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率数据传输网络插头及其导电端子和手工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004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速率数据传输网络插头及其导电端子和手工钳,该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固持部以及夹线刺破部,至少于固持部上开设有高频特性阻抗调节框口,所述夹线刺破部的铆合处呈锯齿状,该夹线刺破部的锯齿至少有三颗,且相邻两颗锯齿交错设置并沿不同方向歪斜,形成用于夹紧传输线线芯的夹线刺破槽。所述高速率数据传输网络插头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上述的导电端子,各导电端子由上而下插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槽中,并且该绝缘本体外包覆有一屏蔽外壳,本产品的传输频率在达到600MHz甚至1GHz以上时都可以保持良好的串音、特性阻抗、EMI等高频特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本创作是指一种高速率数据传输网络插头及其导电端子和手工钳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网络连接当中,传统使用网线或电话线作为连接的介质,为使网线或电话线连接电脑、电话终端等设备,需要在网络或电话线上连接用于转接的网络插头连接器,亦通称为水晶头。传统网络插头连接器的组成包括绝缘本体,插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各导电端子通过刺破的方式与传输线的线芯连接,导电端子露出绝缘本体外的接触面与网络插座对接后,实现信号传输。然而,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数据的传输速率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其次,信号传输易受过高频干扰,满足不了现在高速率及传输稳定的要求。因此,本创作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出一种高速率数据传输的网络插头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创作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率数据传输网络插头及其导电端子和手工钳,其能实现高速率传输效果,并且能使其高频特性阻抗得以改善提升,增强抗干扰能力,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创作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导电端子,呈薄片状结构,包括接触部、固持部以及夹线刺破部,至少于固持部上开设有高频特性阻抗调节框口,所述夹线刺破部的铆合处呈锯齿状,该夹线刺破部的锯齿至少有三颗,且相邻两颗锯齿交错设置并沿不同方向歪斜,形成用于夹紧传输线线芯的夹线刺破槽。优选的,所述框口包括第一框口和第二框口,该第一框口开设于接触部的中心位置,该第二框口开设于固持部的中心位置。优选的,所述固持部连接在接触部的后上端,前述夹线刺破部是从固持部的顶端向上延伸而成,该接触部和固持部均为矩形状,对应之第一框口和第二框口亦为矩形状。一种高速率数据传输网络插头,其包括绝缘本体和端子模组,该绝缘本体由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组装而成,该第一绝缘座的前端竖向设有多个端子槽,该第二绝缘座的前端设有多个用于容置传输线之线芯的线芯槽,各线芯槽与端子槽正对;该端子模组由上述的导电端子构成,各导电端子由上而下插装于端子槽中,各接触部从端子槽下端露出,该固持部紧嵌于端子槽内壁,该夹线刺破部伸出端子槽上方并收容在线芯槽中;所述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外包覆有一屏蔽外壳,于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内围合形成用于安装传输线的插线槽。优选的,所述绝缘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一与插线槽相通的开孔,所述屏蔽外壳对应前述开孔设有一缺口,且缺口具有抵触弹片,所述插线槽中安装有传输线,该传输线具有编织层,该编织层露于插线槽中,该抵触弹片伸入到开孔内抵接在传输线的编织层上形成一封闭的屏蔽罩。优选的,所述屏蔽外壳的前端顶沿反向延伸折弯形成止退按压片,屏蔽外壳的尾端设有线夹。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之间至少设有两组卡扣结构,通过上、下扣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座包括一顶板和自顶板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左、右侧板,于底板内壁的前侧具有第一凸台,前述线芯槽设在第一凸台上;该第二绝缘座包括一底板和自底板前端沿向上延伸出的前侧板,并且于底板靠近前侧板的位置具有第二凸台,前述端子槽从第二凸台的顶部贯穿至底板底部,且前述卡扣结构设置在左、右侧板以及底板上,该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上下扣合围合形成前述插线槽。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座之左、右侧板底部的后侧向内延伸形成第一扣合钩,左、右侧板底侧的中部向内延伸形成第二扣合钩,并且左、右侧板的内壁面竖向凹设有限位卡槽;与此相对,所述第二绝缘座的后端两侧向内凹设有第一让位缺口,第二绝缘座后中部两侧向内凹设有第二让位缺口,并且该第二绝缘座之第二凸台的两侧向外设有限位凸块;该第一扣合钩嵌于第一让位缺口中并钩住第二绝缘座的底部,该第二扣合钩嵌于第二让位缺口中也钩住第二绝缘座的底部,并且该第二绝缘座的限位凸块卡紧于第一绝缘座的限位卡槽中。为实现高速率数据传输网络插头安装而专门设计的手工钳,包括压外壳装置、去外被装置、剥线装置以及裁线芯装置。本创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第一,由于导电端子至少在接触部上设有高频特性阻抗调节框口,保证产品良好的特性阻抗;其次,由于导电端子之夹线刺破部通过夹线刺破槽与传输线的线芯结合,线芯可以夹持在夹线刺破槽内,能增大传输线的线芯与端子的接触面积,保证线芯与端子之间接触的稳定性,并且或以避让了线芯的损断破坏,最大限度保证了线芯的完整,进一步为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提供条件。第二,其主要是在绝缘本体外套加金属材质的屏蔽外壳,增强抗干扰能力,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第三,该屏蔽外壳可以与传输线的编织层抵接,形成一封闭的屏蔽罩,从而最大限度减小产品的串音,同时也减小了产品的静电电容,保证产品信号的高速无损的传输。第四、由于止退按压片设置在屏蔽外壳顶部,其与屏蔽外壳一体连接,从而不同于传统直接设置在绝缘本体上的止退按压片,本创作之止退按压片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弹性与抗疲劳特性,多次使用不易损坏,同时因止退按压片可以与插头连接器的外壳相接触,形成一个稳固密封的屏蔽装置,最大限度改善了串音及信号传输损耗。第五、通过制作相应之传输线加工的手工钳,可以用方便地单单用一手工钳便能完成压外壳、去外被、剥线以及裁线等多种加工工序,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单个端子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端子组装于第二绝缘座前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端子组装于第二绝缘座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座组装于第二绝缘座前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反方向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座组装于第二绝缘座后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的整体组装结构立体图;图9是图8的仰视图;图10是图8的左视图1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传输线组装前的剥线图;图1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传输线组装前的去外被图;图1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传输线组装前的截线图;图1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传输线第一组装步骤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传输线第二组装步骤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传输线第三组装步骤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N-N处的截面图;图1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传输线第四组装步骤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传输线组装完成后的示意图;图20是图19中M-M处的截面图;图2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手工钳的主视图;图2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手工钳的左视图;图2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手工钳的后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11、第一绝缘座111、顶板112、左侧板113、右侧板114、第一凸台115、线芯槽116、第一扣合钩117、第二扣合钩118、限位卡槽12、第二绝缘座121、底板122、前侧板123、第二凸台124、端子槽125、开孔126、第一让位缺口127、第二让位缺口128、限位凸块13、插线槽20、端子模组21、端子211、接触部212、固持部213、夹线刺破部214、第一框口215、第二框口216、锯齿30、传输线31、外被层32、中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端子,呈薄片状结构,包括接触部、固持部以及夹线刺破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于固持部上开设有高频特性阻抗调节框口,所述夹线刺破部的铆合处呈锯齿状,该夹线刺破部的锯齿至少有三颗,且相邻两颗锯齿交错设置并沿不同方向歪斜,形成用于夹紧传输线线芯的夹线刺破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呈薄片状结构,包括接触部、固持部以及夹线刺破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于固持部上开设有高频特性阻抗调节框口,所述夹线刺破部的铆合处呈锯齿状,该夹线刺破部的锯齿至少有三颗,且相邻两颗锯齿交错设置并沿不同方向歪斜,形成用于夹紧传输线线芯的夹线刺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口包括第一框口和第二框口,该第一框口开设于接触部的中心位置,该第二框口开设于固持部的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连接在接触部的后上端,前述夹线刺破部是从固持部的顶端向上延伸而成,该接触部和固持部均为矩形状,对应之第一框口和第二框口亦为矩形状。4.一种高速率数据传输网络插头,其包括绝缘本体和端子模组,特征为:该绝缘本体由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组装而成,该第一绝缘座的前端竖向设有多个端子槽,该第二绝缘座的前端设有多个用于容置传输线之线芯的线芯槽,各线芯槽与端子槽正对;该端子模组由如权利要求1至4中其中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构成,各导电端子由上而下插装于端子槽中,各接触部从端子槽下端露出,该固持部紧嵌于端子槽内壁,该夹线刺破部伸出端子槽上方并收容在线芯槽中;所述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外包覆有一屏蔽外壳,于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内围合形成用于安装传输线的插线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率数据传输网络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一与插线槽相通的开孔,所述屏蔽外壳对应前述开孔设有一缺口,且缺口具有抵触弹片,所述插线槽中安装有传输线,该传输线具有编织层,该编织层露于插线槽中,该抵触弹片伸入到开孔内抵接在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良杰王钰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