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764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19:57
提供一种当室外热交换器的容量比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小时、能收容制冷运转时产生的剩余制冷剂的制冷回路。在制冷剂回路(11)中,室内热交换器(51)是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5)是层叠式热交换器。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25)与膨胀阀(29)之间设有制冷剂贮存箱(27)。室外热交换器(25)的容量比室内热交换器(51)的容量小,因此,在制冷运转时会产生剩余制冷剂,但在该制冷回路(11)中,该剩余制冷剂可收容于制冷剂贮存箱(27),因此,可防止对制冷剂控制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回路,特别地,涉及在空调机中使用的制冷回路。
技术介绍
在空调装置的制冷回路中,制冷运转时最佳的制冷剂量与制热运转时最佳的制冷剂量不同,因此,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容量与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不同。通常,室外热交换器的容量比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大,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收容不下的制冷剂会暂时贮存于储罐等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若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 — 143991号公报)所公开的小型且高性能的冷凝器被用作空调装置的制冷回路的室外热交换器,则室外热交换器的容量会比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小,这次,在制冷运转时会产生室外热交换器收容不下的制冷剂(剩余制冷剂),其量超过能贮存于储罐等中的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当室外热交换器的容量比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小时、能收容制冷运转时产生的剩余制冷剂的制冷回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中,在制冷运转时,使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及室内热交换器,在制热运转时,使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及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是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是层叠式热交换器。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与膨胀阀之间设有制冷剂贮存箱。层叠式热交换器的容积比具有同等热交换性能的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的容积小。例如,相对于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均是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的制冷回路,当仅将室外热交换器替换为具有同等热交换性能的层叠式热交换器时,层叠式热交换器的容量不仅比交叉翅片式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容积小,而且也比与其连接的交叉翅片式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小。由于室外热交换器的容量比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小,因此在制冷运转时会产生剩余制冷剂,但在该制冷回路中,该剩余制冷剂可收容于制冷剂贮存箱,因此,可防止对制冷剂控制带来影响。本专利技术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中,在制冷运转时,使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及室内热交换器,在制热运转时,使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及室外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的容积为室内热交换器的容积的100%以下。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与膨胀阀之间设有制冷剂贮存箱。在该制冷回路中,由于室外热交换器的容量为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以下,因此在制冷运转时会产生剩余制冷剂,但该剩余制冷剂可收容于制冷剂贮存箱,因此,可防止对制冷剂控制带来影响。本专利技术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的基础上,室外热交换器是具有多个扁平管和翅片的层叠式热交换器。多个扁平管以隔着间隔层叠的方式排列。翅片被相邻的扁平管夹住。在该制冷回路中,与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相同,室外热交换器的容量比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小,因此,可降低制冷回路内的制冷剂量。另外,虽然在制冷运转时会产生剩余制冷剂,但该剩余制冷剂可收容于制冷剂贮存箱,因此,可防止对制冷剂控制带来影响。本专利技术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的基础上,室外热交换器是具有扁平管和翅片的层叠式热交换器。扁平管成形为蛇行形状。翅片被夹在扁平管的彼此相邻的面之间。在该制冷回路中,与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相同,室外热交换器的容量比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小,因此,可降低制冷回路内的制冷剂量。另外,虽然在制冷运转时会产生剩余制冷剂,但该剩余制冷剂可收容于制冷剂贮存箱,因此,可防止对制冷剂控制带来影响。本专利技术第五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是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的基础上,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均是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的导热管径比室内热交换器的导热管径细。在该制冷回路中,与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相同,室外热交换器的容量比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小,因此,可降低制冷回路内的制冷剂量。另外,虽然在制冷运转时会产生剩余制冷剂,但该剩余制冷剂可收容于制冷剂贮存箱,因此,可防止对制冷剂控制带来影响。本专利技术第六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的基础上,还设有旁通路。旁通路将积存于制冷剂贮存箱内的制冷剂的气体成分引导至压缩机或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在该制冷回路中,在制热运转时、即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时,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的入口前侧的制冷剂贮存箱中被分离为液体和气体,气体成分流向旁通路。其结果是,无助于蒸发的气体成分并不流入室外热交换器,从而相应地减小了在室外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量,可抑制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压力损失。本专利技术第七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是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的基础上,旁通路具有流量调节机构。当压缩机的运转频率较高时,气液混合制冷剂可能会从制冷剂贮存箱经由旁通路返回至压缩机的吸入侧,并被吸入压缩机。但是,在该制冷剂回路中,在旁通路中设有流量调节机构,因此,气液混合制冷剂的液体成分被减压而蒸发。其结果是,可防止液体成分返回至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另外,在该制冷回路中,流过流量调节机构的制冷剂与在室外热交换器中蒸发并流向压缩机的制冷剂合流,因此,在流量调节阀是电动膨胀阀的情况下,能通过控制阀开度将即将被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状态调节为更佳。此外,在该制冷回路中,在流量调节阀是电动膨胀阀的情况下,能通过控制阀开度使返回至压缩机的制冷剂量增减,因此,也能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侧的负载来控制制冷回路的制冷剂循环量。本专利技术第八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的基础上,制冷剂贮存箱是气液分离器。在该制冷回路中,除了积存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贮存功能之外,气液分离器还具有将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分离的功能,因此,无需同时设置制冷剂贮存容器和气液分离器,可简化制冷回路。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五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中,该剩余制冷剂可收容于制冷剂贮存箱,因此,可防止对制冷剂控制带来影响。在本专利技术第六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中,无助于蒸发的气体成分并不流入室外热交换器,从而相应地减小了在室外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量,可抑制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压力损失。在本专利技术第七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中,可防止液体成分返回至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另外,能将即将被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状态调剂为更佳。此外,也能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侧的负载控制制冷回路的制冷剂循环量。在本专利技术第八技术方案的制冷回路中,除了积存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贮存功能之夕卜,气液分离器还具有将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分离的功能,因此,无需同时设置制冷剂贮存容器和气液分离器,可简化制冷回路。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回路的空调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室内热交换器的主视图。图3是室外热交换器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按能力表示制冷回路中的室外热交换器容积/室内热交换器容积比的图表。图5是气液分离器的简略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例子,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I)空调装置(1-1)整体结构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回路的空调装置的结构图。在图1中,空调装置I是能进行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的空调装置,其包括:室外机3 ;室内机5 ;以及用于将室外机3与室内机5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田则之濑户口隆之谷本启介奥井隆宗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