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粗榧杀虫剂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231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2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国粗榧杀虫剂及其制造方法,制得的该中国粗榧杀虫剂由中国粗榧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配制而成,制剂形态是可湿性粉剂和微乳剂,主要用于对粘虫和小菜蛾进行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国粗榧杀虫剂不仅杀虫效果好,而且对环境、人、畜、害虫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害虫不宜对其产生抗药性。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宜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农药及制备,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植物中国粗榧为原料制备的杀虫剂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和传统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有原料易得、作用位点多、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易降解、低残留、对天敌昆虫危害较小及对环境安全等优点。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高活性物质,以其为模板合成新型化学农药,或直接将其开发成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和谐的天然源农药制剂,已成为新农药创制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未来农药的发展方向。我国土地辽阔,植物资源丰富,发展植物源杀虫剂的条件得天独厚,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全球约有植物50多万种,高等植物近30多万种,我国现有高等植物470科,3700余属,约3万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有毒植物》列入我国有毒植物1300多种,其中大多数具有杀虫活性,许多种类被作为植物性农药利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人员对西部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张兴等于1998年完成从西北地区采集的475种植物的筛选工作,发现了128种活性较好的植物。张宏利等对采自秦岭山区的204种植物样品的筛选中发现有87种对粘虫有较好的拒食或毒杀效果。周利娟等从我国40多种特有植物中筛选出华蟹甲草(Sinacalia tangutica(Maxim.)B.NorcL )和秀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 10 多种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姚英娟等从21种植物中筛选出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黄姜(Curcuma 1nga)、山鸡椒(Litsea cubeba)、石菖蒲(Acorusgramineus)和巴豆(Crotontiglium)5种植物对玉米象具明显趋避和触杀作用。其中,杀虫植物苦楝、苦皮藤和砂地柏等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且以苦楝、川楝等为主成分的杀虫乳油已商品化。中国粗榧1(Cephalotaxus sinensis L1.)为三尖杉科,三尖杉属植物,又名粗榧(浙江),鄂西粗榧(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华粗榧杉、粗榧杉(中国裸子植物志)。中国粗榧为我国特有树种,分布很广,产于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云南东南部、贵州东北部、广西、广东西南部,多数生于海拔600-2200米的花岗岩、砂岩及石灰岩山地。木材坚实,可作农具及工艺等用。叶、枝、种子、根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疗效(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卷,科学出版社,1978年,P.428-432)。中国粗榧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类,即生物碱类和黄酮类,此外还含有萜类、油脂类和鞣质等成分。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Powell等发现三尖杉属植物中的三尖杉酯碱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小鼠白血病细胞生长作用,这项发现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对三尖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广泛研究。至今,研究人员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已得到60余种生物碱,其中,中国粗榧内含有的具较强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有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和异三尖杉酯碱。双黄酮是普遍存在于裸子植物中的一类特征化合物。中国粗榧中含有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银杏双黄酮(ginkgetin)、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长叶世界爷双黄酮(sequoiaflavone)和穗花杉双黄酮-四甲醚(tetra-methyl-amentoflavone)等。中国台湾学者发现新双黄酮taiwanhomof lavone-A和新双黄酮taiwanhomof lavone-B对鼻咽表皮癌RB、肝癌Hepa_3B等具细胞毒活性。在其他成分中,从海南粗榧中分离的非生物碱海南粗榧内酯醇及海南粗榧内酯也有明显抗癌活性,其中海南粗榧内酯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刘胜兰(2008)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得到3个苯丙素类化合物Junipediol A(I)、JunipediolA8-0-β -D-glucopyranoside(2)和 junipediol B (3),以及 2 个木脂素类化合物(+ ) -Matairesinol (I)和(+)-lsolariciresinol3a_0-β-D—glueopyranoside (2),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在农用活性方面,已有中国粗榧及其代谢产物对病、虫、草害活性的相关报道。辛玉成等报道了 8种化学合成氨基酸酯碱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发现苯丙氨酸三尖杉酯碱对TMV粒子具明显抑制钝化作用。拓亚琴以反枝苋为供试对象,发现中国粗榧具有除草活性。郝双红(2006)在对中国粗榧枝叶提取物分离及除草活性研究中发现总生物碱为中国粗榧的主要活性成分。朱明旗在对中国粗榧内生真菌的研究中,共分离获得79株内生真菌。文艳华(2001)等报道了中国粗榧对植物病原线虫松材线虫有杀线活性。张兴(1999)等在对西北地区杀虫活性植物筛选时,发现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对粘虫具较强拒食活性。但是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内测定结果,且至今未见对其展开系统的杀虫作用研究,没有形成产品,未能应用于农业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中国粗榧为原料,研究出杀虫效果高、无公害、价格低廉的植物性杀虫剂及其制造方法,主要用于对粘虫和小菜蛾进行防治。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中国粗榧杀虫 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中国粗榧杀虫剂由中国粗榧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配制而成,制剂形态是可湿性粉剂和微乳剂,其中:所述可湿性粉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配制:中国粗榧提取物:20% 70%,填料:30 74%,表面活性剂:1% 25%,原料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所述微乳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配制:中国粗榧提取物:10% 30%,溶剂:40 84%,表面活性剂:1% 20%,原料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上述填料是膨润土、蒙脱土、红砖、粘土、炉渣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粒状浮石、珍珠岩、人造粒装载体、煤矸石、蛭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上述溶剂是乙酸乙酯,环己酮、油酸甲酯、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正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和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上述表面活性剂是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月桂醇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苯乙烯酸聚氧乙烯醚、斯潘系列、吐温、农用阴离子-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上述中国粗榧杀虫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得的制剂形态是可湿性粉剂和微乳剂,具体采用如下步骤:A.将中国粗榧枝叶和种子混合,用植物组织粉碎机粉碎至Imm 5mm的粗粉碎物;B.将步骤A所得的粗粉碎物用溶剂法浸提,采用的溶剂为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提取温度为50 80°C,提取时间为6 12小时得浸提物,浸提物经真空浓缩至相当于Ikg干粉/kg浓缩液;C.将步骤B所得的浓缩液,按照配方量与填料和表面活性剂于混配釜中混合均匀后即得中国粗榧杀虫可湿性粉剂。D.将步骤B所得的浓缩液,按照配方量与溶剂和表面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国粗榧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中国粗榧杀虫剂由中国粗榧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配制而成,制剂形态是可湿性粉剂和微乳剂,其中:所述可湿性粉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配制:中国粗榧提取物:20%~70%,填料:30%~74%,表面活性剂:1%~25%,原料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所述微乳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配制:中国粗榧提取物:10%~30%,溶剂:40~84%,表面活性剂:1%~20%,原料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国粗榧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中国粗榧杀虫剂由中国粗榧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配制而成,制剂形态是可湿性粉剂和微乳剂,其中: 所述可湿性粉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配制:中国粗榧提取物:20% 70%,填料:30% 74%,表面活性剂:1% 25%,原料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 所述微乳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百分比配制:中国粗榧提取物:10% 30%,溶剂:40 84%,表面活性剂:1% 20%,原料的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粗榧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是膨润土、蒙脱土、红砖、粘土、炉渣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粒状浮石、珍珠岩、人造粒装载体、煤矸石、蛭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溶剂是乙酸乙酯,环己酮、油酸甲酯、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正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和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表面活性剂是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卿周一万吴华李雪娇冯俊涛张兴
申请(专利权)人:杨凌农科大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