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066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锁装置,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首饰等贵重物品的锁扣,该锁扣包括壳体、插针和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设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插孔,所述插针的一端由所述插孔插入所述壳体内部并可拆卸地卡扣在所述锁紧机构上。其中,锁紧机构包括扭簧、固定件和按压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按压件通过固定轴与壳体铰接,按压部、卡位部分别位于固定轴的两侧,扭簧的两个支臂位于固定件与按压部之间,按压按压部可使卡位部翘起,操作方便,通过扭簧的设计可使卡位部不易从第一卡槽中脱出,其锁扣牢固、不易脱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首饰等贵重物品的锁扣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防止锁扣容易松开脱扣造成首饰丢失,首饰锁扣的设计结构都较为复杂结构,一方面保证其安全性,另一方面要保证连接强度,但因此也给使用者的佩戴与取下带来较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和使用方便的锁扣。(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锁扣,包括壳体、插针和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设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插孔,所述插针的头端由所述插孔插入所述壳体内部并可拆卸地卡扣在所述锁紧机构上。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扭簧、固定件和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分为前后两部分,其前部为按压部,其后部为卡位部,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固定件支撑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按压件的上方;所述按压件通过固定轴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扭簧穿过所述固定轴,其两个支臂分别抵在所述按压部和固定件之间;所述插针可拆卸地卡扣在所述卡位部上。其中,所述插针插入所述壳体时位于所述按压件的上方,所述插针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卡位部上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对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匹配的卡合部。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按压件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按压件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部设有限位环,所述插针插入所述壳体时穿过所述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孔尺寸大于所述插针的针头的尺寸而小于针尾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限位环和所述插孔之间。其中,所述按压部的外表面设有防滑横纹。其中,所述按压件的外沿设有环形凸起的边框,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边框中部的两侧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卡合部设于所述边框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设有突起,所述壳体内侧与所述突起相对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突起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突起固定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其中,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插孔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插针的尾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用于与首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为连接环。(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锁扣,锁紧机构与插针可拆卸卡扣锁紧,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进一步地,按压件通过固定轴与壳体铰接,按压部、卡位部分别位于固定轴的两侧,扭簧的两个支臂位于固定件与按压部之间,按压按压部可使卡位部翘起,操作方便,通过扭簧的设计可使卡位部不易从第一卡槽中脱出,其锁扣牢固、不易脱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锁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锁扣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锁扣的装配图;图4是本技术插针和固定件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按压件的正面示意图6是本技术中按压件的反面示意图。图中:1、壳体;11、第一连接件;12、插孔;13、第二卡槽;14、第三连接孔;2、插针;21、第二连接件;22、第一卡槽;3、按压件;31、按压部;32、卡位部;33、卡合部;34、边框;35、第一连接孔;36、第二连接孔;37、防滑横纹;4、扭簧;41、支臂;5、固定件;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限位环;54、突起;6、固定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锁扣,包括壳体1、插针2和锁紧机构,锁紧机构设于壳体I的内部,壳体I的一侧设有插孔12,插针2的头端由插孔12处插入壳体I内部并可拆卸地卡扣在锁紧机构上。壳体I上与插孔12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件11,和插针2的尾端设有第二连接件21,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21用于与首饰连接;该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21分别为连接环。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上述的锁紧机构包括扭簧4、固定件5和按压件3,按压件3可设为不规则曲面状;本实施例中在壳体I的底部开设开口,并将按压件3设于壳体I内部的底部,该按压件3包括前后两个部分,其前部为按压部31,其后部为卡位部32,按压部31设于壳体I的外表面,并在按压部31的外表面设有防滑横纹37,以方便使用者识别按压部31和按压时防滑;固定件5支撑在壳体I内并位于按压件3的上方;按压件3通过固定轴6与壳体I铰接,扭簧4穿过该固定轴6,其两个支臂41分别抵在按压部31和固定件5之间。插针2插入壳体I时位于按压件3的上方,插针2上设有第一卡槽22,卡位部32上与该第一卡槽22相对的位置设有与第一卡槽22相匹配的卡合部33,插针2可拆卸地卡扣在该卡合部33上。当插针2插入壳体I的内部时,在扭簧4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卡槽22与卡合部33自动卡扣使得插针2处于锁紧状态;当对壳体I的底部按压部31实施按压时,卡位部32翘起使得卡合部33脱离第一^^槽22,此时便可以拔出插针2,停止按压按压部31,在扭簧4的弹力作用下,按压部31和卡位部32自动回复原来的位置;当插针2重新插入壳体I时,第一卡槽22和卡合部33自动卡合使得插针2重新被锁紧。由于扭簧4的存在,使得插针2在锁紧后,在扭簧4的弹力作用下卡位部32不易从第一卡槽22上脱出。当插针2插入壳体I内并位于锁紧状态时,第一卡槽22位于限位环53和插孔12之间,以使得插针2更加稳定地锁定在壳体I内。固定件5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第一连接杆51与按压件3垂直,第二连接杆52与按压件3平行,第一连接杆51的下部设有限位环53,插针2插入壳体I时穿过该限位环53 ;限位环53的内孔尺寸大于插针2的针头的尺寸而小于针尾的尺寸,以限制插针2插入壳体I内部的位置。为了加强固定件5与壳体I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杆51的顶部设有突起54,壳体I内侧与该突起54相对的位置设有与该突起54相匹配的第二卡槽13,突起54焊接固定在该第二卡槽13内。按压件3的外沿设有环形凸起的边框34,边框34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35和第二连接孔36,壳体I上与该第一连接孔35和第二连接孔36相对的位置开有第三连接孔14和第四连接孔,固定轴6分别穿过该边框34的第一连接孔35和第二连接孔36与壳体I的第三连接孔14和第四连接孔铰接,该边框34可增强按压件3的结构强度。边框34可采用按压件3的边缘向壳体I内部弯折而成。与第一卡槽22相卡合的卡合部33设于边框34上,与边框34 —体成形。优选地,第一卡槽22为环形槽,卡合部33的上部设为与其相匹配的弧形槽,环形槽与弧形槽的配合使得插针2更加牢固地锁定在壳体I内。卡合部33可为在边框34的基础上开设弧形槽而成。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I的形状多样性,根据佩戴者的喜好进行制作,可为头颅形状、动物形状、心形、卡通形状或其它形状。因本锁扣内藏于壳体内,除具备基本的锁扣功能外,其壳体的多样性搭配使项链或手链等其他首饰外观也更美观。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锁扣,既能满足锁扣安全性的要求,也能满足其连接强度的要求;按压件3的中部通过固定轴6与壳体I铰接,按压部31、卡位部32分别位于固定轴6的两侧,扭簧4的两个支臂41位于固定件5与按压部31之间,按压按压部31可使卡位部32翘起,便于插针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插针和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设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插孔,所述插针的头端由所述插孔插入所述壳体内部并可拆卸地卡扣在所述锁紧机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祖流
申请(专利权)人:设计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香港;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