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制得的该植物源驱避剂以薄荷油和香茅油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配制而成,制剂形态为油基型、醇基型、软膏、水基型制剂,对环境安全,驱避剂中的活性化合物是天然存在的物质,来源于自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形成了固有的能量与物质循环代谢途径,使用后无残留,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该植物源驱避剂可以防治白纹伊蚊等蚊种,在日常生活和户外活动中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农药制备及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蚊虫驱避剂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国际上使用的蚊虫驱避剂一般都含有化学合成的药物,各国合成和使用过的化学驱蚊剂已达上万种,但是这些化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体产生某些不良危害,尤其是长期使用能产生毒性富集作用。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全世界“回归大自然”的影响,在研制化学驱避剂的同时,开展了对植物源驱避剂的发掘。这些年来被广泛使用的菊酯类驱避剂,虽也多属于天然成分范围,但目前发现其长期使用也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随着蚊虫对其耐药性的不断增强,蚊虫耐药性也迅速增加。因此,开发天然源驱避剂就显得极为重要。植物精油是一类植物源次生代谢物质,分子量较小且可随水蒸气蒸出,具有一定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物质。研究表明,多种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驱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以克服使用化学合成的蚊虫驱避剂对人类产生的危害。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驱避剂为油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香茅油:10% 30%,薄荷油:10% 40%,聚乙二醇2000:5% 20%,大豆油:10% 20%,液体石蜡:10% 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驱避剂为醇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香茅油:10% 30%,薄荷油:10% 40%,聚乙二醇400:10% 20%,乙醇:10% 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第三种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驱避剂为软膏制齐U,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香茅油:10% 30%,薄荷油:10% 40%,聚乙二醇6000:10% 20%,白羊毛脂:5% 15%,白凡士林:10% 15%,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第四种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驱避剂为水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香茅油:10% 30%,薄荷油:10% 40%,聚乙二醇400:10% 20%,乙醇:10% 20%,甘油:5% 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专利技术的含植物精油驱避剂,对环境安全,驱避剂中的活性化合物是天然存在的物质,来源于自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形成了固有的能量与物质循环代谢途径,使用后无残留,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该植物源驱避剂可以防治白纹伊蚊等蚊种,在日常生活和户外活动中具有极大应用价值,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源驱避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验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原料主要有薄荷油,香茅油,均为常用中药植物提取的药油。香茅油又称香草油,由香茅的全草经蒸汽蒸馏而得,淡黄色液体,香味适宜,主要成分为香茅醛、香叶醇和香茅醇,主要用作杀虫剂、驱蚊药和皂用香料,具有优良的防治蚊虫叮咬功效。薄荷油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气蒸馏而得,淡草绿色液体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呈强烈薄荷香气和清凉的微苦味,性辛、凉,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骚库等。以上天然原料均有市售,且其原料来源在国内资源非常丰富,价格低廉,为其大量应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以下分别给出四种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的配方和制备方法:1、用薄荷油、香茅油、聚乙二醇2000、大豆油、液体石蜡配制而成油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香茅油:10% 30%,薄荷油:10% 40%,聚乙二醇2000:5% 20%,大豆油:10% 20%,液体石蜡:10% 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其制备过程为:先用水蒸气将配方量的聚乙二醇2000融化,用真空压力将聚乙二醇2000转移至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升温至80°C,然后加入配方量的液体石蜡和大豆油,搅拌均匀,再将反应釜温度降低至45°C,最后将配方量的香茅油和薄荷油混合加入反应釜,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即可得油基型蚊虫驱避剂。2、用香茅油、薄荷油、聚乙二醇400、乙醇配制而成醇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香茅油:10% 30%,薄荷油:10% 40%,聚乙二醇400:10% 20%,乙醇:5% 1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其制备过程为:将配方量的香茅油和薄荷油混合,在室温下依次加入配方量的聚乙二醇400、乙醇,混合,摇匀,溶解成品,即可得醇型驱避剂。3、用香茅油、薄荷油、聚乙二醇6000、白羊毛脂、白凡士林配制而成软膏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香茅油:10% 30%,薄荷油:10% 40%,聚乙二醇6000:10% 20%,白羊毛脂:5% 15%,白凡士林:10% 15%,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其制备过程为:先用水蒸气将配方量的聚乙二醇6000、白羊毛脂、白凡士林融化,在抽真空压力下,将融化的聚乙二醇6000、白羊毛脂、白凡士林混合物转移至反应釜中,将反应釜升温至80°C,搅拌均匀,再将反应釜温度降低至55°C,最后将配方量的香茅油和薄荷油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冷却至40°C,立即分装至各个软膏包装内。即得软膏制剂。4、用香茅油、薄荷油、聚乙二醇400、甘油、乙醇、去离子水配制而成的水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薄荷油:10% 40%,香茅油:10% 30%,聚乙二醇400:5% 20%,甘油:5% 10%,乙醇:10% 20%,水:适量。其制备过程为:将配方量的聚乙二醇400、甘油和乙醇加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的温度升至65°C保温15min,然后将温度降至45°C,按配方量加入香茅油和薄荷油,最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分装至各个包装内,即得水基型制剂。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驱蚊效果可通过如下实验给出:一、驱避剂药效评价1、室内人体驱避活性的药效评价1.1供试蚊种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羽化后3天 5天未吸血的雌性成虫。1.2仪器设备蚊笼:长400mm,宽 300mm,高 300mm1.3试验方法1.3.1试验条件:温度,(26± I) °C,相对湿度,65%土 10%1.3.2人体驱避试验:参照国家标准GB/T13917.9-2009。攻击力测试:在长X宽X高为40cmX30cmX30cm的蚊笼内放入300只试虫,试验人员手臂暴露4cmX 4cm皮肤面积,其余部分严密遮避。将手臂伸入蚊笼内放置2min,记录前来停落的蚊虫数,> 30只者为攻击力合格,该试验人员及此笼蚊虫可用于驱避试验。驱避试验:选攻击力合格的试验人员,在其双手臂上各暴露出5cmX5cm的皮肤面积,其余部分严密遮避。其中一只手臂设为空白对照,不做任何涂抹;另一只手臂暴露部分按1.5μ L/cm2的剂量均匀涂抹驱避剂。涂抹2h后,将手臂伸入攻击力合格的蚊笼内2min,观察有无蚊虫前来吸血,之后每小时测试I次,只要有蚊虫前来吸血即判作驱避剂失效。记录驱避剂的有效保护时间(h)。将药剂对四名及以上受试者的有效保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驱避剂为油基型制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香茅油:10%~30%,薄荷油:10%~40%,聚乙二醇2000:5%~20%,大豆油:10%~20%,液体石蜡:10%~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驱避剂为油基型制齐U,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香茅油:10% 30%,薄荷油:10% 40%,聚乙二醇2000:5% 20%,大豆油:10% 20%,液体石蜡:10% 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2.一种含有植物精油的蚊虫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驱避剂为醇基型制齐U,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香茅油:10% 30%,薄荷油:10% 40%,聚乙二醇400:10% 20%,乙醇:10% 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3.一种含有植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志利,田向荣,吴华,李慧,刘辉,冯俊涛,祁星,张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馥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农科大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