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经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947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经机构,包括张力辊、送经辊一、送经辊二、送经辊三和托经辊,上述送经辊一、送经辊二和送经辊三位于张力辊和托经辊之间,送经辊一、二、三成品字形排布,张力辊、送经辊一和送经辊二成倒品字形排布,托经辊、送经辊三和送经辊二也成倒品字形排布;上述送经辊一的端轴上设置有齿轮一,送经辊三的端轴上设置有齿轮二,上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或在齿轮一与齿轮二之间设置有过渡齿轮,过渡齿轮同时与齿轮一、二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等特点,不仅可以织造不同的织物,还可以调整单位时间内的送经量,以保证所需的经纱张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梭织机,尤其是与无梭织机的送经机构有关。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的送经机构,包括张力辊、送经辊、一对摩擦辊,其中张力辊位于送经辊的后上侧,一对摩擦辊位于送经辊的前上侧,送经辊配置有制动轮,制动轮上设置有围包制动轮的制动带,制动带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设置有压缩弹簧及调整手轮。上述送经机构为被动式送经机构,其工作过程大致是:由织机另一侧的卷布辊拖动经纱前行,由于制动轮固定在送经辊上,通过手轮和压缩弹簧调整制动带和制动轮之间的摩擦力,改变送经辊的转动量,实现送经量的相应调整。上述被动式送经机构送经不太准确,经纱张力很难保持一致,使织物的表面(布面)质量不高。还有一种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的送经机构,包括张力辊、送经辊及一对摩擦辊,其中张力辊位于送经辊的后上侧,一对摩擦辊位于送经辊的前上侧。上述送经辊配置有变频电机、减速机、主动链轮与被动链轮,主动链轮固定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与被动链轮连接,被动链轮固定在送经辊的端轴上。上述变频电机通过减速机传动主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被动链轮,由被动链轮带动送经棍转动,实现主动送经。由于上述送经机构均采用三辊送经方式,存在着抽经和送经现象,很难实现各经纱张力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有必要对上述现有送经机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梭织机的送经机构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送经机构。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送经机构,包括张力辊、送经辊一、送经辊二、送经辊三和托经辊,上述送经辊一、送经辊二和送经辊三位于张力辊和托经辊之间,送经辊一、二、三成品字形排布,张力辊、送经辊一和送经辊二成倒品字形排布,托经辊、送经辊三和送经辊二也成倒品字形排布;上述送经辊一的端轴上设置有齿轮一,送经辊三的端轴上设置有齿轮二,上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或在齿轮一与齿轮二之间设置有过渡齿轮,过渡齿轮同时与齿轮一、二啮合。上述送经辊一的端轴上还设置有被动链轮,在被动链轮与送经辊一端轴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被动链轮通过平键与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连接,单向离合器的内圈通过平键与送经辊一端轴固定连接,上述被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与设置在卷布辊轴上的主动链轮连接。上述被动链轮朝向齿轮一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齿轮一配合的摩擦片一,在被动链轮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可移动式磨檫盘一配合的摩擦片二,可移动式摩擦盘一配置有调压手轮一,调压手轮一与送经辊一端轴的轴头之间采取螺纹配合,在调压手轮一与可移动式摩擦盘一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一,压缩弹簧一套置在可移动式摩擦盘一与调压手轮一之间的端轴上。在过渡齿轮的内侧设置有静止摩擦盘,过渡齿轮朝向静止摩擦盘的一侧设置有摩擦片三,在过渡齿轮的外侧设置有可移动式摩擦盘二,可移动式摩擦盘二配置有调压手轮二,调压手轮二与过渡齿轮轮轴的轴头之间采取螺纹配合,在调压手轮二与可移动式摩擦盘二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二,压缩弹簧二套置在可移动式摩擦盘二与调压手轮二之间的过渡齿轮轮轴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等特点,不仅可以织造不同的织物,还可以调整单位时间内的送经量,以保证所需的经纱张力。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展开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与图2,一种送经机构,包括张力辊1、送经辊一 2、送经辊二 3、送经辊三4和托经辊5,上述送经辊一、送经辊二和送经辊三位于张力辊和托经辊之间,送经辊一、二、三成品字形排布,张力辊、送经辊一和送经辊二成倒品字形排布,托经辊、送经辊三和送经辊二也成倒品字形排布。上述送经辊一的端轴上设置有齿轮一 6,送经辊三的端轴上设置有齿轮二 7。上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可采取直接啮合的方式;还可采取这样的优选方式,即在齿轮一与齿轮二之间设置有过渡齿轮8,齿轮一、二与过渡齿轮啮合。上述方式中,送经辊一的端轴上还设置有被动链轮9,在被动链轮与送经辊一端轴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10,被动链轮通过平键与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连接,单向离合器的内圈通过平键与送经辊一端轴固定连接,上述被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11与设置在卷布辊轴上的主动链轮12连接。上述方式中,被动链轮朝向齿轮一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齿轮一配合的摩擦片一13,在被动链轮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可移动式磨檫盘一 14配合的摩擦片二 15,可移动式摩擦盘一配置有调压手轮一 16,调压手轮一与送经辊一端轴的轴头之间采取螺纹配合,在调压手轮一与可移动式摩擦盘一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一 17,压缩弹簧一套置在可移动式摩擦盘一与调压手轮一之间的端轴上。上述方式中,在过渡齿轮的内侧设置有静止摩擦盘18,过渡齿轮朝向静止摩擦盘的一侧设置有摩擦片三19,在过渡齿轮的外侧设置有可移动式摩擦盘二 20,过渡齿轮朝向可移动式摩擦盘二的一侧设置有摩擦片四21,可移动式摩擦盘二配置有调压手轮二 22,调压手轮二与过渡齿轮轮轴的轴头之间采取螺纹配合,在调压手轮二与可移动式摩擦盘二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二 23,压缩弹簧二套置在可移动式摩擦盘二与调压手轮二之间的过渡齿轮轮轴上。本技术主要用于无梭织机(喷水织机、片梭织机、剑杆织机)塑料编织布织物织造送经。可取代经轴送经机构,不用经轴,减少一道整经工艺,可直接将筒子纱挂在经纱架上送经。经纱从经纱架上过来,绕经托经辊的上辊面、再下行绕经送经辊三的下辊面、再上行绕经送经辊二的上辊面、然后再上行绕经送经辊一的下辊面、最后上行绕经张力辊的上辊面进入织口。经纱在经过五辊的行进过程中依次形成相应的大包角,并且送经辊二将经纱紧压在送经辊一和送经辊三的上面,不会出现抽经和松经现象,从而可以保证每根经纱张力一致。上述过渡齿轮同时与齿轮一和齿轮二啮合。齿轮一和齿轮二的传动比等于送经辊一和送经辊三的直径之比,使送经辊一和送经辊三的线速度保持一致。送经量和经纱张力的大小可通过调压手轮一和调压手轮二改变送经辊一和送经辊三的转速来实现。如顺时针转动调压手轮一加大压缩弹簧一的压力,摩擦片二与可移动式摩擦盘一、被动链轮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摩擦片一与被动链轮、齿轮一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同时逆时针转动调压手轮二减小压缩弹簧二的压力,摩擦片四与可移动式摩擦盘二、过渡齿轮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摩擦片三与静止摩擦盘、过渡齿轮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这样送经辊一和送经辊三的转速提高,送经量加大,经纱张力相应减小;反之,如逆时针转动调压手轮一,同时顺时针转动调压手轮二,则送经量减少,经纱张力相应加大。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容易变化方式,诸如等同方式,或明显变形方式。上述的变化方式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送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力辊、送经辊一、送经辊二、送经辊三和托经辊,上述送经辊一、送经辊二和送经辊三位于张力辊和托经辊之间,送经辊一、二、三成品字形排布,张力辊、送经辊一和送经辊二成倒品字形排布,托经辊、送经辊三和送经辊二也成倒品字形排布;上述送经辊一的端轴上设置有齿轮一,送经辊三的端轴上设置有齿轮二,上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或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力辊、送经辊一、送经辊二、送经辊三和托经辊,上述送经辊一、送经辊二和送经辊三位于张力辊和托经辊之间,送经辊一、二、三成品字形排布,张力辊、送经辊一和送经辊二成倒品字形排布,托经辊、送经辊三和送经辊二也成倒品字形排布;上述送经辊一的端轴上设置有齿轮一,送经辊三的端轴上设置有齿轮二,上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或在齿轮一与齿轮二之间设置有过渡齿轮,过渡齿轮同时与齿轮一、二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延德殷文波李宝杰殷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金三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