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件加工机械工作台,包含有第一工作台及第二工作台,该第二工作台可沿该第一结合部所提供的一预定方向往、复滑移,可改变该第一、二工作台间所形成的供置物区域面积;该工作台有一定位装置、一摩部的制动件以及一掣动机构,该掣动机构设于该第二工作台上且连结该制动件,而能掣动该制动件于第一、第二位置间往覆移动,使该制动件可迫紧于该第一工作台上,而达到定位该第二工作达的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物件加工机械有关,特别是有关于物件加工机械的工作台。按,一般的物件加工机械,诸如圆锯机、或其它木工机械等,均具有一工作台,并以该工作台为置设待加工物件的平台,并形成待加工物件为加工所需而移动的移动基准。在理论上,若该工作台具有较大的供物件摆置的区域,是较利于置设其上的待加工物件进行各种加工形态;然而,若该工作台的体积过大,势必会增加整台加工机械的体积及重量,导致该加工机械占用过多的空间,且增加运输该加工机械的成本。针对上述,台湾第86218563号新型专利提供了一解决的技术手段,其主要是揭示一种包含有一主工作台及二副工作台的圆锯机。其中,各该副工作台两侧各设一圆杆,分别穿设于该主工作台两侧所形成的长贯孔中,可分别拉动各该副工作台沿其圆杆的轴向滑移,以调整该主工作台及该二副工作台间所形成供摆置物件区域的面积,以适于供多种不同尺寸的待加工物件摆置,且利于置设其上的待加工物件进行各种加工形态。在另一方面,将各该副工作台并接于该主工作台的侧边时,可使该整个工作台的呈现较小的体积,以避免使该圆锯机占用了过多的空间,且较利于该圆锯机的搬运。然而,该案的圆锯机中,由于该副工作台间的定位效果,是由多数锁设在该主工作台上的翼形螺栓迫紧各该副工作台的圆杆以达成的,而各该螺栓在该圆锯机对物件进行进工时,容易因加工时所产生的震动而松动,导致其对各该副工作台的定位失效,进而影响了摆置于该主、副工作台上的工件的稳定度,造成加工精度上的严重偏差。此一现象的发生,将使得该副工作台形同虚设,致该主、副工作台的可供多种尺寸物件摆设的功能大打折扣。再者,使用者必须转动依序转动多数个该翼形螺栓,使该等翼形螺栓迫紧或松离该二圆杆,方得以牢固地定位或完全释放各该副工作台,此举使得该二副工作台的定位工作既耗时且麻烦,形成使用上的不便利。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件加工机械的工作台,是一确实可适于供多种不同尺寸的待加工物件摆置,且利于置设其上的待加工物件进行各种加工形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件加工机械的工作台,其使用上更便利。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物件加工机械的工作台,包含有一第一工作台,该第一工作台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一第二工作台,其具有至少一第二结合部,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部上,且可沿该第一结合部所提供的一预定方向往、复滑移,而使该第二工作台可朝靠近或离开该第二工作台的方向移动;该工作台更包含有至少一定位装置,其包含有一制动件,其具有一第一摩擦部;一掣动机构,装设于该第二工作台上,且连结该制动件,而可掣动该制动件于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间往覆移动,且可定位该制动件于该第二位置上;该第一工作台更具有至少一第二摩擦部,且该第二工作台更具有至少一顶掣部,于该制动件自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二位置移动时,可顶掣该掣动件偏移,使该第一摩擦部紧接于该第二摩擦部上,在该制动件到达该第二位置时,可使第二摩擦部迫紧于该第一摩擦部上,而令该第二工作台无法继续移动。其中该第一工作台具有二第一结合部,且该第二工作台具有二第二结合部。其中该第一工作台由三个铝挤型单元板体、以及二分别以若干螺丝及螺帽连接于该三个单元板体二侧的第一边条所构成,各该边条的底面上凸设一条沿该边条的轴向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第一结合轨,而各形成该一工作台的第一结合部;该第二工作台由一铝挤型单元板体、二第二边条以及二结合件所构成;其中,该二第二边条分别以若干螺丝及螺帽连接于该单元板体二侧,且各该第二边条的底面上凸设一条沿该边条的轴向延伸的第二结合轨;各该结合件上形成有一滑槽,且该二结合件分别并以其滑槽套设于该二边条的第二结合轨上,以由在各该滑槽中置设二轴套,使该二轴套位于各该第二结合轨下方,并分别以二螺栓自各该结合件的底部锁入其滑槽中,并顶掣位于各该中的轴套,使各该轴套顶抵位于其上方的第二结合轨,而令该二第二边条分别与二结合件结合,且使该二结合件的滑槽各形成该第二工作台的第二结合部;该第二工作台以其结合件的滑槽结合于该第一工作台的第一边条的第一结合轨上,使该第二工作台可沿该第一结合轨滑移,以可移近或移离该第一工作台。其中该第一工作台具有二第二摩擦部,各为形成于各该第一结合轨的底面的二分别沿该第一结合部沿伸的摩擦面,成为该第一工作台的第二摩擦部;该第二工作台具有二顶掣部,分别为各该滑槽的槽底上所固设的一顶掣块的顶部所形成的二斜面,且该二斜面朝相同方向倾斜相同角度;另外,该加工机械的工作台具有二定位装置,各该定位装置的制动件分别置于该二顶掣块上,其底部具有二与各该顶掣块顶部的斜面相反方向的反向斜面,并分别与该顶掣块的斜面相贴接,此一位置乃各该制动件所在的第一位置;该制动件的顶部距离与该滑槽结合的该第一结合轨底部一预定距离,该顶部形成有可与各该第一摩擦部相配合接触的二摩擦面,成为该制动件的第二摩擦部。其中该二掣动机构各由一施力杆、一连动杆及一从动杆所组成;各该施力杆枢设于各该第二边条的内侧;各该从动杆穿经位于各该结合件的滑槽中的轴套,而位于该滑槽中,且其一端与各该制动件连结;各该连动杆两端分别与各该施力杆、以及各该从动杆的一端枢接,使其与该施力杆呈一小于180°夹角;以此,施力扳动该各施力杆向上枢摆,可藉由各该连动杆将各该从动杆自各该滑槽中向外拉,进而带动各该制动件往各该第二位置移动。其中该二定位装置是以一结合杆以两端结合于各该施力杆上,用以便得使用者可施力于该结合杆而达到同步扳动该二施力杆的作用。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兹举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详细说明的,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构件分解图,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图5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实施图,图6是图7是沿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分别显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8、图9是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分别显示图6、图7状态下的构件状态。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台1,包含有一第一工作台10,由三个铝挤型单元板体11、以及二分别以若干螺丝111及螺帽112连接于该三个单元板体11二侧的第一边条12所构成;其中,各该第一边条12的底面上凸设一条沿该第一边条12的轴向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第一结合轨121,而各形成该第一工作台10的第一结合部,各该第一结合轨121的底面形成有二分别沿该第一结合轨121沿伸的摩擦面122,成为该第一工作台10的第二摩擦部。一第二工作台20,由一铝挤型单元板体21、二第二边条22以及二结合件23所构成;其中,该二第二边条22分别以若干螺丝211及螺帽212连接于该单元板体21二侧,且各该第二边条22的底面上凸设一条沿第二该边条22的轴向延伸的第二结合轨221;各该结合件23上形成有一滑槽231,且该二结合件23分别并以其滑槽231套设于该二第二边条22的第二结合轨221上,由在各该滑槽231中置设二轴套232,使该二轴套232位于各该第二结合轨221下方,并分别以二螺栓233自各该结合件23的底部锁入其滑槽231中,并顶掣位于各该中的轴套232,使各该轴套232顶抵位于其上方的第二结合轨221,而令该二第二边条22分别与该二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件加工机械的工作台,包含有: 一第一工作台,该第一工作台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 一第二工作台,其具有至少一第二结合部,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部上; 其特征在于: 该工作台更包含有至少一定位装置,其包含有:一制动件,其具有一第一摩擦部;一掣动机构,装设于该第二工作台上,且连结该制动件,而可掣动该制动件于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间往覆移动,且可定位该制动件于该第二位置上; 该第一工作台更具有至少一第二摩擦部,且该第二工作台更具有至少一顶掣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秋江,
申请(专利权)人:圣杰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