间,对白纹伊蚊具有良好的驱避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含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驱蚊效果可通过如下实施例给出:一、室内驱蚊效果评价:供试材料: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羽化后3天 5天未吸血的雌性成虫。蚊笼:长400mm,宽 300mm,高 300mm。 试验条件:温度(26 ± I) °C,相对湿度65%土 10%。攻击力测试:蚊笼内放入300只试虫,试验人员手臂暴露40mmX 40mm皮肤面积,其余部分严密遮避。将手臂伸入蚊笼内放置2min,观察发现蚊虫停落,在其口器将刺入皮肤前抖动手臂将其驱离,记为I只试虫停落。前来停落的试虫多余30只的测试人员和试虫为攻击力合格,此人及此笼蚊虫可进行驱避试验。驱避试验:选4名及以上攻击力合格的试验人员(男女各半,且试验前和试验期间不应饮酒、茶或咖啡,不应使用含香精类的产品),在其双手手背各画出50mmX50mm的皮肤面积,其中一只手按1.5μ L/cm2的剂量均匀涂抹待测的驱避剂,暴露其中的40mmX40mm的皮肤,严密遮蔽其余部分。另一只手为空白对照。涂抹驱避剂2h后,将手伸入攻击力合格的蚊笼内2min,观察有无蚊虫前来停落吸血。之后每间隔Ih测试一次,只要有一只蚊虫前来吸血即判作驱避剂失效。记录驱避剂有效保护时间(h)。每次对照手先做对照测试,攻击力合格的试虫可继续试验,试虫攻击力不合格则需更换合格试虫进行试验。 二、野外驱蚊效果评价:在蚊虫活动时间,一只小腿上定量均匀地涂抹驱避剂于裸露皮肤处,另一只小腿为空白对照。涂药后实验人员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蚊虫驱避剂为油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荆芥油:30%~50%,香茅油:10%~30%,聚乙二醇400:1%~5%,香兰素:10%~30%,液体石蜡:0~1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蚊虫驱避剂为油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荆芥油:30% 50%,香茅油:10% 30%,聚乙二醇400:1% 5%,香兰素:10% 30%,液体石蜡:0 1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2.一种含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蚊虫驱避剂为醇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荆芥油:30% 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付臣臣,李慧,刘辉,田向荣,冯俊涛,祁星,张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馥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农科大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