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95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吸钻专用的圆弧形喷嘴。其特征是:外喷嘴(3)的外部轮廓线由一段外喷嘴圆弧R1组成;内喷嘴(5)的进口段母线由两段外切的内喷嘴圆弧组成,其出口段采用渐变的锥面形状,内喷嘴(5)靠近出口端的端面上开有两个槽,用于调整内喷嘴(5)与连接套(4)间的轴向位置,从而调节内喷嘴(5)和外喷嘴(3)之间的间隙。这种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的流量系数与圆锥形喷嘴相同(0.96以上),但其射流扩散角较小,因而形成的负压较大,使排屑通畅。内喷嘴5后段渐变的锥面形状有利于减少能量损失。由于内外喷嘴间的间隙可调,因而能够获得最佳的喷吸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吸钻专用的圆弧形喷嘴。
技术介绍
喷吸钻是一种利用喷吸原理进行排屑的深孔加工工具。它具有断屑效果好、排屑能力强、冷却润滑液压力较低等特点,适合于加工中等深径比、长径比l/d最大达100的深孔。喷吸钻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由冷却泵输出的具有一定压力的冷却液,其中大部分经内管1和外管2的间隙流向切削区,冷却切削刃并把切屑冲进切屑口,经内管1向后流动。而另一小部分冷却液(喷射流)则经过外喷嘴3和内喷嘴5间的间隙向后喷射,在喷嘴的出口处形成低压、高速射流。根据能量守恒原理(伯努利方程),由于比动能增大,导致比压能下降。因此,在这股喷射流的周围形成低压区,这样在内管1内的前、后端形成压力差,产生一定的“吸力”,加速前端有切屑的冷却液向后流动,并把切屑排出。在现有技术中,喷吸钻的喷嘴通常采用图2的结构,其中,外喷嘴和内喷嘴均为圆锥形结构,引射锥角β引一般取14°,散射角β散为28°。圆锥形喷嘴虽易于加工,但压力损失较大,不易实现最佳喷射速度,因而形成的负压较小,影响了排屑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喷吸钻喷嘴存在的负压小影响排屑性能等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该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形成的负压大,其排屑性能良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由内管1、外管2、外喷嘴3、内喷嘴5、连接套4和锁紧螺母6组成,外喷嘴3、内喷嘴5与连接套4之间均采用螺纹联接,螺母6起锁紧作用;外喷嘴3的外部轮廓线由一段外喷嘴圆弧组成,外喷嘴圆弧的半径为R1,R1为钻孔直径的0.06~0.12倍。内喷嘴5的进口段母线由两段外切的内喷嘴圆弧组成,两段外切的内喷嘴圆弧的半径相等分别为R2和R3,R2和R3为钻孔直径的0.03~0.06倍,其出口段采用渐变的锥面形状,锥度为1∶4~1∶6;内喷嘴5靠近出口端的端面上开有两个槽,用于调整内喷嘴5与连接套4间的轴向位置,从而调节内喷嘴5和外喷嘴3之间的间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的流量系数与圆锥形喷嘴相同(0.96以上),但其射流扩散角较小,因而形成的负压较大,使排屑通畅。内喷嘴5后段渐变的锥面形状有利于减少能量损失。由于内外喷嘴间的间隙可调,因而能够获得最佳的喷吸效果。附图说明图1喷吸钻的工作原理图;图2喷吸钻的喷嘴示意图;图3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示意图。在图1、图3中,1.内管,2外管,3外喷嘴,4.连接套,5.内喷嘴,6.锁紧螺母,R1为外喷嘴圆弧半径,R2、R3为内喷嘴圆弧半径,d为钻孔直径。具体实施方式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见图3),外喷嘴3、内喷嘴5与连接套4之间均采用螺纹联接;外喷嘴3的外部轮廓线由一段外喷嘴圆弧组成,外喷嘴圆弧半径R1为钻孔直径的0.1倍。内喷嘴5的进口段母线由两段外切的内喷嘴圆弧组成,两个内喷嘴圆弧的半径相等分别为R2和R3,R2和R3为钻孔直径的0.05倍,其出口段采用渐变的锥面形状,锥度为1∶5;内喷嘴5靠近出口端的端面上开有两个槽,用于调整内喷嘴5与连接套4间的轴向位置以调节内喷嘴5和外喷嘴3之间的间隙,螺母6起锁紧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包括内管(1)、外管(2)、外喷嘴(3)、内喷嘴(5)、连接套(4)和锁紧螺母(6),外喷嘴(3)、内喷嘴(5)与连接套(4)之间均采用螺纹联接,并由锁紧螺母(6)锁紧,其特征是外喷嘴(3)的外部轮廓线由一段外喷嘴圆弧组成;内喷嘴(5)的进口段母线由两段外切的内喷嘴圆弧组成,其出口段采用渐变的锥面形状,内喷嘴(5)靠近出口端的端面上开有两个槽,用于调整内喷嘴(5)与连接套(4)间的轴向位置,从而调节内喷嘴(5)和外喷嘴(3)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其特征是外喷嘴圆弧半径R1=(0.06~0.12)d。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其特征是两段外切的内喷嘴圆弧半径R2和R3相等,R2、R3=(0.03~0.06)d,其出口段采用渐变的锥面形状,锥度为1∶4~1∶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喷吸钻专用的圆弧形喷嘴。其特征是外喷嘴(3)的外部轮廓线由一段外喷嘴圆弧R1组成;内喷嘴(5)的进口段母线由两段外切的内喷嘴圆弧组成,其出口段采用渐变的锥面形状,内喷嘴(5)靠近出口端的端面上开有两个槽,用于调整内喷嘴(5)与连接套(4)间的轴向位置,从而调节内喷嘴(5)和外喷嘴(3)之间的间隙。这种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的流量系数与圆锥形喷嘴相同(0.96以上),但其射流扩散角较小,因而形成的负压较大,使排屑通畅。内喷嘴5后段渐变的锥面形状有利于减少能量损失。由于内外喷嘴间的间隙可调,因而能够获得最佳的喷吸效果。文档编号B23B51/06GK2858144SQ20052010451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吴凤和 申请人:燕山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吸钻专用圆弧形喷嘴,包括内管(1)、外管(2)、外喷嘴(3)、内喷嘴(5)、连接套(4)和锁紧螺母(6),外喷嘴(3)、内喷嘴(5)与连接套(4)之间均采用螺纹联接,并由锁紧螺母(6)锁紧,其特征是:外喷嘴(3)的外部轮廓线由一段外喷嘴圆弧组成;内喷嘴(5)的进口段母线由两段外切的内喷嘴圆弧组成,其出口段采用渐变的锥面形状,内喷嘴(5)靠近出口端的端面上开有两个槽,用于调整内喷嘴(5)与连接套(4)间的轴向位置,从而调节内喷嘴(5)和外喷嘴(3)之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凤和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