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性连接机构及其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547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性连接机构及其插头,该电性连接机构包括一插座以及一插头。前述插头包括一本体以及多个连接端子,其中本体具有一第一中心轴,连接端子则沿着一第二中心轴排列并且对应于前述电性接点,前述第一、第二中心轴相互平行且间隔一距离。当插头与插座结合时,插座上的电性接点与前述连接端子相互电性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更多空间给电子装置后方的显示屏幕,以避免插头和显示屏幕之间产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连接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上的电性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笔记型电脑或平板电脑中所采用的电源连接器通常皆占有一定的体积,如此一来在机构设计上必须增加厚度而不利于产品的薄型化。此外,传统的连接器机构大多是利用弾性件夹持固定,若弾性件的夹持カ太小时往往容易导致连接器脱落,而弹性件的夹持力太大时又会产生不易插入或不易拔除等问题。有鉴于此,如何能改善传统电性连接机构的前述缺点,进而提升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便利性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ー种电性连接机构,包括一插座以及一插头。前述插座具有多个电性接点,前述插头包括一本体以及多个连接端子,其中本体具有一第一中心轴,连接端子沿着一第二中心轴排列并且对应于前述电性接点,且第一、第二中心轴相互平行且间隔一距离。当插头与插座结合时,前述电性接点分别与连接端子电性导通。于ー实施例中,前述插座设置于ー电子装置上,且第一中心轴比第二中心轴更接近电子装置的一底面。于ー实施例中,前述插头还包括ー凸出部,凸出于本体的ー侧,且前述连接端子设置于凸出部上。于ー实施例中,前述插座具有一座体以及ー连接部,其中前述连接部与座体相互连接并具有ー凹槽,电性接点设置于凹槽内,当插头与插座结合时,前述凸出部结合于凹槽内。于ー实施例中,前述凸出部与凹槽形成对应的楔形结构。于ー实施例中,前述插座更具有一磁性元件,设置于电性接点的外侧。于ー实施例中,前述磁性元件为一永久磁铁,且前述永久磁铁朝向插头的表面具有单ー极性。于ー实施例中,前述磁性元件为一永久磁铁,且前述永久磁铁朝向插头的表面具有不同极性。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更提供一种插头,用以电性连接ー电子装置上的ー插座,前述插头包括一本体以及多个连接端子。前述本体具有一第一中心轴,前述连接端子沿着一第二中心轴排列且对应于前述电性接点。特别地是,第一、第二中心轴相互平行并间隔一距离,其中第一中心轴比第二中心轴更接近电子装置的一底面。于ー实施例中,前述插头还包括ー凸出部,凸出于本体的ー侧,且前述连接端子设置于凸出部上。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电性连接机构,其主要包括一插头以及ー插座,前述插座设置于一电子装置上,前述插头则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以及凸出部,其中在凸出部上设有连接端子。特别地是,前述凸出部和连接端子偏离本体的中心位置,此结构上的偏移设计可提供更多空间给电子装置后方的显示屏幕,以避免插头和显示屏幕之间产生干涉。此外,本专利技术藉由使插头上的凸出部与插座的凹槽形成相对应的楔形结构,可有效防止反接或错接的情形发生;再者,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更在插座内部设置磁性元件,透过磁性元件与插头上对应的磁性材料产生磁吸力,可确保插头与插座之间稳定地接合。整体而言,本专利技术能兼顾使用上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故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性连接机构中。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不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插头立体图;图2表不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插头前视图;图3表不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插座立体图;图4表示插头与插座结合的示意图;图5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插座内部结构意图;图6么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示意图;以及图6B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0 插头;21 本体;22 凸出部;221 连接端子;30 插座;301 座体;31 连接部;32 凹槽;321 电性接点;33 磁性元件;331 表面;34 金属件;40 电子装置;41 底面;50 显示屏幕;Cl 第一中心轴;C2 第二中心轴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 图4,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性连接机构主要由一插头20以及一插座30所组成,前述插座30可设置于ー电子装置40的背侧(如图4所示),前述插头20则可与插座30结合,藉以传递电子信号或提供电カ予前述电子装置40。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电子装置40可为ー笔记型电脑或平板电脑,其可包含有一显示屏幕50 (如图4所示),当插头20与插座30结合吋,显示屏幕50位于插头20的上方位置。请ー并參阅图1、图2、图4,插头20主要包括一本体21、一凸出部22以及多个连接端子221,前述凸出部22凸出于本体21的ー侧,连接端子221则设置于凸出部22上,用以和插座30相互电性连接。需特别说明的是,插头20的本体21具有一第一中心轴Cl,凸出于本体21的凸出部22则具有一第二中心轴C2,其中连接端子221排列于第二中心轴C2上;由图1、图2、图4可以看出,前述第一、第二中心轴Cl、C2相互平行且间隔ー距离,且第一中心轴Cl比第二中心轴C2更接近电子装置40的一底面41。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的凸出部22以及位在凸出部22上的连接端子221偏离本体21的第一中心轴Cl (中心高度),此结构上的偏移设计可提供更多空间给电子装置40后方的显示屏幕50(如图4所示),进而可避免插头20和显示屏幕50之间产生干渉。再请ー并參阅图3、图4,本实施例中的插座30包括一座体301、一连接部31以及多个电性接点321,其中座体301嵌入并固定于电子装置40内部,前述连接部31则连接座体301并显露于电子装置40表面,其中在连接部31外侧形成有ー凹槽32,前述电性接点321设置于凹槽32内,当插头20与插座30结合时,插座30上的电性接点321会分别与插头20上的连接端子221电性导通。应了解的是,插头20上的凸出部22与插座30上的凹槽32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楔形结构,藉此可防止反接或错接的情况发生。接着请參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的插座30内部更设有一磁性元件33以及ー金属件34,前述电性接点321、磁性元件33以及金属件34容置于座体301内,其中磁性元件33设置在电性接点321夕卜侧,金属件34(例如锡片)则环绕磁性元件33。应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磁性元件33,并使其与插头20上对应的磁性材料产生磁吸力,藉此可确保插头20与插座30之间稳定地结合,以避免受到外力影响而脱落。请ー并參阅图6A、图6B,前述磁性元件33例如可采用永久磁铁,其中磁性元件33朝向插头20的表面331可具有单ー极性(如图6A所示的N扱);或者,亦可使磁性元件33朝向插头20的表面331具有不同极性(如图6B所示的S极与N扱),惟不论采取上述何种方式皆可和插头20上相对应的磁性材料产生磁吸力,以达到稳固接合并防止脱落的目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电性连接机构,其主要包括一插头以及ー插座,前述插座设置于ー电子装置上,前述插头则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以及凸出部,其中在凸出部上设有连接端子。特别地是,前述凸出部和连接端子偏离本体的中心位置,此结构上的偏移设计可提供更多空间给电子装置后方的显示屏幕,以避免插头和显示屏幕之间产生干渉。此外,本专利技术藉由使插头上的凸出部与插座的凹槽形成相对应的楔形结构,可有效防止反接或错接的情形发生;再者,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中更在插座内部设置磁性元件,透过磁性元件与插头上对应的磁性材料产生磁吸力,可确保插头与插座之间稳定地接合。整体而言,本专利技术能兼顾使用上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故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性连接机构中。虽然本专利技术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性连接机构,包括:一插座,具有多个电性接点;一插头,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中心轴;以及多个连接端子,沿着一第二中心轴排列并且对应于该些电性接点,其中该第一、第二中心轴相互平行且间隔一距离,当该插头与该插座结合时,该些电性接点分别与该些连接端子电性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彦麟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