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田种植膜下滴灌水稻的除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226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2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中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所述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为稻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大田种植膜下滴灌水稻的除草方法,(1)、喷洒稻杰,耙地;(2)、喷洒后5-7天,应用膜下滴灌方法种植水稻;(3)、在水稻苗3-4叶期间喷洒稻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稻杰作为土壤封闭剂和播后除草剂在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中的应用。在膜下滴灌水稻技术中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除草方法,能达到很好的除草效果,且不存在秧苗发黄、矮缩、僵苗等药害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草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传统上以淹水泡田(田间水层3-10cm)的水田种植为主,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 80%,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量达到90%以上,而稻田总耗水量占农业用水的65%以上。由于近些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春旱夏旱等现象经常发生,导致北方水稻种植区大面积减产,严重打击了种稻农民生产者的积极性。目前利用地膜覆盖进行水稻旱田种植(简称旱作水稻),以达到增温、节水、增产的目的,这种技术方法已在全国水稻种植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如中国专利CN101422120A公开的“水稻直播膜下滴灌旱作栽培方法”。但是在旱作水稻技术中,目前对播前土壤封闭处理没有确定技术及封闭药剂,播后所用药剂及处理方法因除草效果差或产生药害等原因也不能直接应用于旱作水稻生产中。水稻膜下滴灌种植由于滴水频繁,田间杂草种类多且数量大,严重影响产量且增加人工成本。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适用于旱作水稻技术的除草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应用该除草方法,能达到很好的除草效果。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中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所述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为稻 杰。进一步地,所述播前土壤封闭药剂的使用量为60g_80g/亩。进一步地,所述播后除草剂的使用量为50g_70g/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步骤如下: (1)、喷洒稻杰,耙地; (2)、喷洒后5-7天,应用膜下滴灌方法种植水稻; (3)、在水稻苗3-4叶期间喷洒稻杰。进一步地,所述步骤(I)中稻杰的使用量为60g_80g/亩。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稻杰的使用量为50g_70g/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稻杰作为土壤封闭剂和播后除草剂在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中的应用。具体地,所述应用步骤为: (1)、应用膜下滴灌方法种植水稻前5-7天,喷洒稻杰; (2)、在水稻苗3-4叶期间喷洒稻杰。进一步地,所述步骤(I)中稻杰的使用量为60g_80g/亩。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稻杰的使用量为50g_70g/亩。目前,水稻直播田化学除草剂种类主要有芽前封闭除草剂和芽后茎叶处理的除草齐U。直播稻田化除,目前一般采取“一封、二杀、三补”的策略。在播种后1-3天内及早施药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水直播稻田常用丙草胺、丁草胺、异丙隆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混配齐U。旱直播稻田常用丁草胺与噁草酮的混配剂,或者丁草胺、丙草胺、二甲戊灵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混配剂,异噁草松等药也较常用。一般在畦面土壤湿润时施药,施药后保持土壤湿润I周左右,畦面不能有积水,否则产生药害。芽前除草剂除草使用时,有以下原因导致药效不好: (I)整田不平,田面高低落差太大。因芽前除草剂要依靠在田的泥表形成一层药膜,高低不平的田面肯定在高处的田 面难以形成药膜,高处的杂草就难以防除。(2)—般芽前除草剂在用药后,秧苗达到二叶一心时便要进行保水,保持田面有水一直到晒田,保水不好也会造成除草效果差。(3) 一般芽前除草剂要求整田到最后施药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否则杂草已长出来了,芽前除草剂就无法保障除草效果。(4)药剂的选择、使用时间、用量不当都易造成秧苗发黄、矮缩、僵苗等药害现象。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国产芽前除草剂丙草胺及丙苄系列复配除草剂,绝大部分是没加安全剂的,因此使用时一般在水稻播种扎根后达到一叶一心或二叶一心后严格按推荐用量使用,否则易出现药害。若不采用芽前封闭除草剂,而在芽后集中使用茎叶处理的除草剂,会造成用药成本过高及秧苗前期杂草危害严重。目前常用的茎叶除草剂有二氯奎啉酸、稻杰、千金、2甲4氯等,稻杰、千金成本较高,且稻杰只能杀稗草、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千金只能杀千金子等杂草。二氯奎啉酸只能除稗草及部分莎草科杂草,由于田间杂草发生复杂,一般均需几种药剂同时使用,同时使用二氯奎啉酸时易产生药害。相对于传统水作种植方式来说,膜下滴灌种植水稻由于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耕层有氧环境好且滴水频繁,田间杂草数量、种类较多,经大量实验验证,传统的除草技术及产品无法满足其田管要求。稻杰(Penoxsulam,五氟磺草胺,2.5%油悬浮剂)作为现有市售的一种芽后茎叶除草剂,产品使用规定中已明确写明,水稻全生育期内只使用一次,用量为40-60g/亩,且不用于土壤封闭处理。而本专利技术将其用于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中的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而且,与直播水稻田中使用方法不同的是:直播水稻田中是在播种后1-3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本专利技术是在播种前5-7天使用,进行土壤封闭;且本专利技术中的稻杰在水稻全生育期内使用两次,使用总量为110g-150g/亩,较之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量提高了 175%-250%,且在两次使用过程中对土壤表层含水量没有要求,防治杂草效果可控;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仅需使用一种除草剂,不再需要多种除草剂同时使用,使得易于操作。因此,本专利技术克服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稻杰这种产品的技术偏见,同时能达到很好的除草效果。同时,应用稻杰作为播前土壤封闭药剂时,不存在直播稻田中使用其他芽前除草剂时的缺点,逐条与之对应,稻杰具备以下优点:1、播前喷洒稻杰时,地表干燥无泥,喷洒后直接耙地,可实现稻杰在地表均匀分布,不会出现高处的杂草难以防除的问题。2、因为采用膜下滴灌方法种植水稻,由于地膜覆盖,阻止了田间水分蒸发,且膜下的滴灌带依据水稻植株生长需求给根系滴水,因此,应用稻杰作为播前土壤封闭药剂,不存在直播稻田中使用芽前除草剂后进行保水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保水不好造成除草效果差的问题。3、 喷洒稻杰后根据土壤温度等条件决定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为喷洒后5-7天,所以,也不存在“从整田到最后施药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的要求,播种时间灵活。4、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来施用稻杰,不存在秧苗发黄、矮缩、僵苗等药害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9月8日水稻发芽照片,从上到下依次为处理A (稻杰),处理B (2,4_D 丁脂),处理C (丁草胺),处理D (2甲4氯),对照。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稻杰购自美国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的的操作步骤如下: (1)犁地、整平地面,在种植水稻前5-7天,机械喷洒稻杰,使用量为60g-80g/亩,用水量为15-25kg/亩,此用量较容易机械操作且防治效果好,杂草多时用量取上限值,杂草少时用量取下限值,此时作为土壤封闭药剂使用;喷洒后进行耙地; (2)应用膜下滴灌方法种植水稻,如CN101422120A中公开的种植方法,滴水,水稻出苗; (3)在水稻苗3-4叶期间,机械喷洒稻杰,使用量为50g-70g/亩,用水量为20-30kg/亩,此用量较容易机械操作且防治效果好,杂草多时用量取上限值,杂草少时用量取下限值,此时稻杰作为茎叶处理的除草剂使用。在上述两次喷洒稻杰时,对土壤表层含水量没有要求。实施例2 一、不同除草剂对水稻出苗的影响及除草效果 1.实验目的:杂草是影响膜下滴灌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旨在为了了解喷洒不同除草剂对水稻的出苗及田间除草效果的影响。实验材料及过程 2.1实验材料: 水稻品种T-04 ; 除草剂:稻杰(60-80g/亩);2,4-D 丁脂(40-50g/亩);丁草胺(83_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中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为稻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中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为稻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中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播前土壤封闭药剂的使用量为60g-80g/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中播前土壤封闭药剂和播后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播后除草剂的使用量为50g-70g/亩。4.一种大田种植膜下滴灌水稻的除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喷洒稻杰,耙地; (2)、喷洒后5-7天,应用膜下滴灌方法种植水稻; (3)、在水稻苗3-4叶期间喷洒稻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陈伊锋高哲范小勇成华伟银永安钱冠云周鑫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