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氯化炉以及沸腾氯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2371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沸腾氯化炉和沸腾氯化装置,该沸腾氯化炉包括反应段、沉降段以及连接该反应段和沉降段的过渡段,所述沉降段上设置有气体出口,在所述过渡段和/或沉降段上设置有固体原料入口,在所述反应段上设置有气体入口和放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段与反应段的直径比大于或等于2.5,所述过渡段的外周面为锥台面,该锥台面的锥角≤80°。采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沸腾氯化炉进行四氯化钛生产,所述沸腾氯化炉不但适用于现有直径大小的钛渣(一般为0.08mm-0.25mm(180目-60目)),还特别适用于颗粒直径更小的含钛原料,能够大大提高含钛原料的利用率不高,从而提高四氯化钛的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沸腾氯化炉和包括该沸腾氯化炉的沸腾氯化装置。
技术介绍
沸腾氯化生产四氯化钛是氯化法钛白和海绵钛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该工艺一般使用含钛原料与氯气在沸腾氯化炉内进行氯化反应,得到钛工业的重要中间产品四氯化钛。目前,在该领域的工业生产中,由于沸腾氯化技术一般都是从国外引进,且目前主流的钛原料供应商生产的钛渣直径大小一般为0.08mm-0.25mm(180目-60目),在现行的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沸腾氯化炉也是按照该原料粒度标准而设计的,但是,采用现有技术的沸腾氯化炉,采用颗粒直径更小的含钛原料生产四氯化钛时,含钛原料的利用率不高,导致四氯化钛的产率也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采用现有技术的沸腾氯化炉,采用颗粒直径更小的含钛原料生产四氯化钛时,含钛原料的利用率不高,导致四氯化钛的产率也并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含钛原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四氯化钛产率的沸腾氯化炉以及包括该沸腾氯化炉的沸腾氯化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采用传统的沸腾氯化炉进行含钛原料的氯化反应中,物料在反应段处于沸腾状态之后,由于过渡段很短(与反应段的高度比一般为0.2-0.25: I),小颗粒物料(例如,颗粒直径为0.075mm甚至更小的含钛原料)很快被吹出反应段进入沉降段,在沉降段,由于沉降段和反应段的直径比没有足够大(一般为1.5-2: I),而气流速度没有充分下降,导致小颗粒物质无法沉降到反应段,就直接被气流带出了沸腾氯化炉,因此,在选钛过程中,小颗粒的原料,例如为0.075mm甚至更小的含钛原料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即使选用颗粒直径更小的含钛原料生产四氯化钛时,含钛原料的利用率不高,导致四氯化钛的产率也并不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还发现,如果增加沸腾氯化炉的沉降段与反应段的直径比,沉降的直径相对地增加使炉内的小颗粒物料气流线速度变小,能够使物料更容易沉降。另外,使所述过渡段的外周面锥台面的锥角< 80°,就能在保证沉降段和反应段的一定直径比的条件下,能够保证过渡段具有一定长度,使小颗粒物料不易直接被吹到沉降段,小颗粒物料在过渡段仍然可以处于沸腾状态,就可以增加物料与氯气的接触机会,有利于物料的氯化反应。更优选情况下,增加沉降段的高度,可以降低气体出口处的气流速度,有助于进一步有利于小颗粒物质的沉降,还能够防止小颗粒物质被直接吹出沸腾氯化炉。进一步优选情况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沸腾氯化装置可以将收集到的尾气中的小颗粒物质又重新送回到沸腾氯化炉中,使未反应的原料进行充分 的反应,因此,能够将细粒级含钛原料(0.075mm)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含钛原料的利用率,以提高四氯化钛的产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沸腾氯化炉,该沸腾氯化炉包括反应段、沉降段以及连接该反应段和沉降段的过渡段,所述沉降段上设置有气体出口,在所述过渡段和/或沉降段上设置有固体原料入口,在所述反应段上设置有气体入口和放渣口,其中,所述沉降段与反应段的直径比大于或等于2.5,所述过渡段的外周面为锥台面,该锥台面的锥角彡 8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沸腾氯化装置,该沸腾氯化装置包括:沸腾氯化炉和分别与该沸腾氯化炉连通的固体原料仓、收尘系统和氯气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沸腾氯化炉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沸腾氯化炉,所述固体原料仓包括原料入口和原料出口,所述固体原料仓的原料出口与所述沸腾氯化炉的固体原料入口相连通,所述收尘系统包括收尘单元和收尘罐,所述收尘单元包括收尘口、排尘口和排气口,所述收尘单元的收尘口与所述沸腾氯化炉的气体出口相连通,所述收尘单元的排尘口与所述收尘罐相连通,所述氯气缓冲罐与所述沸腾氯化炉的气体入口相连通。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沸腾氯化炉进行四氯化钛生产,所述沸腾氯化炉不但适用于现有直径大小的钛·渣(一般为0.08mm-0.25mm(180目-60目)),还特别适用于采用颗粒直径更小的含钛原料,能够大大提高含钛原料的利用率不高,从而提高四氯化钛的产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沸腾氯化炉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沸腾氯化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沸腾氯化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沸腾氯化炉2:钛原料料仓3:石油焦料仓4:固体原料仓5:—级旋风收尘器 6: 二级旋风收尘器7:三级旋风收尘器 8:收尘罐9:氯气缓冲罐10:气体入口11:固体原料入口 12:回料口13:气体出口14:放渣口15:收尘口16:排气口17:排尘口18:固体原料出口19:收尘单元A:反应段B:沉降段C:过渡段。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沸腾氯化炉,该沸腾氯化炉包括反应段、沉降段以及连接该反应段和沉降段的过渡段,所述沉降段上设置有气体出口,在所述过渡段和/或沉降段上设置有固体原料入口,在所述反应段上设置有气体入口和放渣口,其中,所述沉降段与反应段的直径比大于或等于2.5,所述过渡段的外周面为锥台面,该锥台面的锥角<80°。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沉降段与反应段的直径比为2.5-3.5,所述锥台面的锥角为30-80°。如图1所示,所述锥台面的锥角指形成反应段的锥台面的两侧母线的延长线相交所形成的夹角,在图1中表示为a。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反应段的高度与直径比大于或等于1.5,所述沉降段的高度与直径比大于或等于0.6 ;更优选,所述反应段的高度与直径比为1.5-3,所述沉降段的高度与直径比为0.6-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固体原料入口用于将待反应的固体原料送入所述沸腾氯化炉内,所述固体原料入口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位于所述过渡段和/或连接段上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固体原料入口位于所述反应段;为了使固体原料在炉内与氯气接触反应的时间更长,以使原料充分反应,更优选情况下,所述固体原料入口位于反应段和过渡段的连接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气体出口用于将反应后产生的尾气排出所述沸腾氯化炉外,其中包含沸腾氯化反应产物四氯化钛、未反应的部分较细的固体原料、未反应的氯气以及沸腾氯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对于所述气体出口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为了避免吸进太多未反应的固体原料,优选,所述气体出口形成在所述沉降段的上方;更优选,所述气体出口形成在沉降段的顶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过渡段和/或沉降段上还可以设置有回料口,所述回料口用于将收尘单元收集的尾气中的部分未反应固体原料送回所述沸腾氯化炉,对于所述回料口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将所述收集的部分未反应固体原料送回所述沸腾氯化炉中使之与氯气接触进行反应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回料口位于所述反应段和/或沉降段 ’为了使收集的较细的固体原料进入炉体之后不会马上被气流吹出反应段,而保持稳定的流化状态,更优选情况下,所述回料口位于所述沉降段的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反应段的底部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倒置的穹顶状也可以是倒置的圆锥状,为了使反应的物料更易于收集,优选,所述反应段的底部形成为倒置的圆锥状。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放渣口用于将反应完的固体残渣排出,对于所述放渣口位置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沸腾氯化炉,该沸腾氯化炉包括反应段、沉降段以及连接该反应段和沉降段的过渡段,所述沉降段上设置有气体出口,在所述过渡段和/或沉降段上设置有固体原料入口,在所述反应段上设置有气体入口和放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段与反应段的直径比大于或等于2.5,所述过渡段的外周面为锥台面,该锥台面的锥角≤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沸腾氯化炉,该沸腾氯化炉包括反应段、沉降段以及连接该反应段和沉降段的过渡段,所述沉降段上设置有气体出口,在所述过渡段和/或沉降段上设置有固体原料入口,在所述反应段上设置有气体入口和放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段与反应段的直径比大于或等于2.5,所述过渡段的外周面为锥台面,该锥台面的锥角< 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沸腾氯化炉,其中,所述沉降段与反应段的直径比为2.5-3.5,所述锥台面的锥角为30-8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沸腾氯化炉,其中,所述反应段的高度与直径比大于或等于1.5,所述沉降段的高度与直径比大于或等于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沸腾氯化炉,其中,所述反应段的高度与直径比为1.5-3,所述沉降段的高度与直径比为0.6-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沸腾氯化炉,其中,所述固体原料入口位于反应段和过渡段的连接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沸腾氯化炉,其中,所述气体出口位于沉降段的顶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沸腾氯化炉,其中,所述过渡段和/或沉降段上还设置有回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沸腾`氯化炉,其中,所述回料口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平刘森林陈祝春张苏新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