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顶雨量自控的初期雨水弃流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0240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池顶雨量自控的初期雨水弃流池,包括弃流池池体,所述弃流池池体包括雨水进水流道、分流水池、雨水收集口和弃流控制装置,所述雨水进水流道出水口与分流水池相通;所述分流水池池壁底部设有雨水弃流管、延时放空管和雨水收集管,所述雨水弃流管入口处设有拍门;所述弃流控制装置包括集水盘、滑轮组、杠杆和集水筒,所述集水筒与杠杆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滑轮组与拍门连接;通过集水筒收集设定降雨量的雨水所需要的时间,来控制弃流管拍门的开合,将污染程度高的初期雨水和中后期干净的雨水进行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机械电气控制机构,不消耗能源,无需人工操作,具有结构简单,经久耐用,可靠性高,维护和检修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池顶雨量自控的初期雨水弃流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池顶雨量自控的初期雨水弃流池。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破坏的日趋严重,水资源缺乏的城市和地区,雨水收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由于降雨初期,雨水在流经屋面、地面或沟渠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收集到的雨水初期含有很多杂质,水质较为浑浊,但随着降雨的持续,中后期水质明显得到提高,一般雨水的收集都是采用初期弃流方式,将2 5_的初期雨水径流量弃流,收集中后期较干净雨水。目前常见的初期雨水弃流池主要有容积或半容积型、流量或雨量型等几种类型。容积或半容积型初期弃流池:初期雨水先进入弃流池内储存起来(全部或部分初期雨水量),达到所设定的容积后,开始收集较干净雨水;每场降雨过后还需要机械或人工打开阀门将储存的初期雨水排空,为下一次弃流初期雨水做准备。这种容积或半容积型初期弃流池占地较大,消耗能源,需人工操作。流量或雨量型初期弃流池:初期雨水通过流量传感器,再经过开启的电动阀,从弃流管道排放掉;当弃流雨水累计流量到达设定值时,电动阀关闭,雨水初期弃流结束,干净雨水开始经雨水收集管收集。雨量型只是由雨量计代替流量传感器,通过雨量计感测降雨量信号,来控制电动阀,且雨量计需置于室外。这种流量或雨量型初期弃流池需要测量信号来控制电动阀,浑浊带杂质的初期雨水也有可能绞住或堵塞电动阀关闭部件,导致故障;且电动阀长期置于潮湿的环境中,可靠性和耐用性差,所以运行维护复杂,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池顶雨量自控的初期雨水弃流池,将污染程度高的初期雨水和中后期干净的雨水进行分离,解决了现有初期雨水弃流池占地大、运行维护复杂、维护成本高、易堵塞、能源消耗等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池顶雨量自控的初期雨水弃流池,包括弃流池池体,所述弃流池池体包括雨水进水流道、分流水池、雨水收集口和弃流控制装置,所述雨水进水流道出水口与分流水池相通;所述雨水收集口位于雨水进水流道一侧上方弃流池池体顶部,所述雨水收集口四周设有挡水围堰;所述分流水池池壁底部设有雨水弃流管、延时放空管和雨水收集管,所述雨水弃流管入口处设有拍门,所述分流水池池底设有出水围堰,所述雨水收集管位于出水围堰内;所述弃流控制装置包括集水盘、滑轮组、杠杆和集水筒,所述集水盘位于雨水收集口下方,所述集水盘底部开有集水孔,所述集水孔连接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伸入集水筒内,所述集水筒底部开有出水孔,所述集水筒与杠杆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组与拍门连接。进一步,所述集水筒筒身设有刻度值。进一步,所述雨水进水流道呈阶梯状,且设有进水格栅。进一步,所述雨水收集口设有雨水篦子。进一步,所述集水盘盘口设有过滤网I。进一步,所述出水孔下方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管壁开有溢流孔,所述出水孔上方设有上密封板,所述导流管下方设有下密封板,所述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大于出水孔至导流管底部的长度。进一步,所述杠杆靠近集水筒一端设有U形支架,靠近滑轮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砝码的托盘,所述集水筒筒身对称设置有支撑轴,所述U形支架与支撑轴活动连接。进一步,所述集水筒四周设置有防止集水筒倾斜的限位装置。进一步,所述弃流池池体底部设有围绕集水筒的分水围堰,所述分水围堰靠近分流水池一侧底部设有泄水孔。进一步,所述延时放空管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延时放空管入口设有过滤网II。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池顶雨量自控的初期雨水弃流池,通过集水筒收集从雨水收集口收集的初期雨水径流量调节杠杆,来控制弃流管拍门的开合,即使池体体积不作变化,只需通过调节杠杆砝码,就可满足不同汇水面积地块的初期雨水弃流,从而达到将污染高、杂质多的初期雨水弃流,收集比较清洁的中后期雨水的目的。同时本技术弃流控制装置的集水筒只收集池顶很一小块面积雨水,不与池底雨水进水直接接触,使得弃流控制稳定可靠。本技术无机械电气控制机构,不消耗能源,不需要人工操作,池体储水容积小,节省土地资源,结构简单,经久耐用,可靠性高,维护和检修方便。附图说明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C-C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集水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5的I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杠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拍门关闭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所示,本技术一种池顶雨量自控的初期雨水弃流池,包括弃流池池体1,所述弃流池池体I包括雨水进水流道2、分流水池3、雨水收集口 4和弃流控制装置,所述雨水进水流道2出水口与分流水池3相通;所述雨水收集口 4位于雨水进水流道2 —侧上方弃流池池体I顶部,所述雨水收集口 4四周设有挡水围堰5,防止周围地面的雨水进入雨水收集口 4,影响对雨水弃流量的控制;所述分流水池3池壁底部设有雨水弃流管6、延时放空管7和雨水收集管8,所述雨水弃流管6入口处设有拍门9,通过开闭拍门9来达到初期雨水弃流的目的,所述分流水池3池底设有出水围堰10,所述雨水收集管8位于出水围堰10内,当拍门闭合时,雨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到出水围堰10内,通过雨水收集管8收集起来备用;所述弃流控制装置包括集水盘11、滑轮组12、杠杆13和集水筒14,所述集水盘11位于雨水收集口 4下方,所述集水盘11底部开有集水孔15,所述集水孔15连接有集水管16,所述集水管16伸入集水筒14内,所述集水筒14底部开有出水孔17,所述集水筒14与杠杆13 —端活动连接,所述杠杆13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组12与拍门9连接。杠杆13长度、杠杆13支点位置和所述滑轮组12的固定支点位置以及与拍门9连接的拉绳长度,使得杠杆13在水平状态时,拍门9完全打开;当集水筒14收集雨水量到达设定值时,集水筒14落地并牵引杠杆13倾斜,拍门9完全关闭。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筒筒身设有刻度值,每个刻度值为:T=S1 / S2,其中T为筒壁身上每多少mm高代表Imm降雨量(mm/mm), SI为雨水收集口 4的面积(m2), S2为集水筒14的断面积(m2)。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进水流道2呈阶梯状,且设有进水格栅18,可以过滤掉一些大的杂质。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口 4设有雨水篦子19,可以过滤掉一些大的杂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盘11盘口设有过滤网I 20,可以过滤一些较小杂质,防止杂质进入到集水筒14内堵塞。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17下方连接有导流管21,所述导流管21管壁开有溢流孔22,所述出水孔17上方设有上密封板23,所述导流管21下方设有下密封板24,所述上密封板23和下密封板24之间通过连接杆25连接,所述连接杆25的长度大于出水孔17至导流管21底部的长度,上密封板23依靠重力将出水孔17密封,当集水筒14内雨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集水筒14下降,下密封板24撞击到地面并向上顶,下密封板24将导流管21堵住,上密封板23被连接杆25顶开,收集到的雨水从出水孔17进入到导流管21内,通过溢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池顶雨量自控的初期雨水弃流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弃流池池体,所述弃流池池体包括雨水进水流道、分流水池、雨水收集口和弃流控制装置,所述雨水进水流道出水口与分流水池相通;所述雨水收集口位于雨水进水流道一侧上方弃流池池体顶部,所述雨水收集口四周设有挡水围堰;所述分流水池池壁底部设有雨水弃流管、延时放空管和雨水收集管,所述雨水弃流管入口处设有拍门,所述分流水池池底设有出水围堰,所述雨水收集管位于出水围堰内;所述弃流控制装置包括集水盘、滑轮组、杠杆和集水筒,所述集水盘位于雨水收集口下方,所述集水盘底部开有集水孔,所述集水孔连接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伸入集水筒内,所述集水筒底部开有出水孔,所述集水筒与杠杆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组与拍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愚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