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6948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包含有一连接在车身以及车门之间的开度限位机构,一卡制机构,一固定板,一距离感应器,一步进马达,以及一微处理器。所述开度限位机构靠近所述滑轨开设一通孔。所述卡制机构固定在所述开度限位机构上,对应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通孔设有一伸缩杆。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下方,所述固定板沿着所述卡制机构上的通孔的轨迹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当所述卡制机构的伸缩杆通过所述通孔与其中一固定孔卡制结合,所述开度限位机构被固定。通过所述距离感应器可在车门打开之前,侦测车门附近是否有障碍物,并到发现有障碍物时通过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卡制机构精确地限制车门开启的角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启角度限制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取代了自行车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代步工具。目前,为了防止汽车车门开启的角度过大,通常汽车车门都设置有汽车车门限位器,如图1所示,通常所见的车门限位器包含有以下结构:车门101通过铰链102可转动地安装在汽车的车身103上,在车身103与所述车门101之间安装有开度限位机构104,所述开度限位机构104通过托架105固定在车身103上,所述开度限位机构104 —端通过枢轴106可转动地连接到托架105上,所述车门限位器104另一端滑设于车门101内的滑轨107内,所述车门101内设有止动件(未示),通过所述止动件与所述车门限位器104的配合实现限制汽车车门开启角度的目的。虽然借由此设计,汽车车门开启的角度受到了有效的限制,但是车停好后,开门的时候还是需要乘客观察车门附近是否有障碍物,然而老人和小孩通常都是会不假思索地打开车门,瞬间开启车门会导致车门与障碍物碰撞,造成车门的损坏。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其可在开门时侦测车门附近是否有障碍物,限制车门开启之角度,防止因疏忽开门导致车门与障碍物碰撞所造成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可在开门时侦测车门附近是否有障碍物,限制车门开启之角度,防止因疏忽开门导致车门与障碍物碰撞所造成的损坏。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包含有一连接在车身以及车门之间的开度限位机构,一卡制机构,一固定板,一距离感应器,一步进马达,以及一微处理器。所述开度限位机构一端通过枢轴枢设在车身上的托架上,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另一端滑设在所述车门内的滑轨内,所述开度限位机构靠近所述滑轨开设一通孔。所述卡制机构设于所述车门内位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上方,所述卡制机构固定在所述开度限位机构上,所述卡制机构对应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通孔设有一伸缩杆。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车门内位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下方,所述固定板沿着所述卡制机构上的通孔的轨迹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当所述卡制机构的伸缩杆通过所述通孔与其中一固定孔卡制结合,所述开度限位机构被固定。所述距离感应器设于所述车门上。所述步进马达与所述卡制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卡制机构的伸缩杆随着马达的转动进行伸缩动作。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距离感应器以及所述步进马达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车门的内把手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当所述车门内把手被拉动时,所述微处理器启动所述距离感应器。优选地,所述车门的外把手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当所述车门处于限制开启角度状态时,拉动所述车门的外把手解除所述车门开启角度限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通过所设的距离感应器,可在车门打开之前侦测车门附近是否有障碍物,并到发现有障碍物时通过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卡制机构精确地限制车门开启的角度,借此,开启车门时,车门会被限制在一定的角度无法继续打开,从而避免了车门与障碍物的碰撞。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一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车门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汽车车门可自由开启时卡制机构的状态。图3为图2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汽车车门被限制开启角度时卡制机构的状态。图4为图2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性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4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一较佳实施例。在本技术中,所述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包含有一开度限位机构1,一卡制机构2,一固定板3,一距离感应器4,一步进马达5以及一微处理器6。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连接在车身10以及车门11之间,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 一端通过枢轴13枢设在车身10上的托架12上,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的另一端滑设在所述车门 11内的滑轨14内,使得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随着车门的开关而沿着所述滑轨14来回滑动。 在本技术中,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靠近所述滑轨14开设一通孔100。所述卡制机构2设于所述车门11内位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的上方,所述卡制机构2固定在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上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一起运动。所述卡制机构2对应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的通孔100设有一伸缩杆200,使得所述伸缩杆200可通过所述通孔 100向下延伸。所述固定板3设于所述车门11内位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的下方,所述固定板3 沿着所述卡制机构2上的通孔100的轨迹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300,使得所述卡制机构2的伸缩杆200伸长通过所述通孔100可与其中一固定孔300卡制结合,从而固定所述开度限位机构1,使得所述开度限位机构I无法继续滑动,最终将车门11固定在一对应角度。所述若干个固定孔300的数量的多少与车门角度固定的精准度成正比,即所述固定孔300的数量越多,所述车门家督固定的精准度越高。如图3所示,当所述伸缩杆200与最靠近所述滑轨14的固定孔300卡制结合时,所述车门11完全无法打开。所述距离感应器4设于所述车门11上用于感应所述车门11附近一定距离(此处所说的一定距离指的是车门完全打开的过程中,车门外边缘与车身的最远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以及测量车门11与障碍物的距离。所述步进马达5与 所述卡制机构2驱动连接,供控制所述卡制机构2的伸缩杆200的伸缩动作。所述微处理器6与所述距离感应器4以及所述步进马达5电性连接,当所述距离感应器4侦测到所述车门11附近有障碍物且计算所述车门11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将所测得的距离传输给所述微处理器6,所述微处理器6会判断所述距离是否为安全距离并计算所述车门11最大开启角度,从而通过所述步进马达5控制所述卡制机构2的伸缩杆200固定于所述最大开启角度所对应的固定孔300,从而所述车门11将被固定在所述最大开启角度,避免碰撞所述障碍物。值得注意的是,当经所述微处理器6计算得知所述最大开启角度不足以使得一个人可从车里出来的情况下,所述微处理器6可控制车门11禁止打开,在本实施例中车门禁止打开时,所述卡制机构2的伸缩杆200伸入所述若干个固定孔300最靠近所述滑轨14的固定孔300。所述微处理器6与车门内把手111以及车门外把手112电性连接,当所述车门内把手111被拉动时,所述微处理器6会启动与其电性连接的距离感应器4,当所述车门外把手112被拉动时,所述微处理器6会控制所述卡制机构2的伸缩杆200脱离对应的固定孔200,从而可在乘客从车内出来后顺利的关闭所述车门11。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距离感应器4的启动可有其它方式,所述伸缩杆200脱离对应固定孔200的方式也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专门设置一按钮来实现让所述伸缩杆200脱离对应的固定孔200。请进一步参考图3-4当车子停好后,车内的乘客会先拉动车门内把手111,所述距离感应器4启动感应所述车门11附近一定距离(此处所说的一定距离指的是车门完全打开的过程中,车门外边缘与车身的最远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如果有,与所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没有障碍物时,所述微处理器6不会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包含:一连接在车身以及车门之间的开度限位机构,所述开度限位机构一端通过枢轴枢设在车身上的托架上,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另一端滑设在所述车门内的滑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靠近所述滑轨开设一通孔,所述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更包含有:一卡制机构设于所述车门内位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上方,所述卡制机构固定在所述开度限位机构上,所述卡制机构对应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通孔设有一伸缩杆;一固定板设于所述车门内位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下方,所述固定板沿着所述卡制机构上的通孔的轨迹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当所述卡制机构的伸缩杆通过所述通孔与其中一固定孔卡制结合,所述开度限位机构被固定;一距离感应器设于所述车门上;一步进马达与所述卡制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卡制机构的伸缩杆随着马达的转动进行伸缩动作;以及一微处理器与所述距离感应器以及所述步进马达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包含:一连接在车身以及车门之间的开度限位机 构,所述开度限位机构一端通过枢轴枢设在车身上的托架上,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另一端 滑设在所述车门内的滑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靠近所述滑轨开设一通孔,所 述汽车车门开启角度限制装置更包含有:一卡制机构设于所述车门内位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上方,所述卡制机构固定在所述 开度限位机构上,所述卡制机构对应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通孔设有一伸缩杆;一固定板设于所述车门内位于所述开度限位机构的下方,所述固定板沿着所述卡制机 构上的通孔的轨迹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当所述卡制机构的伸缩杆通过所述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世法
申请(专利权)人: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