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压气路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12960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负压气路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以下部件:进气口、空气过滤器、油雾过滤器、真空发生器、三通电磁阀、正压比例阀、负压比例阀、T形管、真空过滤器、出气口,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一控制部件,通过对所述真空发生器、所述三通电磁阀、正压比例阀、负压比例阀的控制实现产生正压/负压的工作方式转换以及压力大小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自由控制正压、负压气路的发生,同时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模式,并能够对气压进行反馈调节控制,能够提供稳定可靠地正负气压,同时还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真空吸附式夹持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装配中的薄片或薄壁类零件夹持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真空吸附式夹持器的气路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精密装配领域中,存在一些薄片或薄壁类零件(厚度在10-100微米),他们的特点是质轻、质软、易变性、易碎,通常采用真空吸附式夹持器对其进行夹持搬运以及装配。传统的真空发生装置一方面精度无法满足需求,不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负压;另一方面,当我们吸附一些质轻的零件时,器件无法自动释放,我们还需要加一定的正压以释放质轻的零件。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的负压和正压并且能够实现压力实时可控制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精密装配中真空吸附式夹持器所需要的正/负压气路发生装置,以满足在薄片、薄壁类零件夹持操作过程中对气路的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正/负压气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以下部件:进气口 1、空气过滤器2、油雾过滤器3、真空发生器4、三通电磁阀5、正压比例阀6、负压比例阀7、T形管8、真空过滤器9、出气口 10;其中,所述进气口 1、空气过滤器2、油雾过滤器3顺序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4的输入端口与油雾过滤器3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4的输出端口与三通电磁阀5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第一输出端口与正压比例阀6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第二输出端口与负压比例阀7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正压比例阀5的输出端口与所述T形管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负压比例阀7的输出端口与所述T形管8的第二端相连,所述T形管8的第三端与所述真空过滤器9的输入端口相连,所述真空过滤器的输出端口与所述出气口相连10。特别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一控制部件,其与所述真空发生器4、所述三通电磁阀5、正压比例阀6、负压比例阀7电连接,通过对所述真空发生器4、所述三通电磁阀5、正压比例阀6、负压比例阀7的控制实现产生正压/负压的工作方式转换以及压力大小的调节。特别的,所述控制部件还包括一单片机12,第一继电器RL1、第二继电器RL2、第三继电器RL3、第四继电器RL4、第五继电器RL5,以及AD/DA转换器,其中所述单片机12与第一继电器RLl、第二继电器RL2、第三继电器RL3、第四继电器RL4、第五继电器RL5,以及AD/DA转换器相连;真空发生器4的正/负压工作模式、三通电磁阀5、正压比例阀6、负压比例阀7的供电端分别通过导线直接与第一继电器RL1、第二继电器RL2、第三继电器RL3、第四继电器RL4、第五继电器RL5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RLl的开合分别控制真空发生器4正压工作模式和不工作;第二继电器RL2的开合分别控制真空发生器4负压工作模式和不工作;第三继电器RL3的开合分别控制三通电磁阀5的通断电;第四继电器RL4的开合分别控制正压比例阀6的通断电;第五继电器RL5的开合分别控制负压比例阀7的通断电。特别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一正负压选择开关21,其与单片机12相连,用于对正压工作方式/负压工作方式进行切换;当正负压选择开关21处于正压工作模式,所述单片机12控制第一继电器RLl、第三继电器RL3和第四继电器RL4吸合,第二继电器RL2与第五继电器RL5断路,使得真空发生器4输出正压,气体经三通电磁阀5的第一输出端口至正压比例阀6至T形管8至真空过滤器9至出气口 10输出正压;当正负压选择开关21处于负压工作模式,单片机12控制第一继电器RL1、第三继电器RL3和第四继电器RL4断路,第二继电器RL2与第五继电器RL5吸合,使得真空发生器4输出负压,气体经三通电磁阀5的第二输出端口至负压比例阀7至T形管8至真空过滤器9至出气口 10输出负压。特别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一正压调节旋钮19及一负压调节旋钮20 ;所述正压调节旋钮19及一负压调节旋钮通过导线与AD/DA转换器18的第一、第二模拟输入端ΑΙΝ0、AINl连接,单片机通过AD/DA转换器来采集手动调节的压力大小;所述正压比例阀6、负压比例阀7分别具有气压反馈端,其输出电压分别表示流经正/负压比例阀6,7压力的大小,通过导线与AD/DA转换器18的第三、第四模拟输入端AIN2、AIN3连接;所述正压比例阀6、负压比例阀7分别具有气压调节控制端,其通过导线与AD/DA转换器18的第一模拟输出端AOUT连接;所述单片机12采集所述第一、第二模拟输入端AINO、AINl的压力大小设置信号,转换处理后通过AD/DA转换器的第一模拟输出端AOUT来控制正负压比例阀6,7的开合大小以控制流经其的压力大小。特别的,所述控制部件还包括:一工作模式选择开关22,其与所述单片机12相连,用于手动工作模式和自动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在所述手动模式下,输出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正压调节旋钮19、负压调节旋钮20来调节;在所述自动工作模式下,借助RS-232接口,由计算机直接向单片机发送指令,通过单片机控制相应继电器工作对正负压工作方式以及输出压力的大小进行控制。特别的,在所述自动工作模式下,所述单片机12根据计算机发送的压力大小设置信息及所述正压比例阀6、负压比例阀7的气压反馈端反馈的流经正/负压比例阀6,7压力的大小信息,实现压力的闭环反馈控制。特别的,AD/DA转换器具有8位的分辨率,实现压力255级可调。特别的,所述装置包括一控制箱11用于容纳所述装置中的各部件,其中,所述控制箱11的前面板设置有一 IXD液晶显示屏24、所述正负压选择开关21、所述工作模式选择开关22及所述正、负压调节按钮19,20,所述控制箱的后面板设置有所述进气口 1、出气口10、RS-232接口以及电源插口 ;所述IXD液晶显示屏24用于显示当前的工作模式,正负压工作方式,以及当前的气压值。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分别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I)本专利技术可以自由控制正压、负压气路的发生,满足对不同零件的夹持、释放时对气路的需求。(2)本专利技术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模式,可快速切换正负压工作方式,操作简单。(3)本专利技术能够对气压进行反馈调节控制,能够提供稳定可靠地正负气压。(4)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真空吸附式夹持器,体积小巧、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正/负压气路发生装置示意图。图2是正/负压气路发生装置中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正压工作方式气路流向示意图。图4是负压工作方式气路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正/负压气路发生装置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以下部件:进气口 1、空气过滤器2、油雾过滤器3、真空发生器4、三通电磁阀5、正压比例阀6、负压比例阀7、T形管8、真空过滤器9、出气口 10,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一控制箱11,所述部件均安装于控制箱内。所述进气口 1、空气过滤器2、油雾过滤器3顺序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4的输入端口与油雾过滤器3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4的输出端口与三通电磁阀5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输出端口 I与正压比例阀6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输出端口 2与负压比例阀7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正压比例阀5的输出端口与所述T形管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负压比例阀7的输出端口与所述T形管8的第二端相连,所述T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负压气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以下部件:进气口(1)、空气过滤器(2)、油雾过滤器(3)、真空发生器(4)、三通电磁阀(5)、正压比例阀(6)、负压比例阀(7)、T形管(8)、真空过滤器(9)、出气口(10);其中,所述进气口(1)、空气过滤器(2)、油雾过滤器(3)顺序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4)的输入端口与油雾过滤器(3)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4)的输出端口与三通电磁阀(5)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第一输出端口与正压比例阀(6)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第二输出端口与负压比例阀(7)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正压比例阀(5)的输出端口与所述T形管(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负压比例阀(7)的输出端口与所述T形管(8)的第二端相连,所述T形管(8)的第三端与所述真空过滤器(9)的输入端口相连,所述真空过滤器的输出端口与所述出气口相连(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群张正涛张大朋徐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