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由以机械大轴为基准的定位机构、可绕大轴转动的轮圈刀架总成、驱动机构构成;所述轮圈刀架总成固定于以机械大轴为基准的定位机构上,驱动机构与轮圈刀架总成相接;将所述的随行加工设备固定在机械大轴——工件上,由驱动机构带动装在轮圈刀架总成上的切削工具回绕机械大轴旋转,进行切削加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随车运输、随机械大轴安装,以免机械大轴的拆卸和运输,从而缩短了修复周期。(*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随行的机械加工设备,尤其是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汽轮机、发电机转子轴体积大、重量大,精度等级高、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周期长。而且一旦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其影响巨大。所以该类转子的设计均为无限寿命设计,即在其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可连续运转使用20年以上。转子轴一般的制造工艺有整锻式、套装式、组合式和焊接式。无论哪一种结构形式,其质量要求都是比较高的。由于在高温、高转速下工作,要求材料有较高的蠕变极限、良好的持久强度和较好的抗热疲劳及断裂性能。容量越大的机组,这些技术指标的要求就越强。对于转子的制造过程从材料的冶炼、锻造、机加、热处理、动平衡等工序都有明确、严格的质量要求。所以一根转子轴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制造周期也很长。因此,在运行中,转子一旦出现问题,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重新制造,从工期到成本都是发电厂所无法承受的。因此,必须采取某种方式维修。一般转子轴的修复工作需要将转子轴从汽轮机或发电机上拆下,运到机械加工厂进行,这既费事,又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随行加工设备,用于在发电机或汽轮机所在地进行转子轴的机械加工。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由——以机械大轴为基准的定位机构(3),——可绕机械大轴转动的轮圈刀架总成(2),——驱动机构(1)构成;所述轮圈刀架总成(2)固定于以机械大轴为基准的定位机构(3)上,驱动机构(1)与轮圈刀架总成(2)相接。将所述的随行加工设备固定在机械大轴——工件上,由驱动机构(1)带动装在轮圈刀架总成(2)上的切削工具回绕机械大轴旋转,进行切削加工。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其以机械大轴为基准的定位机构(3)是一对三爪或四爪卡盘,卡盘装在轮圈刀架总成(2)的轮圈(21)上;使轮圈刀架总成(2)的旋转中心与机械大轴(4)的轴线相重合,以保证被加工面的同轴度;卡盘的卡爪同时可起到轴瓦的作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其轮圈刀架总成(2)主要由两个轮圈(21)、连接两个轮圈(21)的4~8个连杆(22)、安装在两个轮圈(21)上的2~4个导轨(23)、装在导轨(23)上的1~4个刀架(25)构成;轮圈(21)由驱动机构(1)驱动。轮圈(21)与连杆(22)构成鼠笼式结构,刀架(25)可沿导规作轴向移动。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其刀架(25)备有各自的轴向螺纹进给机构(24),螺纹进给机构(24)的丝杠(241)装在轮圈(21)上,螺纹进给机构(24)的螺母固定在刀架(25)上,以实现切削工具的轴向移动。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其螺纹进给机构(24)备有拨轮(262)和拨杆(261)构成的拨动机构(26),拨轮(262)装在螺纹进给机构(24)的丝杠(241)轴上,拨杆(261)固定,每当拨轮(262)经过拨杆(261)时拨轮(262)转动一个齿,以实现切削工具的轴向进给。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其拨轮(262)是可换的,更换不同齿数的拨轮(262)以得到不同的进给量。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其驱动机构(1)由马达(11)和传动机构(12)构成,传动机构(12)的主动轮装在马达(11)的轴上,传动机构(12)的被动轮套在轮圈(21)上,以实现轮圈刀架总成(2)的转动。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其传动机构(12)的被动轮可以为轮圈(21),以简化设备的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的马达(11)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电动机,视现场条件而定。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的传动机构(12)可以是链轮链条传动、齿轮传动,也可以是皮带轮传动。本技术所提供的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随车运输、随机械大轴安装。以免机械大轴的拆卸和运输,从而缩短了修复周期和费用。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随行磨随行磨由驱动机构(1)、轮圈刀架总成(2)、卡盘(3)及切削工具构成。驱动机构(1)由变频调速电机(11)和传动机构(12)构成,根据计算得出电机功率和相应的转速,选择成型产品。为使传动稳定,采用两轴伸减速器,在其两端轴头上安装主动链轮,被动链轮就是轮圈刀架总成(2)的轮圈(21)。驱动机构(11)与轮圈刀架总成(2)的传动方式选用链传动,目的使调节灵活,适用与现场多变的条件和环境。轮圈刀架总成(2)由轮圈(21)、可调连杆(22)、导轨(23)、刀架(25)组成。轮圈(21)是轮圈刀架总成(2)的核心,所有的其它部件都装在轮圈(21)上。为了在被机加的机械大轴(4)不动的状态下完成装卡,两个轮圈(21)又分别由上下两半组成,工作时用螺丝连结,且用销钉定位。用可调连杆(22)连结起来,形成一个鼠笼式框架。刀架(25)备有进给机构(24),进给机构(24)的基本原理是丝杠进给原理,可沿导轨(23)轴向移动,但是进给的控制者是拨轮(261)和拨杆(262)构成的拨动装置(26),拨杆(262)安装在整个旋转系统之外;刀架(25)还有进刀机构,进刀机构的基本原理是螺纹结构,用制作的很精的螺丝与螺母来控制进刀的多少,保持着很高的精度,而且将这个量单位化后刻在罗盘上,使操作者直观的看到进刀量多少。卡盘(3)是装在轮圈(21)上的四个滑块,滑块的作用是使整个机构在工作时沿滑块的接触面的轨迹旋转,完成车削、磨削过程。滑块与轮圈(21)的连接也采用螺纹连接,同时在轮圈(21)上的连接孔是长圆孔,滑块的位置可以调整,来实现整个随行磨系统的找正和调心,保证切削的同轴度。切削工具有车刀和磨削机构。车刀选用的是成形产品。珩磨削机构由电动机、偏心轮、珩磨块等零件组成。电动机提供动力,偏心轮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变为珩磨块的直线往复运动,实现磨削过程。随行磨的工作原理随行磨的车削过程与车床的切削理论是一致的,但在实现形式上是有明显的不同的。车床的实现形式是机械大轴旋转运动,车刀水平连续运动达到刀具与机械大轴的相对运动,完成切削过程。而此种方式对于现场加工来说是无法实现的,为适应现场环境,必须改变车削原理的实现方式。即使车刀旋转,机械大轴静止,实现刀具与机械大轴的相对运动,完成切削过程。刀具与机械大轴(4)的相对运动的产生驱动机构(1)带动轮圈刀架总成(2)旋转,车刀随刀架(25)旋转,产生了相当于车床主轴旋转的运动。走刀丝杆在拨轮(262)每周一次地碰撞拨杆(261)时旋转一个角度。反应到刀架(25)上就是沿导轨(23)走行一个距离,实现了刀具的进给动作。主运动是和车床一样的方式进行的,区别就是对刀时机械大轴不能旋转。以上的几个运动的综合效果就是实现了车削过程。磨削原理整套珩磨机构固定在刀架(25)部位。珩磨电动机提供动力,偏心轮机构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变为珩磨块的直线往复运动,珩磨块被压紧弹簧压在机械大轴(4)表面,往复运动,同时框架结构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两个运动的综合结果就是实现磨削过程。更换不同粒度的珩磨块,可以得到不同的表面粗糙度。随行磨的操作1、根据现场情况制作安装架,固定驱动机构(1)。2、按机械大轴(4)的尺寸和位置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大轴的随行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由 -以机械大轴为基准的定位机构(3), -可绕机械大轴转动的轮圈刀架总成(2), -驱动机构(1) 构成; 所述轮圈刀架总成(2)固定于以机械大轴为基准的定位机构(3)上,驱动机构(1)与轮圈刀架总成(2)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王德富,王一兵,张静波,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大陆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