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式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087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步行式插秧机,能够提高操作性和安全性,提高行走性能和插植性能,降低成本。步行式插秧机设有:左右车轮;左右各行走传动壳体,其在后端部支承车轮,且在上下方向转动;左右各臂,其与行走传动壳体一体地转动;中继连杆部件(18),其经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连结于升降液压缸(16)的活塞杆(17),并跟随着活塞杆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前后移动;以及左右各连结杆(20),其将中继连杆部件的左右两端和所述臂之间连结起来,中继连杆部件构成为以配置于左右连结杆之间的所述上下方向的支点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左右中的一个连结杆利用伸缩部(24)伸缩,并被固定于调节后的长度,左右中的另一连结杆无法变更长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步行式插秧机

技术介绍
存在下述结构的步行式插秧机,其设有:左右车轮;左右各行走传动壳体,其在后端部支承该车轮,且在上下方向转动;左右各臂,其与该行走传动壳体一体地转动;中继连杆部件,其经由上下方向的支点轴与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连结,并跟随着该活塞杆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前后移动;以及左右各连结杆,其将该中继连杆部件的左右两端和所述臂之间连结起来,中继连杆部件构成为能够以配置于左右连结杆之间的所述上下方向的支点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左右连结杆经由弹簧与中继连杆部件连结,跟随着由机体的左右倾斜等引起的左右车轮的分担载荷的变化而使弹簧伸缩,从而使左右连结杆的有效长度变更。另外,该步行式插秧机构成为,将原动机的动力传动到主传动壳体内,从该主传动壳体内经由左右各行走传动壳体传动向左右车轮,从主传动壳体内经由插植传动轴向插植传动壳体内传动,从插植传动壳体内向多个秧苗插植装置和秧苗载置台传动,一边使秧苗载置台左右移动,一边使秧苗插植装置一株一株地扒取该秧苗载置台上的秧苗并插植于田地。另外,关于该步行式插秧机,将原动机和主传动壳体配置在比左右车轮各自的车轴靠前侧的位置,将具备插植传动壳体、多个秧苗插植装置以及秧苗载置台的插植部配置在比左右车轮各自的车轴靠后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以机体为基准在前后方向移动的预备秧苗载置台配置在左右车轮各自的车轴的上方。另外,在该步行式插秧机中,秧苗载置台构成为,沿秧苗支承板左右移动以将秧苗一株一株地供给至设于该秧苗支承板的各行取苗口,秧苗插植装置构成为扒取取苗口上的秧苗并插植于田地(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32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课题在于,在步行式插秧机中,实现操作性和安全性的提高,提高行走性能和插植性能,降低成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想出了下述这样的技术手段。S卩,技术方案I的技术为步行式插秧机,所述步行式插秧机设有:左右车轮(5);左右各行走传动壳体(4),其在后端部支承该车轮(5),且在上下方向转动;左右各臂(21),其与该行走传动壳体(4) 一体地转动;中继连杆部件(18),其经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连结于升降液压缸(16)的活塞杆(17),并跟随着该活塞杆(17)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前后移动;以及左右各连结杆(20 ),其将该中继连杆部件(18 )的左右两端和所述臂(21)之间连结起来,中继连杆部件(18)构成为能够以配置于左右连结杆(20)之间的所述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为中心转动自如,左右中一方的连结杆(20)构成为借助于伸缩部(24)而伸缩,并被固定于调节后的长度,左右中另一方的连结杆(20)为无法变更长度的结构。另外,基于技术方案I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技术方案2的技术形成为,在左右连结杆(20)分别设置限制部件(26),随着使升降液压缸(16)工作以使左右车轮(5)下降,左右各限制部件(26)与机体的框架(25)接触,从而限制左右车轮(5)向彼此相反的方向上下移动。另外,基于技术方案I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技术方案3的技术形成为,将原动机(2)的动力传动到主传动壳体(3)内,从该主传动壳体(3)内经由左右各行走传动壳体(4 )传动向左右车轮(5 ),从主传动壳体(3 )内经由插植传动轴(15 )传动到插植传动壳体(7)内,利用来自插植传动壳体(7)内的传动向多个秧苗插植装置(10)和秧苗载置台(11)传动,一边使秧苗载置台(11)左右移动,一边使秧苗插植装置(10 ) —株一株地扒取该秧苗载置台(11)上的秧苗并插植于田地,将原动机(2)和主传动壳体(3)配置在比左右车轮(5)各自的车轴(14)靠前侧的位置,将具备插植传动壳体(7)、多个秧苗插植装置(10)以及秧苗载置台(11)的插植部配置在比左右车轮(5)各自的车轴(14)靠后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以机体为基准不前后方向移动的预备秧苗载置台(45)配置在左右车轮(5)各自的车轴(14)的上方。根据技术方案I的技术,中继连杆部件(18)跟随着田地的犁底层的左右倾斜或田地的犁底层的凹凸而以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为中心转动,左右车轮(5)相反地上下移动,从而将机体的左右倾斜姿态维持为所希望的姿态。并且,由于能够利用伸缩部(24)调节左右中一方的连结杆(20 )的长度,因此,与中继连杆部件(18 )、左右连结杆(20 )、左右臂(21)等左右车轮(5)的上下移动机构的组装误差或者所述上下移动机构的随时间变化无关,能够均等地连接左右车轮(5),能够平衡性良好地进行左右车轮(5)的上下移动,能够适当地进行机体的左右摇摆,从而能够适当地维持秧苗的插植姿态和插植深度。另外,左右中另一方的连结杆(20)构成为无法变更长度,由于构成为仅调节左右中一方的连结杆(20)的长度,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左右车轮(5)的相对的上下位置调节,并且,通过仅在左右中一方的连结杆(20)设置伸缩部(24),结构变得简单,能够实现成本降低。根据技术方案2的技术,在技术方案I的技术的效果的基础上,当使机体在路上行走时或将机体装入卡车时,如果使左右车轮(5)下降以使机体上升,则可以利用限制部件(26)限制左右车轮(5)的上下移动,因此,能够使机体的姿态稳定地进行行走,提高了操作性和安全性。根据技术方案3的技术,在技术方案I或技术方案2的技术的效果的基础上,将作为重物的原动机(2)及主传动壳体(3)、和插植部分开配置在车轴(14)的前后,在侧面观察,载置秧苗而变重的预备秧苗载置台(45)配置在车轴(14)的上方,因此,能够使机体的前后重量平衡良好,能够提高左右车轮(5)的行走推进力。而且,由于预备秧苗载置台(45)不会以机体为基准在前后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机体的前后重量平衡失衡,进一步提闻了行走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步行式插秧机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步行式插秧机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中继连杆部件和连结杆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主框架和插植传动壳体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插植传动壳体的剖视俯视图。图6是示出插植深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支架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支架的侧视图。图9是示出不同的支架的主视图。图10是示出不同的支架的侧视图。图11是示出不同的支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说明实施本技术的一个方式。并且,以下的实施方式只是实施的一个方式,并不限制技术的权利要求。图1和图2是步行式插秧机I的整体侧视图和俯视图。该步行式插秧机I包括: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2,其设在机体的前端部;主传动壳体3,其设于该发动机2的后侧;作为行走支承部件的行走传动壳体4,其分别设在该主传动壳体3的左右;作为左右各行走体的车轮5,其被来自该行走传动壳体4的动力驱动;主框架6,其从主传动壳体3的后侧面向后方延伸;插植传动壳体7,其固定安装于主框架6的后端;后部框架8,其从该插植传动壳体7的后侧面弯曲地向斜后上方延伸;以及操纵手柄9,其安装于该后部框架8的后端。并且,操纵手柄9为固定于后部框架8而无法进行位置变更的结构。在插植传动壳体7的下部安装有多个(4个)秧苗插植装置10,在后部框架8的前侧设有秧苗载置台11,该秧苗载置台11能够左右移动地支承于该框架8。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行式插秧机设有:左右车轮(5);左右各行走传动壳体(4),其在后端部支承该车轮(5),且在上下方向转动;左右各臂(21),其与该行走传动壳体(4)一体地转动;中继连杆部件(18),其经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连结于升降液压缸(16)的活塞杆(17),并跟随着该活塞杆(17)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前后移动;以及左右各连结杆(20),其将该中继连杆部件(18)的左右两端和所述臂(21)之间连结起来,中继连杆部件(18)构成为能够以配置于左右连结杆(20)之间的所述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为中心转动自如,左右中一方的连结杆(20)构成为借助于伸缩部(24)而伸缩,并被固定于调节后的长度,左右中另一方的连结杆(20)为无法变更长度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谷寿草本英之佐伯正文盐崎孝秀根田满夫中西康仁川田诚石山和宏奥平雄右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