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培培专利>正文

多细胞共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4738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细胞共培养皿,包括壳体、卡槽、隔板,壳体被隔板、卡槽分成特定细胞腔室和3个以上的周围腔室,周围腔室环绕在特定细胞腔室周围,特定细胞腔室周围的隔板为可拆卸式隔板,周围腔室之间的隔板为固定隔板。隔板旁设有隔膜,所述隔膜材质为聚碳酸酯膜;所述隔板材质为塑料或者玻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造型独特,可用于研究其他多个细胞对某一特定靶细胞的单独作用及协同作用。运用于多个细胞之间,研究多种细胞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中药复方中药物的单独作用及君臣佐使的配伍作用。用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用于监控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轻毒副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细胞培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细胞共培养皿
技术介绍
当前,创建与体内相似的生长环境,促使细胞增殖、分化及呈现出类似体内组织结构和功能性状是体外细胞培养的发展趋势。目前已有的体外单细胞培养技术,虽然其具有培养简单、易操作、费用低、可大量应用的优点,但由于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微环境,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并不是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下发生的,而是通过体内的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以不能真实模拟体内环境,而使细胞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单层细胞培养技术的局限,并进而提出了共培养技术。目前有两种细胞共培养体系,一为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二为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但是此类培养技术也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例如与体内环境还是具有很大差别,并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的变化;若观察两-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利用Transwell小室进行的细胞迁徙共培养时具有培养基无法统一及观察细胞生长很不方便的缺点。故而,当前存在的两种技术均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验需求。另外,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多种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但有些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其中的某一关键细胞有直接关系,如破骨细胞是类风湿关节炎(RA)骨质破坏中的关键细胞,单核细胞是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那么,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研究哪些细胞存在诱导单核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可能性,这就需要以单核细胞为研究靶细胞,观察其他细胞(如滑膜样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成骨细胞)对它的单独作用和协同作用,现有的多细胞共培养皿只能观察这些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无法针对单核细胞进行上述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体内环境,并且针对性的研究某一特定靶细胞的多细胞共培养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细胞共培养皿,包括壳体、卡槽、隔板,壳体被隔板、卡槽分成特定细胞腔室和3个以上的周围腔室,周围腔室环绕在特定细胞腔室周围,特定细胞腔室周围的隔板为可拆卸式隔板,周围腔室之间的隔板为固定隔板。优选的隔板旁设有隔膜,隔板上设有提拉装置,隔膜材质为聚碳酸酯膜,隔板材质为塑料或者玻璃,隔板上的提拉装置可以是设置在与隔膜相对另一边上半部或顶部中间的横向凸起,该横向凸起可以是片状的半圆形或方形;隔板上的提拉装置还可以是设置在与隔膜相对另一边上半部或顶部中间的横向凹凸条纹。通过上述横向凸起或凹凸条纹,可以轻易的将隔板从壳体中拆离。优选的卡槽与隔板之间,隔板与壳体之间作密封处理,使隔板未拆离壳体时,周围腔室与特定细胞腔室之间,周围腔室之间相互独立,腔室内药液不能相互流通、渗透;壳体与隔膜连接处,隔膜与卡槽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防止隔板拆离后,腔室之间的液体未经隔膜互通。优选的壳体为棱柱形,比如三棱柱形、四棱柱形、五棱柱形、六棱柱形等,特定细胞腔室形状为与壳体形状相同的棱柱形,其底面边长小于壳体,设在壳体中心,周围腔室面积相等。优选的特定细胞腔室和壳体为形状相同的正棱柱形。特定细胞腔室的底面边长为壳体底面边长的一半,特定细胞腔室的侧棱设置在壳体侧面中间。该设计使得各个周围腔室与特定细胞腔室之间的接触面积相等,周围腔室对特定细胞的作用机会均等。优选的特定细胞腔室外壁及周围腔室上设有刻度,用以度量各腔室内液体剂量。优选的壳体上设有壳盖,壳盖上设有密封装置。优选的隔膜设置在隔膜安装插片上,从而节省隔膜使用面积,降低成本。培养皿还可以做成特定细胞腔室周围的隔板为可拆卸式隔板,周围腔室之间的隔板也为可拆卸式隔板的式样。该多细胞共培养皿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1)、对多细胞培养皿进行灭菌;(2)、将多细胞培养皿置于无菌操作台下,进行细胞接种及相关操作;(3)、按需拆离隔板,进行实验观察;(4)、按需插入隔板,进行实验观察。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研究其他多个细胞对某一特定靶细胞的单独作用及协同作用。(2)运用于多个细胞之间,研究多种细胞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中药复方中药物的单独作用及君臣佐使的配伍作用。(4)用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5)用于监控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轻毒副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培养皿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培养皿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盖子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隔板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隔膜安装插片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培养皿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培养皿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盖子立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一种多细胞共培养皿,包括壳体1、卡槽4、隔板3a、3b,壳体I被隔板3a、3b、卡槽4分成特定细胞腔室6和3个周围腔室5,周围腔室5环绕在特定细胞腔室6周围,隔板3a为可拆卸式隔板。隔板3a旁设有隔膜2,隔板3a上设有提拉装置9,隔膜2材质为聚碳酸酯膜,隔板3a、3b材质为塑料或者玻璃。隔板3a上的提拉装置9是设置在与隔膜2相对另一边的上半部或顶部中间的横向凹凸条纹。通过上述横向凹凸条纹,可以轻易的将隔板3a从壳体I中拆离。卡槽4与隔板3a、3b之间,隔板3a、3b与壳体I之间作密封处理,使隔板3a未拆离壳体I时,周围腔室5与特定细胞腔室6之间,周围腔室5之间相互独立,室内药液不能相互流通、渗透;壳体I与隔膜2连接处,隔膜2与卡槽4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防止隔板3a拆离后,腔室之间的液体未经隔膜2互通。壳体I为正三棱柱形,特定细胞腔室6形状为与壳体I形状相同的正三棱柱形,设在壳体I中心,周围腔室5面积相等。特定细胞腔室6的底面边长为壳体I底面边长的一半。特定细胞腔室6外壁及周围腔室5上设有刻度,用以度量各腔室内液体剂量。壳体I上设有壳盖7,壳盖7上设有密封装置8。因隔膜材料为聚碳酸酯膜,价格较高,为节约成本,可减少隔膜使用面积,将隔膜2设置在隔膜安装插片10上。隔膜2底边与壳体连接,其余三边均设置在隔膜安装插片10上,隔膜安装插片10材料为塑料或玻璃,这样即有利于隔膜使用面积的减少,又有利于隔膜的密封安装,还有利于延长隔膜使用寿命,防止隔膜塌陷变形。实施例二,参见图6,图7,图8一种多细胞共培养皿,包括壳体I’、卡槽4’、隔板3’,壳体I’被隔板3’、卡槽4’分成特定细胞腔室6’和6个周围腔室5’,壳体I’为正六棱柱形,特定细胞腔室6’形状为与壳体I’形状相同的正六棱柱形,设在壳体I’中心,周围腔室5’面积相等。周围腔室5’环绕在特定细胞腔室6’周围,隔板3’为可拆卸式隔板。隔板3’旁设有隔膜2’,隔板3’上设有提拉装置,隔膜2’材质为聚碳酸酯膜,隔板3’材质为塑料或者玻璃。隔板3’上的提拉装置是设置在与隔膜2’相对另一边的上半部或顶部中间的横向突起。通过上述横向突起可以轻易的将隔板3’从壳体中拆离。卡槽4’与隔板3’之间,隔板3’与壳体I’之间作密封处理,使隔板3’未拆离壳体I’时,周围腔室5’与特定细胞腔室6’之间,周围腔室5’之间相互独立,室内药液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细胞共培养皿,包括壳体(1)、卡槽(4)、隔板(3a,3b),其特征在于:壳体(1)被隔板(3a,3b)分成特定细胞腔室(6)和3个以上的周围腔室(5),所述周围腔室(5)环绕在特定细胞腔室(6)周围,所述特定细胞腔室(6)周围的隔板(3a)为可拆卸式隔板,周围腔室(5)之间的隔板(3b)为固定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培培相萍萍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唐培培相萍萍张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