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鹿角蕨的组培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5502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5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鹿角蕨的组培快繁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对鹿角蕨的叶片进行离体快繁的方法。采集生长良好的鹿角蕨属Platycerium植物的叶片,直接将叶片诱导萌发成为独立的无根苗,再经过继代丛生芽、壮苗及生根、出瓶移栽等步骤繁殖栽培鹿角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成功地对鹿角蕨进行快速繁殖,与采用无菌孢子进行鹿角蕨组培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培养基成分和培养过程简单、投入少、周期短等优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鹿角蕨的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无根苗的萌发:采集生长良好的鹿角蕨属植物的叶片,包括营养叶或孢子叶,用清水洗去叶片表面的毛和异物,切成1cm×1cm的小块;然后转移至超净工作台,先用无菌水洗涤3次,放入75%酒精中30s,再用无菌水洗涤3次,后置于0.1~0.2%升汞溶液中消毒5~15min,无菌水洗涤6次,切去周围受伤的部位后接种到萌发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0~30℃,光照1000~2000?Lx,光照时间8~12?h/d;所述的萌发培养基pH?5.8,每升萌发培养基中含有活性炭0.5~2?g,吲哚丁酸?0.05~1?mg,6?苄氨基腺嘌呤?0.05~1?mg,食用白糖30?g,琼脂7g,其余为MS;(2)继代丛生芽:将步骤(1)培养得到的无根苗转到继代培养基中,在20~30℃、1000~2000?Lx、8~12?h/d光照下培养,每升继代培养基中含有活性炭0.3~2?g,吲哚乙酸?0.1~1?mg,食用白糖30?g,琼脂7g,其余为MS,pH?5.8;(3)壮苗及生根:将步骤(2)培养得到的植株继续继代培养丛生芽,已长大的植株则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同时壮苗,在20~30℃、1000~2000?Lx、8~12?h/d光照下培养,每升生根培养基中含有萘乙酸0~2.0?mg,食用白糖20?g,琼脂7g,其余为1/2?MS,pH?5.8;(4)出瓶移栽:当步骤(3)培养得到的生根苗长至4~6?cm时,在70%~80%遮荫的自然光下炼苗5~7天,再打开瓶盖炼苗3天,取出小苗,洗去根上粘附的培养基,将苗浸入0.01%高锰酸钾或0.1%多菌灵或百菌清3~10min,移植于已消毒的基质上;然后放在荫棚内加盖塑料薄膜罩子,每天喷雾,保持相对湿度85%以上,70%~80%遮荫,温度20~30℃;移栽一周后?植株开始恢复生长,用0.1%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喷叶面作为根外施肥,再一个月后即可将小苗定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莉娟邓继武刀祥生唐寿贤王涛张冬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