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接触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004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接触连接组件。解决现有连接组件只能实现线接触造成的接触物表面变形,流通能力差,温升高、夹持力不稳定、插拔力大且不稳定,插头磨损量大的技术问题。该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触片、至少一个面接触弹簧、上下开口的固定套;面接触弹簧包括接触板和与接触板的两端分别相连的变形板;变形板的自由端向上折返弯曲;触片位于固定套内,至少一个触片的外侧壁与固定套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面接触弹簧。使线接触变成面接触,面接触弹簧的接触板与被接触物表面相适配,使得面接触弹簧与被接触物表面面接触,接触板积大,变形板将压力平均分布在接触板上,使面接触弹簧对触片的作用力平均分布,避免了被接触物的变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连接组件,具体涉及ー种面接触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可用于插座插排、刀开关、端子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如图1,大多只能实现线接触,线接触易造成被接触物表面的变形,在接触板要求高的场合,这种结构在使用中会造成很大的不便。例如,为使插座中的触片产生一定弾性,在触片ー侧设置ー个弹簧,通过弹簧的弹力使触片产生弾性,但弹簧与触片之间是线接触,弹簧长时间的对触片施压后,会造成触片变形,插座中的触片变形后,与插头之间的接触不良,影响流通能力,温升高、夹持カ不稳定、插拔カ大且不稳定,插头磨损量大,因此需要ー种面接触连接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连接组件只能实现线接触造成的接触物表面变形,流通能力差,温升高、夹持カ不稳定、插拔カ大且不稳定,插头磨损量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ー种面接触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触片、至少ー个面接触弹簧、上下开ロ的固定套;面接触弹簧包括接触板和与接触板的两端分别相连的变形板;所述变形板与接触板是一体结构,且变形板的自由端向上折返弯曲;触片位于固定套内,至少ー个触片的外侧壁与固定套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面接触弹簧,所述面接触弹簧的接触板与触片的外侧面接触,所述面接触弹簧的变形板与固定套的内壁接触。两个触片的下端伸出固定套的下边缘后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的宽度大于固定套的宽度。面接触弹簧的两个变形板相向弯曲且两个变形板互不接触,所述面接触弹簧截面呈“C”形。面接触弹簧的两个变形板分别向接触板弯曲并与接触板接触,所述面接触弹簧截面呈“B”形。面接触弹簧的两个变形板相向弯曲,所述两个变形板的自由端互相重叠,所述面接触弹簧截面呈“D”形。与触片垂直的固定套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缺ロ,缺ロ的位置与两个触片之间的空隙相对应。与面接触弹簧变形板接触的固定套的侧面的高度低于另外两个侧面的高度。变形板与固定套之间还设置有隔片,所述隔片是铁镍合金。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使线接触变成面接触,面接触弹簧的接触板与被接触物表面相适配,使得面接触弹簧与被接触物表面面接触,接触板积大,变形板将压カ平均分布在接触板上,使面接触弹簧对触片的作用力平均分布,避免了被接触物的变形。(2)触片的下端通过连接部连接为一体,可以满足l_2mm的变形,減少了与导线的一次焊接,提高了触片的可靠性,焊点减少的同时也降低了接触电阻。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5为只有一个触片与面接触弹簧接触的结构图;图6为固定套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图6的改进结构;图8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9为面接触弹簧与隔片的作用图。图10为面接触弹簧与铁镍合金的制成隔片的作用图。其中:1_触片;2_ “C”形面接触弹簧;3_ “B”形面接触弹簧;4_ “D”形面接触弹簧;5_固定套;6_连接部;7_接触板;8_变形板;9_隔片。具体实施方式ー种面接触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触片1、面接触弹簧和上下开ロ的固定套5,所述触片I位于固定套5内,至少ー个触片I的外侧壁与固定套5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面接触弹簧,所述面接触弹簧包括接触板7和与接触板7的两端分别相连的变形板8,所述面接触弹簧的接触板7与触片I的外侧面接触,所述面接触弹簧的变形板8与固定套5的内壁接触。两个触片I的下端伸出固定套5的下边缘后通过连接部6连接。连接部6是由两个触片I的下端分别先向外侧延伸,再向下延伸,最后相交形成的;触片I的下端通过连接部6连接为一体,可以满足l_2mm的变形,減少了与导线的一次焊接,提高了触片I的可靠性,焊点減少的同时也降低了接触电阻。连接部6的宽度大于固定套5的宽度,使得触片I不会随触头的拔出而拔出。如图2所示,面接触弹簧的两个变形板8相向弯曲且两个变形板8互不接触,所述面接触弹簧截面呈“C”形如图3所示,面接触弹簧的两个变形板8分别向接触板7弯曲并与接触板7接触,所述面接触弹簧截面呈“B”形。如图4所示,面接触弹簧的两个变形板8相向弯曲,所述两个变形板8的自由端互相重叠,所述面接触弹簧截面呈“D”形。上述结构可以用于插座、插排、刀开关中。如图5所示,其中一个触片I与固定套5之间设置有面接触弹簧,固定套5可以随触片I旋转而旋转,可用于连接端子的结构。固定套5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产生各种变形,与触片I垂直的固定套5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缺ロ,缺ロ的位置与两个触片I之间的空隙相对应,可以应用在刀开关中,刀开关的动触片I要插入两个触片I之间,固定套5必须相应的设置有供动触片I向下运动的缺ロ,如图6。图6的改进结构如图7,固定套5的上边缘设置有顶盖,触片的上端设置有倒角,便于插头插入,固定套5的上边缘高于触片的上边缘,顶盖用于防止触片I随插头的拔出而拔出。为了节约固定套5的材料,固定套5只要满足能限制变形板8的位置即可,因此,可以根据面接触弹簧的变形板8的形状,设计不同形状,例如梯形,如图8所示,与面接触弹簧变形板8接触的固定套5的侧面的高度低于另外两个侧面的高度。固定套5上还可设置有散热孔,利于散热和节约原料。变形板8与固定套5之间还设置有隔片9,隔片9是铁镍合金,铁镍合金的制成隔片9具有弾性,在常温下,铁镍合金不弯曲,如图9所示,温度升高,铁镍合金会发生弯曲,减小固定套5与变形板8之间的空间,如图10所示,也能起到限位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接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触片、至少一个面接触弹簧和固定套;所述面接触弹簧包括接触板和与接触板的两端分别相连的变形板;所述变形板与接触板是一体结构,且变形板的自由端向上折返弯曲;所述触片位于固定套内,至少一个触片的外侧壁与固定套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面接触弹簧,所述面接触弹簧的接触板与触片的外侧面接触,所述面接触弹簧的变形板与固定套的内壁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面接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触片、至少ー个面接触弹簧和固定套; 所述面接触弹簧包括接触板和与接触板的两端分别相连的变形板;所述变形板与接触板是一体结构,且变形板的自由端向上折返弯曲; 所述触片位于固定套内,至少ー个触片的外侧壁与固定套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面接触弹簧,所述面接触弹簧的接触板与触片的外侧面接触,所述面接触弹簧的变形板与固定套的内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接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触片的下端伸出固定套的下边缘后通过连接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接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固定套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接触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接触弹簧的两个变形板相向弯曲且两个变形板互不接触,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蓝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