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接收线圈以及使用该RF接收线圈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2412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2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提供具有能够安全地安装在检测体上的结构的RF接收线圈以及使用该接收线圈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RF接收线圈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备:一个以上的用于接收核磁共振信号的柔韧的导体闭环;覆盖导体闭环的柔韧的外壳部;对导体闭环接收到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部;收纳前置放大部,刚性比外壳部高的收纳部,以使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相向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检测体上,MRI装置通过这样的RF接收线圈进行拍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测定来自检测体中的氢或磷等的核磁共振(以下称为“NMR”)信号,并对核的密度分布或弛豫时间分布等进行成像的核磁共振成像(以下称为“MRI ”)装置中使用的RF接收线圈。
技术介绍
MRI装置是测量检测体,尤其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原子核自旋产生的NMR信号,将头部、腹部、四肢等的形态或功能进行二维或者三维图像化的装置。在拍摄中,对NMR信号赋予由于倾斜磁场导致的不同的相位编码,并且进行频率编码,作为时序数据来测量。测量到的NMR信号通过进行二维或者三维傅里叶变换来再构成为图像。在上述MRI装置中,为了接收NMR信号而使用高频接收线圈(以下称为RF接收线圈)。为了高灵敏度地接收NMR信号,希望使该RF接收线圈与检测体接近来使用该RF接收线圈。因此,为了能够安装在各种各样的检测体的体型或者拍摄部位上,以对应的形状来构成RF接收线圈。例如,关于颈部,已知专利文献I所示的以不妨碍检测体的视野,并且RF接收线圈不接触嘴唇或下颚的方式构成的RF接收线圈。这样的RF接收线圈被划分为上部和下部,配置在内部的天线方向图(导体闭环)在上部与下部的连接部被分断。在安装在检测体上时,上部和下部在它们的连接部电气并且机械地连接来使用。通过该连接,构成包围检测体的周围环绕一周的电气的导体闭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9085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RF接收线圈中,为了可靠地进行上部和下部被分断的天线方向图的电连接,在连接部需要用于坚固地固定连接的锁定机构。因此,在经由锁定机构进行连接上部和下部的操作时,在颈部附近,有可能在上部和下部之间夹住检测体的一部分,例如皮肤或头发,该课题还未被解决。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安全地安装在检测体上的结构的RF接收线圈以及具备该RF接收线圈的MRI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RF接收线圈具有主 体部,该主体部具备:用于接收NMR信号的柔韧的一个以上的导体闭环;覆盖导体闭环的柔韧的外壳部;对导体闭环接收到的NMR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部;以及收纳前置放大部,刚性比外壳部高的收纳部,以使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相向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检测体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MRI装置具备上述RF接收线圈。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RF接收线圈由于没有将导体闭环分断,所以能够去掉导体闭环的连接部。结果,没有夹住检测体的一部分的危险性,能够安全地安装到检测体上。另外,因为没有电连接部,所以也无需锁定结构,能够降低在检测体上安装RF接收线圈时的作业负担、作业声音。另外,由于具备刚性比外壳部高的收纳部,因此能够确保被安装到检测体后的RF接收线圈的形状以及自立性。即,能够兼顾由于柔韧而易于安装和由于刚性而确保的形状稳定性。具备这样的RF接收线圈的MRI装置因为能够稳定地保持RF接收线圈的形状,所以能够稳定地拍摄高品质的图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MRI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RF接收线圈的结构的图,表示在使RF接收线圈变为平坦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b)图表不电气电路部的电路图。图3是表示将图2的RF接收线圈安装到检测体的颈部时的例子的图。图4是表示在图2的RF接收线圈的主体部的角部设置了缺口部的例子的图。图5是表示在图2的RF接收线圈的主体部的角部设置了隆起部的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RF接收线圈的结构的图,表示使RF接收线圈变为平坦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b)图表不电气电路部的电路图。图7是表示将图6的RF接收线圈安装到检测体的颈部时的例子的图。(a)图表示弯曲图6的RF接收线圈,以使收纳部的盖部成为外侧,安装在检测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b)图表示从检测体的头部方向观看(a)图的RF接收线圈的图。图8是表示在收纳部中可装卸地安装支承部件的例子的图。(a)图表示将图6的RF接收线圈安装到检测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b)图表示从检测体的头部方向观看(a)图的RF接收线圈的图。图9是表示在收纳部和支承部件的与肩部相向的侧面部,以适合于肩部的形状的方式,在头部方向设置有欠缺的凹部的形状的图。图10是表示在图6的RF接收线圈中的检测体的面部侧的外壳部和收纳部的边界设置了铰链的例子的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RF接收线圈的结构的图,Ca)图表示将RF接收线圈安装到检测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b)图表示使RF接收线圈变为平坦的状态下的立体图,(c)图表不电气电路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MRI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另外,在用于说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全图中,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标号,省略其重复说明。首先,根据图1 说明本专利技术的MRI装置。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MRI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框图。该MRI装置利用NMR现象得到检测体101的断层图像,如图1所示,具备:静磁场产生磁体102 ;倾斜磁场线圈103以及倾斜磁场电源109、RF发送线圈104以及RF发送部110、RF接收线圈105以及信号检测部106、信号处理部107、测量控制部111、整体控制部108、显示/操作部113以及使搭载了检测体101的顶板在静磁场产生磁体102的内部出入的床112。静磁场产生磁体102,如果是垂直磁场方式,则在与检测体101的体轴垂直的方向产生均匀的静磁场,如果是水平磁场方式,则在体轴方向产生均匀的静磁场,围绕检测体101的周围配置了永磁体方式、常导方式或超导方式的静磁场产生源。倾斜磁场线圈103是在作为MRI装置的实际空间坐标系(静止坐标系)的X、Y、Z三轴方向上缠绕的线圈,各个倾斜磁场线圈与驱动它的倾斜磁场电源109连接,被供给电流。具体来说,各倾斜磁场线圈的倾斜磁场电源109分别根据来自后述的测量控制部111的命令被驱动,向各个倾斜磁场线圈供给电流。由此,在X、Y、Z三轴方向上产生倾斜磁场Gx、Gy、Gz0在进行二维切面的拍摄时,在与切面(拍摄截面)垂直的方向施加切面倾斜磁场脉冲(Gs),设定针对检测体101的切面,在与该切面垂直且相互垂直的剩余的两个方向上施加相位编码倾斜磁场脉冲(Gp)和频率编码(读出read out)倾斜磁场脉冲(Gf),对NMR信号(回声信号)中各个方向的位置信息进行编码。RF发送线圈 104是对检测体101照射RF脉冲的线圈,与RF发送部110连接,被供给高频脉冲电流。由此,由构成检测体101的生物体组织的原子的原子核自旋引起NMR现象。具体来说,RF发送部110根据来自后述的测量控制部111的命令被驱动,对高频脉冲进行振幅调制,被放大后供给与检测体101接近配置的RF发送线圈104,由此,对检测体101照射RF脉冲。RF接收线圈105是接收由于构成检测体101的生物体组织的原子核自旋的NMR现象而发出的回声信号的线圈,与信号检测部106连接,将接收到的回声信号发送到信号检测部6。本专利技术的RF接收线圈被安装在检测体101的颈部,主要与用于接收来自颈部的回声信号的结构有关。信号检测部106进行通过RF接收线圈105接收到的回声信号的检测处理。具体来说,通过与检测体101接近配置的RF接收线圈105接收通过从RF发送线圈104照射的RF脉冲而引起的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RF接收线圈,其被安装在检测体上,用于接收来自该检测体的核磁共振信号,该RF接收线圈的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备:用于接收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柔韧的导体闭环;覆盖所述导体闭环的柔韧的外壳部;对所述导体闭环接收到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部;以及收纳所述前置放大部,刚性比所述外壳部高的收纳部,以使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相向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16 JP 2010-1368921.一种RF接收线圈,其被安装在检测体上,用于接收来自该检测体的核磁共振信号,该RF接收线圈的特征在于, 具有主体部, 该主体部具备: 用于接收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柔韧的导体闭环; 覆盖所述导体闭环的柔韧的外壳部; 对所述导体闭环接收到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部;以及 收纳所述前置放大部,刚性比所述外壳部高的收纳部, 以使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相向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被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大致中央, 以在所述收纳部的上侧配置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的相向部位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在其两端部的侧 面分别具备突出部, 所述主体部的端部的端面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位于一个面, 包含所述突出部地配置所述导体闭环, 以使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彼此和所述两突出部的侧面彼此分别相向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检测体的鼻部相向的部位有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检测体的鼻部相向的部位隆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将所述主体部弯曲后,对该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的相向部位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设置两个所述收纳部, 以将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的相向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健大泽透小林千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医疗器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