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4107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6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钢领,该钢领包括钢领本体和钢领上盖,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钢领本体由筒柱和底座组成,两者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为一体,所述的筒柱上表面加工出环形凹槽结构,在与环形凹槽结构相对应的筒柱内表面上加工出环形开口槽结构,所述的环形凹槽与环形开口槽相互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型钢领,该钢领结构设计独特,其钢领本体的上部开设了相互导通的环形凹槽和环形开口槽结构,其内用于安装导纱钢球,以形成新型的导纱机构;同时,该钢领使用寿命持久,安装方便、便于润滑和清洗,导纱平稳、精度高,实用性能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领,尤其涉及一种结构设计独特、使用性能优良的新型钢领,属于纺织配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钢领上是使用钢丝圈进行导纱,钢丝圈在纱线带动下,在钢领跑道上高速回转。钢丝圈回转一周,纱线就被加上一个拈回。钢丝圈在钢领上回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紧贴钢领跑道内侧,钢丝圈和钢领的相对转速很高,摩擦力较大,因而存在较大的磨损量,并伴随高热量(300°C以上)的产生,容易发生钢丝圈飞脱、偏斜、抖动、烧毁或回转不稳等现象,造成纱线发生断头,降低纱线的质量。综上所述,钢丝圈和钢领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性能均受到摩擦力的制约,且钢领的制备成本要远远高于钢丝圈,如何在确保钢丝圈良好使用性能的同时兼顾钢领的高的使用寿命,成为人们研究的新课题。在现行技术中,一般通过改变钢丝圈和钢领的材料,或采用热处理工艺强化来实现降低磨损、达到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但上述改进方法成本较高,且摩擦力降低效果不够明显,尚不能达到人们期望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钢领,该钢领中钢领本体的上部开设了环形凹槽和环形开口槽结构,两槽结构连同,其内用于安装导纱钢球,以形成新型的导纱机构,该钢领结构使用寿命持久,安装方便、便于润滑和清洗,导纱平稳、精度高,实用性能优良。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钢领,该钢领包括钢领本体和钢领上盖,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钢领本体由筒柱和底座组成,两者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为一体,所述的筒柱上表面加工出环形凹槽结构,在与环形凹槽结构相对应的筒柱内表面上加工出环形开口槽结构,所述的环形凹槽与环形开口槽相互导通。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筒体厚度约为6_7mm,环形凹槽开设在筒体上表面的正中部。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凹槽为一“U”型槽,其深度约为9-10mm,宽度为 4-4.5_。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开口槽的截面形为矩形,宽度为2-2.5mm。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开口槽距离筒体上表面约为5.5_6mm。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上铸造出两个光孔,直径约为5_6mm。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钢领上盖为环形盖,其孔径与钢领本体筒体的孔径相同。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型钢领,该钢领结构设计独特,其钢领本体的上部开设了相互导通的环形凹槽和环形开口槽结构,其内用于安装导纱钢球,以形成新型的导纱机构;同时,该钢领使用寿命持久,安装方便、便于润滑和清洗,导纱平稳、精度高,实用性能优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钢领中钢领本体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钢领中钢领上盖的结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钢领相配合使用的导纱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筒柱,2、底座,3、环形凹槽,4、环形开口槽,5、光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钢领中钢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新型钢领中钢领上盖的结构示意图;该钢领包括钢领本体和钢领上盖,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钢领本体由筒柱I和底座2组成,两者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为一体,所述的筒柱I上表面加工出环形凹槽3结构,在与环形凹槽3结构相对应的筒柱I内表面上加工出环形开口槽4结构,所述的环形凹槽3与环形开口槽4相互导通。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新型钢领中筒体I的厚度约为6_7mm,环形凹槽3开设在筒体I上表面的正中部;环形凹槽3为一 “U”型槽,其深度约为9-10mm,宽度为4-4.5mm ;环形凹槽3内放置导纱板,导纱板与环形凹槽3的内侧表面以及弧形底面接触,接触面积大,运行平稳,同时,单位面积的摩擦力得到控制,散热能力得到增强,使钢领的使用寿命更加持久。环形开口槽4的截面形为矩形,宽度为2-2.5mm ;环形开口槽4距离筒体I上表面约为5.5-6_;导纱体上的引导杆从环形开口槽4中伸出,纱线条穿过导纱环带动引导杆运动,从而实现了导纱板在环形凹槽3内高速转动。底座2上铸造出两个光孔5,直径约为5_6mm,用于钢领的安装。钢领上盖为环形盖,其孔径与钢领本体筒体的孔径相同,钢领上盖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杂质、灰尘进入环形凹槽3,确保导纱板在环形凹槽结构中运行平稳;同时,便于对环形凹槽3结构进行润滑和清洗,提高钢领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型钢领,其特点是:该钢领结构设计独特,其钢领本体的上部开设了相互导通的环形凹槽和环形开口槽结构,其内用于安装导纱钢球,以形成新型的导纱机构;同时,该钢领使用寿命持久,安装方便、便于润滑和清洗,导纱平稳、精度高,实用性能优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钢领,其特征在于,该钢领包括钢领本体和钢领上盖,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钢领本体由筒柱和底座组成,两者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为一体,所述的筒柱上表面加工出环形凹槽结构,在与环形凹槽结构相对应的筒柱内表面上加工出环形开口槽结构,所述的环形凹槽与环形开口槽相互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厚度约为6-7mm,环形凹槽开设在筒体上表面的正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钢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凹槽为一“U”型槽,其深度约为9-10mm,宽度为4-4.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开口槽的截面形为矩形,宽度为2-2.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钢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开口槽距离筒体上表面约为 5.5_6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铸造出两个光孔,直径约为5_6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领上盖为环形盖,其孔径与钢领本体筒体的孔径相同。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钢领,该钢领包括钢领本体和钢领上盖,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钢领本体由筒柱和底座组成,两者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为一体,所述的筒柱上表面加工出环形凹槽结构,在与环形凹槽结构相对应的筒柱内表面上加工出环形开口槽结构,所述的环形凹槽与环形开口槽相互导通。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型钢领,该钢领结构设计独特,其钢领本体的上部开设了相互导通的环形凹槽和环形开口槽结构,其内用于安装导纱钢球,以形成新型的导纱机构;同时,该钢领使用寿命持久,安装方便、便于润滑和清洗,导纱平稳、精度高,实用性能优良。文档编号D01H7/60GK103103652SQ201210530909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祝磊 申请人:吴江昆鹏纺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钢领,其特征在于,该钢领包括钢领本体和钢领上盖,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钢领本体由筒柱和底座组成,两者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为一体,所述的筒柱上表面加工出环形凹槽结构,在与环形凹槽结构相对应的筒柱内表面上加工出环形开口槽结构,所述的环形凹槽与环形开口槽相互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磊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昆鹏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