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坐姿式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7519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半身坐姿式安全带,属于应急救生及逃生设备技术领域,该安全带包括挂持带一、挂持带二、挂持带三、带体一、带体二、两个连接件、带体三、带体四以及带体五;其中,带体一、带体二通过两个连接件连接成一环形束腹带;挂持带一、挂持带二、挂持带三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束腹带前后两侧上边相应位置上,构成三个挂环;由带体三、带体四以及带体五组成承重带;带体三与带体四的两端分别与束腹带的带体一和带体二相连,带体五两端分别固定在带体三、带体四上。本安全带结构简单安全舒适;人体在穿上后会由于自身重力原因处于近乎于直立的状态,使人体在高空中保持平衡。穿戴方法且穿戴时间短,提高了人员逃生的概率和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应急救生及逃生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高空逃生安全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高层建构筑物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高层建构筑物潜在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高层建构筑物逃生,市场上出现了逃生专用设备,例如高空逃生缓降器,逃生人员利用逃生缓降器下降过程中需穿戴安全带才能安全缓降至地面。目前,高空逃生安全带主要有全身式、半身式两种,即安全带包裹人体全身或半身,并在人体关键部位(如腰部、腿部、肩部等)增设卡扣调节宽度,使其与人体紧密贴合,但针对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普通居民,以上两种安全带存在结构复杂,操控要求高,穿戴时间长,辨识度低等问题。因此,针对现有高空逃生安全带存在的以上问题,开发一种新型的、穿戴简单且耗时短、易辨识、安全性高的安全带,在高层建构筑物人员的逃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半身坐姿式安全带,本安全带结构简单安全舒适;人体在穿上后会由于自身重力原因处于近乎于直立的状态,使人体在高空中保持平衡。穿戴方法简单且穿戴时间短,提高了人员逃生的概率和效率。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半身坐姿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带包括挂持带一、挂持带二、挂持带三、带体一、带体二、两个连接件、带体三、带体四以及带体五;其中,带体一、带体二通过两个连接件连接成一环形束腹带;挂持带一、挂持带二、挂持带三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束腹带前后两侧上边相应位置上,构成三个挂环;由带体三、带体四以及带体五组成承重带;带体三与带体四的两端分别与束腹带的带体一和带体二相连,带体五两端分别固定在带体三、带体四上,连接带体三和带体四。所述的束腹带还可包括与带体二结合成一体的软垫带。所述承重带还可包括固定在带体三、带体四上的衬底,该衬底为阻燃材质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弹性几何曲面结构。所述承重带还可包括固定在承重带正前方上的反光条或荧光条。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为半身坐姿式高空逃生安全带,本安全带结构简单安全舒适;人体在穿上后会由于自身重力原因处于近乎于直立的状态,使人体在高空中保持平衡。穿戴方法且穿戴时间短,提高了人员逃生的概率和效率。该半身坐姿式安全带承重带上可覆盖有阻燃面料,增强了安全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束腹带正后方及正前面均可有荧光条或反光条,人员下降过程中对专业救援队伍具有提示作用,提示逃生人员所在位置,提醒救援人员及时做好营救准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半身坐姿式安全带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半身坐姿式安全带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半身坐姿式安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挂持带一、挂持带二、挂持带三、带体一、带体二、两个连接件、带体三、带体四以及带体五;其中,带体一、带体二通过两个连接件连接成一环形束腹带,用于包围于人体腰腹部;挂持带一、挂持带二、挂持带三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束腹带前后两侧上边相应位置上,构成三个挂环;既可以与逃生器或挂钩直接联接,也可通过配套的索具与逃生器或挂钩相联接;由带体三、带体四以及带体五组成的承重带,作为人员下降过程中主要受力承重部件;带体三与带体四的两端分别与束腹带的带体一和带体二相连,带体五两端分别固定在带体三、带体四上,用于连接带体三和带体四,主要起加强固定作用。所述的束腹带还可包括与带体二结合成一体的软垫带,可使人员背腹部或腰腹部更加舒适。上述承重带还可包括固定在带体三、带体四上的衬底;衬底材质为功能性面料具有阻燃性能,与承重带缝合固定在一起,承重带受力处的衬底为符合人体工学的弹性软垫式结构;提高了使用时的人体舒适度,同时面料的阻燃性能也提高了半身坐姿式安全带的安全性能。还可包括固定在承重带正前方的衬底上反光条或荧光条,可提高本结构的辨识度。本技术可用于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地震等事故后,人员紧急情况下配合缓降器使用,本结合附图1、2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结构包括挂持带一 1、挂持带二 2、挂持带三3、衬底4、带体一 5、带体二6、软垫带7、两个连接件8、带体三9、带体四10、带体五11以及反光条或突光条12 ;其中所述的挂持带一 1、挂持带二 2、挂持带三3两端通过缝纫与束腹带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束腹带适当位置构成挂环,如图1所示,既可以与逃生器或挂钩直接联接,也可通过配套的索具与逃生器或挂钩相联接,使用过程中可增减挂持带数量并调整其位置,带体一 5、带体二 6、带体三9、带体四10、带体五11的长度可在IOcm到150cm之间,宽度在3cm到IOcm之间,厚度在0.1cm到2cm之间,软垫带的长度在20cm到IOOcm之间,宽度在0.5cm到5cm之间,厚度在0.1cm到3cm之间。所述的束腹带如图1所示,由带体一 5、带体二 6、软垫7、两个连接件8组成,软垫7上均布有若干个开口,带体二 6依次交错穿过软垫上的开口与软垫7连接在一起,软垫符合人体工学的弹性软垫式结构,使用时可提高逃生人员的舒适性;软垫7两端安装有两个连接件8,连接件将带体一 5和带体二 6连接在一起,且两个连接件以挂持带为中心对称安装,用以调节带体一 5的长度,使束腹带与逃生人员身体紧密贴合,连接件8采用常规成熟女口广叩ο所述的承重带如图2所示,由带体三9、带体四10以及带体五11组成,带体三9与带体四10的两端分别与束腹带带体一 5(图1)和带体二 6相连,带体五11将带体三9和带体四10连接在一起,加强带体的承重能力,用于包裹人体臀部、腹部,人员下降过程中承重带作为主要受力部件。所述的衬底如图1所示,衬底4具有阻燃性能覆盖于承重带上方,形状及尺寸与承重带相应,与承重带通过缝纫固定在一起,面料的阻燃性能也提高了半身坐姿式安全带的安全性能。正前方承重带通过缝纫固定的荧光条或反光条12 (采用常规成熟产品及相应尺寸),主要用于提高半身坐姿式安全带的辨识度,使逃生人员快速找到安全带并用以向救援人员提示逃生人员的位置,使救援人员尽快做好接应准备。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身坐姿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带包括挂持带一、挂持带二、挂持带三、带体一、带体二、两个连接件、带体三、带体四以及带体五;其中,带体一、带体二通过两个连接件连接成一环形束腹带;挂持带一、挂持带二、挂持带三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束腹带前后两侧上边相应位置上,构成三个挂环;由带体三、带体四以及带体五组成承重带;带体三与带体四的两端分别与束腹带的带体一和带体二相连,带体五两端分别固定在带体三、带体四上,连接带体三和带体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身坐姿式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带包括挂持带一、挂持带二、挂持带三、带体一、带体二、两个连接件、带体三、带体四以及带体五;其中,带体一、带体二通过两个连接件连接成一环形束腹带;挂持带一、挂持带二、挂持带三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束腹带前后两侧上边相应位置上,构成三个挂环;由带体三、带体四以及带体五组成承重带;带体三与带体四的两端分别与束腹带的带体一和带体二相连,带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之关磊刘毅陈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安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