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保护边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972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保护边框。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固定在所述层压件边缘的所述保护边框以及位于层压件和保护边框之间的粘着物。所述保护边框设有分别位于层压件上下侧的上壁和下壁、以及连接上壁和下壁并位于层压件边缘外侧的侧壁。所述保护边框还设有自上壁和下壁自由端相向延伸以扣持在层压件上下侧的卡扣、以及自上壁和下壁内侧相向突伸并间隔设置在卡扣外侧以防止粘着物流出的突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保护边框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世界各国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并且都在积极开发太阳能光伏组件,光伏产业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并且高转换效率、低成本是太阳能光伏组件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技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现在市场上的常规太阳能光伏组件均设置有保护边框以对其边缘进行保护以防止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层压件边缘裂开,并且该种保护边框与层压件边缘之间均填充有胶水等粘着物以密封层压件。然而现有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上的保护边框内侧无任何阻挡设置,从而使得用以固定保护边框的粘着物经常流出来,会浪费粘着物并影响组件的外观,在使用过程中,粘着物也易被杂物污染从而影响其密封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保护边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稳固且有效防止粘着物流出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保护边框。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固定在所述层压件边缘的保护边框以及位于层压件和保护边框之间的粘着物,所述保护边框设有分别位于层压件上下侧的上壁和下壁、以及连接上壁和下壁并位于层压件边缘外侧的侧壁,所述保护边框还设有自上壁和下壁自由端相向延伸以扣持在层压件上下侧的卡扣、以及自上壁和下壁内侧相向突伸并间隔设置在卡扣外侧的突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边框的侧壁内侧还凹设有储存粘着物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边框外侧设有瓦楞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边框的上壁、下壁和侧壁外侧均设置有所述瓦楞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层压件为双玻组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层压件上的接线盒固定装置,所述接线盒固定装置设有用以固定一接线盒的定位板以及自定位板一侧弯折形成并扣持在层压件边缘的U型挂钩,所述定位板设有朝向层压件的背面、背向层压件的正面、自正面凹陷以定位接线盒的定位凹陷以及贯穿正面和背面以供层压件的汇流条引出的引线孔。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保护边框,设有间隔设置的上壁和下壁以及连接上壁和下壁外侧缘的侧壁,所述保护边框还设有自上壁和下壁自由端相向延伸的卡扣、以及自上壁和下壁内侧相向突伸并间隔设置在卡扣外侧的突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边框的侧壁内侧凹设有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边框外侧设有瓦楞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边框的上壁、下壁和侧壁外侧均设置有所述瓦楞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保护边框内侧端设置卡扣,可使得保护边框稳定扣持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层压件边缘,有效保护层压件边缘;另外,保护边框上下壁内侧设置的突起可有效将固定保护边框的粘着物挡住,防止粘着物流出,进而避免粘着物的浪费,且可有效保证层压件与保护边框之间的固定稳固性及密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保护边框的截面图;图3是图1中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部分截面示意图,显示保护边框对粘着物的阻挡限制作用;图4是图1中太阳能光伏组件上的接线盒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太阳能光伏组件100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100包括层压件1、固定在所述层压件I边缘的保护边框2、固定在所述层压件I上的接线盒固定装置4以及位于层压件I和保护边框2之间的粘着物3。所述层压件I为双玻组件。在本技术中,所述保护边框2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以有效防止本技术太阳能光伏组件100诱发PID现象,且相较于常规的铝质边框,更为轻便,成型过程也更为简单。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保护边框2呈C型,并设有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层压件I上下侧的上壁21和下壁22、以及连接上壁21和下壁22外侧缘并位于层压件I边缘外侧的侧壁23。此外,所述保护边框2还设有自上壁21和下壁22的自由端相向延伸以分别扣持在层压件I上下侧的卡扣24、自上壁21和下壁22内侧相向突伸并间隔设置在卡扣24外侧以防止粘着物3流出的突起25、自侧壁23内侧凹设以储存粘着物3的凹槽26、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边框2外侧的瓦楞结构27。其中通过卡扣24将保护边框2扣持固定在层压件I边缘,一方面可有效将保护边框2牢固地卡在层压件I边缘;另一方面还可防止大量的杂物污染保护边框2内部的粘着物3,提高粘着物3的可靠性,可很好的密封保护层压件I。所述突起25可呈圆形、椭圆形或波浪形等结构设置,主要用以阻挡粘着物3以防止粘着物3向外溢出,进而有效保证层压件I与保护边框2之间的固定稳固性。所述凹槽26呈长方形、椭圆形或波浪形设置。本技术中所述凹槽26可以储存少量的粘着物3,从而可进一步将层压件I和保护边框2之间牢固连接。所述保护边框2外侧设置的瓦楞结构27可有效减少因刮伤引起的花纹,还可以使得保护边框2的安装工作更容易操作。结合图1及图4所示,所述接线盒固定装置4设有用以固定一接线盒的定位板41以及自定位板41 一侧弯折形成的U型挂钩42。所述U型挂钩42通过胶水等粘着物固定在所述层压件I的边缘,一方面将接线盒固定装置4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层压件I的边缘受力破损;还可以保护层压件I内的汇流条(未图示)安全地引入到接线盒内。所述定位板41设有朝向层压件I的背面411、背向层压件I的正面412、自正面412凹陷以定位接线盒的定位凹陷4121、贯穿正面412和背面411以供层压件I的汇流条引出的引线孔414、以及与所述引线孔414间隔设置并贯穿定位板41正面412和背面411的隔热孔415。所述引线孔414设置于所述定位板41与U型挂钩42的相邻位置处;由此,当所述层压件I为双玻组件时,该双玻组件I上的汇流条可从两玻璃板11边缘处的缝隙中引出而穿过所述引线孔414与接线盒连接,而无需在玻璃板11上打孔以供汇流条穿出。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保护边框2内侧端设置的卡扣24以及在上下壁21、22内侧设置的突起25等结构,可使得保护边框2稳定扣持在太阳能光伏组件100的层压件I边缘,有效将固定保护边框2的粘着物3挡住,防止粘着物3流出,进而避免粘着物3的浪费,且可有效保证层压件I与保护边框2之间的固定稳固性及密封性能,进而有效保护层压件I边缘。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固定在所述层压件边缘的保护边框以及位于层压件和保护边框之间的粘着物,所述保护边框设有分别位于层压件上下侧的上壁和下壁、以及连接上壁和下壁并位于层压件边缘外侧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边框还设有自上壁和下壁自由端相向延伸以扣持在层压件上下侧的卡扣、以及自上壁和下壁内侧相向突伸并间隔设置在卡扣外侧的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固定在所述层压件边缘的保护边框以及位于层压件和保护边框之间的粘着物,所述保护边框设有分别位于层压件上下侧的上壁和下壁、以及连接上壁和下壁并位于层压件边缘外侧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边框还设有自上壁和下壁自由端相向延伸以扣持在层压件上下侧的卡扣、以及自上壁和下壁内侧相向突伸并间隔设置在卡扣外侧的突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边框的侧壁内侧还凹设有储存粘着物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边框外侧设有瓦楞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边框的上壁、下壁和侧壁外侧均设置有所述瓦楞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件为双玻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子健尉元杰樊梅娜刘兵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