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胶囊滤棒的胶囊加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378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胶囊滤棒的胶囊加料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加料盘,所述加料盘中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加料盘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出料口,所述加料盘内设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出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加料盘内部加设出料通道,并利用加料盘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胶囊输送到出料口,避免了漏置情况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胶囊与加料盘的碰撞,提高了成品率。适用于烟支制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用于生产胶囊滤棒的胶囊加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胶囊滤棒生产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生产胶囊滤棒的胶囊加料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通过在香烟滤棒中置入香精胶囊,在抽吸香烟时,可根据需要通过外力破坏所述胶囊囊壳释放香精,从而达到改善卷烟的理化特性、圆润香气、修饰烟香味和改善吸味的目的。因此,在滤棒中置入胶囊是一种实施可能性高且香精缓释性能好的香精缓释技术。一般的胶囊加料机构大多为盘式吸附结构,通过负压将胶囊直接吸附到加料盘边缘的留置腔内,然后以点对点啮合传递的方式将胶囊传输到置入机构中。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所述留置腔内只能容纳一个胶囊,所以在胶囊吸附过程中,一旦胶囊一次未被吸附到所述加料盘留置腔内,就会出现漏置现象(即胶囊未被置入到滤棒中),降低了成品率;2、由于胶囊在吸附时是直接从静止状态同步为加料盘边缘的线速度,所以胶囊受到速度突变带来的冲击作用较大,容易造成胶囊的破损,也降低了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成品率高的用于生产胶囊滤棒的胶囊加料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产胶囊滤棒的胶囊加料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加料盘,所述加料盘中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加料盘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出料口,所述加料盘内设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出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通过在加料盘内部加设出料通道,该出料通道内可留置多个胶囊,并利用加料盘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胶囊输送到出料口,避免了漏置情况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速度突变带来的冲击作用,提高了成品率。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出料通道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起加速和减阻作用,且能有效地避免胶囊在运动过程中与所述出料通道的内壁发生碰撞。这样,在保证了出料通道对胶囊的加速效应的前提下,减小了胶囊与出料通道壁间摩擦阻力及可能出现的因个别胶囊破碎导致内容物逸出污染出料通道而产生的对胶囊的阻力。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的中心线分别穿过所述加料盘的盘心,这样便于胶囊顺利的进、出所述出料通道。在上述方案中,本技术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配气盘,所述配气盘的负压区沿所述加料盘盘缘布置。加设的配气盘所产生的吸附力与所述加料盘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相配合,保证了胶囊能被顺利的输送到所述出料口处,进一步地避免了漏吸情况的发生。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配气盘的负压区布置在所述加料盘上部,气流通过料仓由加料盘中心沿出料通道流向加料盘盘缘,带动加料盘中心区域的胶囊沿出料通道运动到所述出料口,同时对料仓内胶囊的下料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配气盘负压区的负压压力为0.3^0.5bar。在上述方案中,本技术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加料盘下方的丝束分隔器,所述丝束分隔器安装在所述配气盘或机架上对应的位置。本技术一方面,通过在加料盘内部加设出料通道,该出料通道内可留置多个胶囊,并利用加料盘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胶囊输送到出料口,避免了漏置情况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速度突变带来的冲击作用,提高了成品率;另一方面,将所述出料通道设计为弧形结构,能起加速和减阻作用,且有效地避免了胶囊在运动过程中与所述出料通道的内壁发生碰撞;再一方面,加设的配气盘所产生的吸附力与所述加料盘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相配合,保证了胶囊能被顺利的输送到所述出料口处,进一步地避免了漏吸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品率高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在图中,加料盘1,进料口 2,出料口 3,出料通道4,配气盘5,丝束分隔器6,机架7,料仓8,下料管道9。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囊滤棒的胶囊加料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7上的加料盘I,所述加料盘I中部设有进料口 2,所述加料盘I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出料口 3,所述加料盘I内设有出料通道4,所述出料通道4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 2连通,所述出料通道4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 3连通。通过在加料盘I内部加设出料通道4,该出料通道4内可留置多个胶囊,这样就算出现一次漏吸现象(即胶囊未被吸附到所述出料通道4中)也可避免漏置情况的发生,并利用加料盘I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胶囊输送到出料口 3,进一步避免了漏置情况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速度突变带来的冲击作用,提高了成品率。 上述进料口 2的直径与料仓8的下料管道9的直径相配合,所述出料口 3的直径与胶囊的直径相配合,所述出料通 道 4的内径与胶囊的直径相配合。所述出料通道4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起加速和减阻作用,且能有效地避免胶囊在运动过程中与所述出料通道4的内壁发生碰撞。所述进料口 2和出料口 3的中心线分别穿过所述加料盘I的盘心,这样便于胶囊顺利的进、出所述出料通道4。通过对所述弧形结构的出料通道4进行最佳优化设计,在保证出料通道4对胶囊的加速效应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胶囊与出料通道4壁间摩擦阻力及可能出现的因个别胶囊破碎导致内容物逸出污染出料通道4而产生的对胶囊的阻力。本技术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配气盘5,所述配气盘5的负压区沿所述加料盘I盘缘布置。加设的配气盘5所产生的吸附力与所述加料盘I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相配合,保证了胶囊能被顺利的输送到所述出料口 3处,进一步地避免了漏吸情况的发生。所述配气盘5的负压区布置在所述加料盘I上部,只要不影响所述加料盘I下部胶囊的顺利置入就行。所述配气盘负压区的负压压力为0.3^0.5bar,在该负压范围内均能保证生产设备在(T50m/min嘴棒成型速度范围内可靠工作,且设定后在设备工作过程中无需调节。气流通过料仓8和下料管道9由加料盘I中心沿出料通道4流向加料盘I盘缘,带动加料盘I中心区域的胶囊沿出料通道4运动到所述出料口 3,同时对料仓8内胶囊的下料过程具有促进作用。本技术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加料盘I下方的丝束分隔器6,所述丝束分隔器6安装在所述配气盘5或机架上对应的位置。本技术安装时:首先,将本机构安装在机架7上对应的位置;然后,将所述料仓8的下料管道9与所述进料口 2连通即可。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所述加料盘I做旋转运动,胶囊由加料盘I中心的进料口 2进入,在加料盘I周边负压及离心力作用下,多个胶囊依次沿加料盘I上均匀开设的出料通道4向加料盘I边缘的出料口 3运动,运动过程中胶囊沿加料盘I周向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到达加料盘I边缘时速度与丝束运动速度一致,从而完成胶囊在加料盘I上的排列、传输及加速过程。本技术通过在加料盘I内部加设出料通道4,该出料通道4内可留置多个胶囊,这样就算出现一次漏吸现象(即胶囊未被吸附到所述出料通道4中)也可避免漏置情况的发生,并利用加料盘I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胶囊输送到出料口 3,进一步避免了漏置情况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速度突变带来的冲击作用,提高了成品率;将所述出料通道4设计为弧形结构,能起加速和减阻 作用,且有效地避免了胶囊在运动过程中与所述出料通道4的内壁发生碰撞;加设的配气盘5所产生的吸附力与所述加料盘I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相配合,保证了胶囊能被顺利的输送到所述出料口 3处,进一步地避免了漏吸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产胶囊滤棒的胶囊加料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加料盘,其特征是所述加料盘中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加料盘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出料口,所述加料盘内设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出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文浩刘祥谋周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黄鹤楼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