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桓昌专利>正文

切削液回收槽的浮油捞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456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切削液回收槽的浮油捞除装置,由马达、动力轮子、重锤轮及捞油带组成,其外部罩合一斜向连结有刮板座的外壳,且刮板座内设的刮板顶端靠合捞油带的外端面;其马达的动力轴预设键槽使固轮键嵌入;其动力轮的中心处设以具有键槽的套轴孔,此套轴孔供马达的动力轴套固;其特征在于:动力轮是轮面均设诸多条状齿的主动轮体,且动力轮的二端各设一限位凸缘;重锤轮是轮面均设诸多条状齿的从动轮体,于重锤轮二端各设一限位凸缘;捞油带,是由非磁性材质一体成型的圆形环体,该捞油带的外端面光滑,捞油带的内端面均设诸多条状齿,该捞油带的宽度略小于动力轮及重锤轮二端限位凸缘的内壁间距;捞油带的内面条状齿分别与动力轮、重锤轮的轮面条状齿对应啮合并使原呈圆环形的捞油带成为跑道形。(*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与切削机械相配套的辅助装置,是一种切削液回收槽的浮油捞除装置,尤其指捞油带是由无磁性的材料一体成型、且捞油带一体环设,无须设置接合缘,可令捞油带经久耐用的一种结构装置。工作母机的切削液内含有适当比例的油质,但经使用后进入回收槽的切削液若所含油质数量太高,常令切削液回收使用的切削工作产生大量浓烟,该浓烟除令人的嗅觉无法忍受外,油烟迷漫也令人视觉遭受干扰,更别说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了,因此,回收待用的切削液常利用浮油捞除装置,将进入回收槽的切削液表面浮油捞除,以使回收使用的切削液不会产生大量浓烟,以保障生产者的安全。习用的浮油捞除装置1,如附图说明图1、2、3所示,是由动力轮11吊挂一封闭环绕的钢带12及马达13组成;动力轮11由数铁质垫片111、数量比铁质垫片少一个的磁铁环112及铝质套筒113套合构成,其铁质垫片111及磁铁环112依序套合于铝质套筒113的外部,且诸多磁铁环112是以南极衔接南极、北极衔接北极的方式排列,并铝质套筒113与马达13的动力轴131套固一体;钢带12是由长度适当的钢片二端接合构成的环形带体;当具有磁性吸力的动力轮11受马达13的动力轴131传动,可借由磁性吸力带动吊挂其上的钢带12旋转,其旋转的钢带12下端垂入回收槽切削液中的部份可吸附浮油,且旋转的钢带12可利用刮板座14内设的刮板141顶端将吸附的浮油刮除(如图4所示),但该装置1的动力轮11,因为由磁铁环112组成而具有磁性吸力,致使钢带12也具有磁性吸力,而回收槽内部回收待用的切削液中含有大量的铁屑a,该铁屑a常因钢带12的磁性吸力而附着,并随钢带12的旋转聚集于动力轮11的磁铁环112周围,造成动力轮11带动钢带12旋转的作用力受阻(如图3所示);使用者需经常停止浮油捞除装置1的运作,以针对动力轮11进行清除铁屑a的工作,此清除铁屑a的过程是一耗费人力工时的弊端;又该装置1的钢带12具有接合缘b,常见接合缘b断裂无法使用的缺失,且当钢带12断裂时浮油捞除装置1必须停止正常运作流程,则切削液回收槽浮油捞除的作用将无法进行。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切削液回收槽的浮油捞除装置,该装置是由无磁性材质一体成型的,其圆环形捞油带的外端面光滑可供浮油吸附,且捞油带的内端面均设诸多条状齿,该捞油带条状齿与动力轮的轮面条状齿对应啮合,另捞油带的条状齿再与重锤轮的轮面条状齿对应啮合,则圆环形的捞油带套组于动力轮与重锤轮之间可拉长为跑道形以达到捞油带下垂于回收槽中实现浮油捞除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及技术特征在于该切削液回收槽的浮油捞除装置,由马达、动力轮子、重锤轮及捞油带组成,其外部罩合一斜向连结有刮板座的外壳,且刮板座内设的刮板顶端靠合捞油带的外端面;其马达的动力轴预设键槽使固轮键嵌入;其动力轮的中心处设以具有键槽的套轴孔,此套轴孔供马达的动力轴套固;其特征在于动力轮是轮面均设诸多条状齿的主动轮体,且动力轮的二端各设一限位凸缘;重锤轮是轮面均设诸多条状齿的从动轮体,于重锤轮二端各设一限位凸缘;捞油带,是由非磁性材质一体成型的圆形环体,该捞油带的外端面光滑致使吸附的浮油利于刮除,捞油带的内端面均设诸多条状齿,该捞油带的宽度略小于动力轮及重锤轮二端限位凸缘的内壁间距;当捞油带的内面条状齿分别与动力轮、重锤轮的轮面条状齿对应啮合时其重锤轮因重力下垂可接着伸原呈圆环形的捞油带成为跑道形。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克服了习用技术的磁性环所造成的残余铁屑清除的费工时及接合缘断裂使捞除浮油作用停止的问题,大大延长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及环境卫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用途,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详细介绍。图1是习用技术的浮油捞除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习用技术的浮油捞除装置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3是习用技术的浮油捞除装置的动力轮剖视示意图。图4是习用技术的浮油捞除装置的使用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浮油捞除装置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浮油捞除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浮油捞除装置的使用实施例示意图。图号说明1、9浮油捞除装置11、92动力轮111铁质垫片112磁铁环113铝质套筒12钢带13、91马达131、911动力轴14、96刮板座141、961刮板912、922键槽913固轮键921、931、941条状齿923套轴孔924、932限位凸缘93重锤轮94捞油带95外壳951穿板孔97固板座a铁屑b接合缘c切削液回收槽c1切削液d集油筒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切削液回收槽的浮油捞除装置9,由马达91、动力轮92、重锤轮93及捞油带94组成,其外部罩合一斜向连结有刮板座96的外壳95(如图6所示),且刮板座96借以二固板座97与外壳95连结定位,且内设刮板961的刮板座96的上端穿贯外壳95的穿板孔951伸入外壳95内部,该刮板961顶端靠合捞油带94的外端面;其马达91的动力轴911预设键槽912使固轮键913嵌入;其动力轮92的中心处设以具有键槽922的套轴孔923,此套轴孔923供马达91的动力轴911套固;动力轮92是轮面均设诸多条状齿921的主动轮体,且动力轮92的二端各设一限位凸缘924;重锤轮93是轮面均设诸多条状齿931的从动轮体,于重锤轮93二端各设一限位凸缘932;捞油带94,是由非磁性材质一体成型的圆形环体,该捞油带94的外端面光滑致使吸附的浮油利于刮除,捞油带94的内端面均设诸多条状齿941,该捞油带94的宽度略小于动力轮92及重锤轮93二端限位凸缘924、932的内壁间距;当捞油带94的内面条状齿941分别与动力轮92、重锤轮93的轮面条状齿921、931对应啮合时、其重锤轮93因重力下垂可拉伸原呈圆环形的捞油带94成为跑道形(如图6所示)。在使用实施本技术的浮油捞除装置9时,如图7所示,该装置可借由固态板座97适当固设于切削液回收槽c的上方,且斜设的刮板座96下端可伸入集油筒d内部;当捞油带94下端因为重锤轮93下垂于切削液回收槽c的切削液c1内部,马达91可借由动力轴911驱使动力轮92旋转,此动力轮92的旋转可作动呈跑道形的、套组于动力轮92与重锤轮93间的捞油带94旋转,其下垂于切削液c1内部的捞油带94表面可供浮油及污垢吸附,此浮油、污垢附着于捞油带94的外端面,可随捞油带94旋转移动脱离切削液c1,并借由刮板座96内设的刮板961的上端贴合捞油带94表面而将吸附的浮油及污垢刮除,且刮除的浮油与污垢沿着刮板座96导入集油筒d内部,以达到切削液回收槽的浮油捞除的目的。权利要求一种切削液回收槽的浮油捞除装置,由马达、动力轮子、重锤轮及捞油带组成,其外部罩合一斜向连结有刮板座的外壳,且刮板座内设的刮板顶端靠合捞油带的外端面;其马达的动力轴预设键槽使固轮键嵌入;其动力轮的中心处设以具有键槽的套轴孔,此套轴孔供马达的动力轴套固;其特征在于动力轮是轮面均设诸多条状齿的主动轮体,且动力轮的二端各设一限位凸缘;重锤轮是轮面均设诸多条状齿的从动轮体,于重锤轮二端各设一限位凸缘;捞油带,是由非磁性材质一体成型的圆形环体,该捞油带的外端面光滑,捞油带的内端面均设诸多条状齿,该捞油带的宽度略小于动力轮及重锤轮二端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桓昌
申请(专利权)人:陈桓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