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2049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柔性导光板,所述光源设于所述柔性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柔性的导光板和边框,使背光模组的结构件具有弯曲变形的能力,从而使背光源适应于柔性显示,为柔性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源器件的技术支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导光板120、位于所述导光板120入光侧的光源110、位于所述导光板120出光侧的光学膜片组130、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120与出光侧相对一侧的反射片140。如图1所示,这里的光学膜片组130包括扩散片131、下棱镜132以及上棱镜133,用于对导光板120出射的光线起到均匀和增亮的作用。所述光源110包括固定在背光模组边缘的框架150上的电路板111以及由所述电路板驱动的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体112,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还设有在非显示区域覆盖所述光源110和导光板120的胶带层160,防止显不器边缘漏光。现有技术中,所述导光板120 —般为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简称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等不能发生弯曲等形变的透明硬质材质,因此由其组成的背光模组也是硬质的板状,无法满足柔性显示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实现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柔性导光板,所述光源设于所述柔性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优选地,所述柔性导光板为透明硅胶材质。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边缘的柔性边框,所述光源与所述边框固定。优选地,所述柔性边框为硅胶材质。优选地,所述柔性导光板上与出光面相对的一面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为反射片或形成于所述柔性导光板上的反射膜,并且所述反射层的反射面设置为朝向出光面。优选地,所述柔性导光板与出光面相对的一面设有反射面朝向出光面的反射层。优选地,所述反射层为反射片或形成于所述柔性导光板上的反射膜。优选地,所述柔性边框与所述柔性导光板一体设置。优选地,所述一体设置的柔性边框与柔性导光板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向出光侧的凹槽,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凹槽内。优选地,所述柔性边框除了朝向光源的面以外的其它面上设有反射层。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片组。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形成有微结构。优选地,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还设有覆盖所述光源和导光板的胶带层。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柔性的导光板和边框,使得背光模组可以在变形、弯曲的状态下工作,以实现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另一种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又一种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a_5c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多种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记载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210和柔性导光板220,所述光源210设于所述柔性导光板220的入光面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导光板220为透明硅胶材质,如硅树脂、硅橡胶等。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导光板220还可以为其它适合的导光并具有柔韧性的柔性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设于背光模组边缘的柔性边框230,所述光源210与所述柔性边框230固定。所述柔性边框230为硅胶材质,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边框230为不透明的硅胶材质,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柔性边框230还可以为其它适合的柔性材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10包括与所述柔性边框230固定的柔性电路板211以及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11连接的发光体212。这里所述发光体212为LED,所述柔性电路板211用来驱动所述LED。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体212还可以为其它适合的发光体212。如图2所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导光板220上与出光面相对的一面设有反射层240,并且所述反射层的反射面设置为朝向出光面,这里所述反射层240为反射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柔性导光板220出光面的光学膜片组250。所述光学膜片组250包括由所述柔性导光板220出光面向外依次层状分布的扩散片251、下棱镜252以及上棱镜253。扩散片251用于将由导光板220出光面出射的光的出射角进一步扩散,使得出射光分布更加均匀;下棱镜252和上棱镜253用于将经扩散片均匀后的出射光的出射角向与出光面垂直的方向会聚,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还设有在非显示区域覆盖所述光源210和柔性导光板120的胶带层260,该胶带层260为非透明的,防止背光模组的光从非显示区域漏出。实施例二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记载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结构与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相同,都包括光源310、柔性导光板320、柔性边框330、反射层340、光学膜片组350以及胶带层360,但是与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所述柔性边框330与所述柔性导光板320 —体设置,即所述柔性边框330与柔性导光板320由透明柔性材质一体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柔性材质为透明硅胶材质。此外,本实施例中,由于柔性边框330为透明材质,因此在其除了朝向光源310的面以外的其它面上也要设置反射层340,防止光线由柔性边框330漏出并提高了光源310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边框330和柔性显示板的反射层340均为反射膜,所述反射膜通过在一体的柔性边框330和柔性显示板需要形成反射层340的表面进行真空蒸镀的方式进行表面镀膜后一体形成。与反射片相比,使用反射膜更加适合用于柔性显示的背光模板。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一体设置的柔性边框330与柔性导光板320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向出光侧的凹槽321,所述光源310位于所述凹槽321内。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结构更加简单,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适合的模组厚度,其取消原有的框架结构,导光板和边框采用一体化设计及成型技术,并使用透明的硅胶材料为基础材料形成,降低了成本,在不需要透光的部分形成表面反射膜设计,减少了反射片的使用,降低了模组厚度。实施例三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记载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比结构大体相同,都包括光源410、柔性导光板420、柔性边框440、反射层440以及胶带层460,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采用形成在导光板420出光面上的微结构450代替了图3实施例中的光学膜片组。这里,微结构450可以与所述柔性导光板420 —体形成。图5a_5c为本实施例导光板420出光面上的微结构45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和5b所示的微结构450分别为锥台形突起451和锥形突起453的微结构450,图5c所述的微结构450还在锥形突起453上进一步设置更微小的弧形突起453a,通过微结构450对出射的光线进行折射和/或反射,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和柔性导光板,所述光源设于所述柔性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和柔性导光板,所述光源设于所述柔性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光板为透明硅胶材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边缘的柔性边框,所述光源与所述柔性边框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边框为硅胶材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光板上与出光面相对的一面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为反射片或形成于所述柔性导光板上的反射膜,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扬周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