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控气动铣边机、自动CD纹机,技术特征是包含机本体、置放工件的底盘、刀架及安装于刀架上的刀具,刀架的一轴向设置刀架推进循环气缸及缓冲器;刀架的另一轴向设置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及与进、退刀纹距推进气缸对应的稳速调节器;刀架推进循环气缸、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分别与其气缸推动回路连接,气缸推动回路与电控回路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性好、造价低的优点;适用于电控气动铣边机、自动CD纹机使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控气动的机电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控气动铣边机、自动CD纹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铣边机和CD纹机,采用电控液压系统,因油液使用一段时间后升温,其理想流率和实际流率发生偏差,影响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如设置液压偏差补偿,电动控制电路复杂,导致整机造价偏高,系统的检修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性好、造价低的电控气动铣边机、自动CD纹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含机本体、置放工件的底盘、刀架及安装于刀架上的刀具,刀架的一轴向设置刀架推进循环气缸及缓冲器;刀架的另一轴向设置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及与进、退刀纹距推进气缸对应的稳速调节器;刀架推进循环气缸、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分别与其气缸推动回路连接,气缸推动回路与电控回路连接。本技术,可在电控回路设置交流电接触器、自动或手动切换总开关、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延时继电开关、自动循环继电开关、复位继电开关和微动开关及行程、定时开关,交流电接触器、自动或手动切换总开关、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延时继电开关、自动循环继电开关、复位继电开关和微动开关及行程、定时开关之间电连接;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分别与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气阀、刀架推进循环气阀连接。本技术,底盘可以采用一吸盘,吸盘分别通过换件气阀、工件吸紧气阀与真空吸紧工件和充气换件切换开关连接;换件气阀连接充气气源,工件吸紧气阀连接真空源;真空吸紧工件和充气换件切换开关分别通过工件吸紧气阀、充气换件气阀实现工件的工件吸紧动作、充气换件动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电控回路还可设置冷却系统开关、排污气系统开关,冷却系统开关、排污气系统开关与电控回路电连接,冷却系统开关、排污气系统开关分别连接冷却泵、排风扇。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性好、造价低的优点;适用于电控气动铣边机、自动CD纹机使用。下面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机械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1的电控气动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机械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实施例2的电控气动原理图。图中,1、机本体,2、底盘,3、刀架,4、刀具,5、稳速调节器,6、缓冲器;X、Y、轴向,A、充气气源,B、真空源,C、工件,D、E、气缸推动回,L0、L1、L2、L3、市电接入;AD1、冷却泵,AD2、排风扇;CR1、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CR2、刀架推进循环气缸进;H3Y、延时继电开关;K1、自动或手动切换总开关,K2、真空吸紧工件和充气换件切换开关,K3、冷却系统开关,K4、排污气系统开关,K5、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K6、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KB1、换件气阀,KB2、工件吸紧气阀,KB3、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气阀,KB4、刀架推进循环气阀;KD1、行程、定时开关,KD2、KD3、微动开关;MY1、自动循环继电开关,MY2、复位继电开关,MY3、交流电接触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1是一种电控气动铣边机,包含机本体1、置放工件的底盘2、刀架3及安装于刀架3上的刀具4,刀架3的一轴向Y设置刀架推进循环气缸CR2及缓冲器6;刀架3的另一轴向X设置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CR1及与进、退刀纹距推进气缸CR1对应的稳速调节器5;刀架推进循环气缸CR2、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CR1分别与其气缸推动回路E、D连接,气缸推动回路E、D与电控回路连接;电控回路设置交流电接触器MY3、自动或手动切换总开关K1、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K5、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K6、延时继电开关H3Y、自动循环继电开关MY1、复位继电开关MY2和微动开关KD2、KD3及行程、定时开关KD1,交流电接触器MY3、自动或手动切换总开关K1、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K5、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K6、延时继电开关H3Y、自动循环继电开关MY1、复位继电开关MY2和微动开关KD2、KD3及行程、定时开关KD1之间电连接;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K5、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K6分别与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气阀KB3、刀架推进循环气阀KB4连接;底盘2为一吸盘,吸盘分别通过换件气阀KB1、工件吸紧气阀KB2与真空吸紧工件和充气换件切换开关K2连接;换件气阀KB1连接充气气源A,工件吸紧气阀KB2连接真空源B;真空吸紧工件和充气换件切换开关K2分别通过工件吸紧气阀KB2、充气换件气阀KB1实现工件C的工件吸紧动作、充气换件动作;本实施例1的行程、定时开关KD1作为定时开关使用。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2是一种电控气动自动CD纹机,包含机本体1、置放工件的底盘2、刀架3及安装于刀架3上的刀具4,刀架3的一轴向X设置刀架推进循环气缸CR2及缓冲器6;刀架3的另一轴向Y设置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CR1及与进、退刀纹距推进气缸CR1对应的稳速调节器5;刀架推进循环气缸CR2、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CR1分别与其气缸推动回路E、D连接,气缸推动回路E、D与电控回路连接;电控回路设置交流电接触器MY3、自动或手动切换总开关K1、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K5、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K6、延时继电开关H3Y、自动循环继电开关MY1、复位继电开关MY2和微动开关KD2、KD3及行程、定时开关KD1,交流电接触器MY3、自动或手动切换总开关K1、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K5、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K6、延时继电开关H3Y、自动循环继电开关MY1、复位继电开关MY2和微动开关KD2、KD3及行程、定时开关KD1之间电连接;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K5、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K6分别与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气阀KB3、刀架推进循环气阀KB4连接;底盘2为一吸盘,吸盘分别通过换件气阀KB1、工件吸紧气阀KB2与真空吸紧工件和充气换件切换开关K2连接;换件气阀KB1连接充气气源A,工件吸紧气阀KB2连接真空源B;真空吸紧工件和充气换件切换开关K2分别通过工件吸紧气阀KB2、充气换件气阀KB1实现工件C的工件吸紧动作、充气换件动作;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2的行程、定时开关KD1作为行程开关使用;电控回路还设置冷却系统开关K3、排污气系统开关K4,冷却系统开关K3、排污气系统开关K4与电控回路电连接,冷却系统开关K3、排污气系统开关K4分别连接冷却泵AD1、排风扇AD2。实施例2,一种电控气动自动CD纹机的使用过程真空吸紧工件和充气换件切换开关K2切换至真空吸紧工件档位,在底盘2处即吸盘放置工件C,通过工件吸紧气阀KB2把工件C吸紧在吸盘上,自动或手动切换总开关K1、自动或手动进、退刀切换开关K5、自动或手动刀架循环切换开关K6均切换至自动档位,经由交流电接触器MY3、延时继电开关H3Y、自动循环继电开关MY1、复位继电开关MY2和微动开关KD2、KD3及行程开关KD1控制,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气阀KB3、刀架推进循环气阀KB4产生流程动作,完成工件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气动铣边机、自动CD纹机,包含机本体(1)、置放工件的底盘(2)、刀架(3)及安装于刀架(3)上的刀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3)的一轴向设置刀架推进循环气缸(CR↓[2])及缓冲器(6);所述刀架(3)的另一轴向设置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CR↓[1])及与所述进、退刀纹距推进气缸(CR↓[1])对应的稳速调节器(5);所述刀架推进循环气缸(CR↓[2])、进、退刀稳速纹距推进气缸(CR↓[1])分别与其气缸推动回路(E、D)连接,所述气缸推动回路(E、D)与电控回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吴永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