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9909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其包括:用于产生辐射射线的辐射源;飞点形成装置,其对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射线进行调制以形成对被检测人体进行扫描的飞点扫描束;用于探测来自被检测人体的辐射射线并输出表征辐射射线剂量的信号的探测器;控制与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探测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被检测人体的辐射成像,其中:所述探测器分时探测被检测人体散射的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射线以及来自被检测人体携带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射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增加和改动硬件的前提下,有效扩展背散射人体扫描设备的应用范围,增加设备对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功能,进一步完善人体安全检查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体安全检查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
技术介绍
背散射成像技术是人体安检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用X射线束扫描人体,同时使用大面积探测器接收散射信号,数据处理时将扫描位置和散射信号点点对应即可得到散射图像。除了枪支、刀具、爆炸物等危险品外,放射源也是人体可能携带的危险品之一。但是现有的人体安检设备,包括背散射设备、毫米波设备等,均没有实现对放射源的监测和报警功能,这是人体安检的一个漏洞所在。因此,有必要利用背散射人体扫描安检设备中使用的大面积探测器,在合适的检查流程和算法支持下,以实现对人体携带放射源的监测,来进一步完善人体安全检查的效果O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相应地,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对人体携带放射源的监测进行检测的背散射人体安全检查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其包括:用于产生辐射射线的辐射源;飞点形成装置,其对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射线进行调制以形成对被检测人体进行扫描的飞点扫描束;用于探测来自被检测人体的辐射射线并输出表征辐射射线剂量的信号的探测器;控制与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探测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被检测人体的辐射成像,其中:所述探测器分时探测被检测人体散射的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射线以及来自被检测人体携带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射线。具体地,所述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还包括:显示装置,其用于显示所获得的被检测人体的辐射成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飞点形成装置包括:分别位于辐射源和被扫描对象之间的固定屏蔽板和旋转屏蔽体,其中所述固定屏蔽板相对于辐射源是固定的,所述旋转屏蔽体相对于固定屏蔽板是可旋转的,其中:所述固定屏蔽板上设置有允许来自所述辐射源的射线束穿过所述固定屏蔽板的射线通过区域,旋转屏蔽体上分别设置有射线入射区域和射线出射区域,在旋转屏蔽体旋转扫描过程中,固定屏蔽板的射线通过区域与旋转屏蔽体的射线入射区域和射线出射区域连续相交以构成扫描准直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屏蔽板的射线通过区域为直线缝隙,所述旋转屏蔽体为圆柱体,所述射线入射区域和所述射线出射区域分别为沿螺旋线设置的一系列离散小孔或狭缝。可选地,所述探测器作为一个整体对从被扫描人体的表面散射回来的射线进行探测,产生电信号并通过单一的传输线路被送入控制与数据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可选地,所述探测器包括多个探测单元,其分别对从被扫描人体的表面散射回来的射线进行探测,产生电信号分别通过各自的传输线路被送入控制与数据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更具体地,所述辐射源为X光机、Y射线源或同位素射线源;以及所述探测器为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或无机闪烁体探测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其提供一种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的扫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驱动所述辐射源发射辐射射线束;(b)通过飞点形成装置对来自辐射源的射线束进行调制以形成飞点射线束,并入射到被扫描人体上;(C)通过所述探测器探测从被检测人体散射回来的辐射射线,产生电信号并被输入到控制与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以获得背散射辐射成像;(d)通过所述探测器对来自被检测人体携带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射线进行探测,产生电信号并被输入到控制与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以获得放射性物质辐射成像,其中:所述背散射辐射探测步骤(C)和所述放射性物质辐射探测步骤(d)分时进行。具体地,所述放射性物质辐射探测步骤(d)包括:当辐射源不发射辐射射线且设备前没有被检测人体的时候,将探测器置于工作状态,进行射线探测,控制与数据处理装置进行数据处理,使用预定的算法提取特征量,作为环境本底特征量;当辐射源不发射辐射射线且设备前有被检测人体的时候,将探测器置于与测量环境参数特征量时相同的工作状态,进行射线探测,控制与数据处理装置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特征量提取,作为被检测人体特征量;比较被检测人体特征量与环境本底特征量,如果被检测人体特征量高于环境本底特征量达到一定的阈值,则认为该被检测人体有携带放射性物质的嫌疑。具体地,上述被检测人体特征量和环境本底特征量优选为:某段时间内的信号电平平均值;某段时间内超过某个电平值的脉冲数量;某段时间内的信号电平平均值和某段时间内超过某个电平值的脉冲数量的统计参数;或这些数值或统计参数的各种组合。在比较环境特征量和被检测人体特征量的方法步骤中,其包括:直接比较给出被检测人体是否带有放射性物质的结论;或所述各种特征量综合比较得出被检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概率的结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探测器包括多个探测单元,其分别对从被扫描人体的表面散射回来的射线进行探测,产生电信号分别通过各自的传输线路被送入控制与数据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基于所述多个探测单元的探测输出值,判断被检测人体的不同区域是否存在放射性物质或各区域存在放射性物质的概率。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设备启动后无人扫描的时间段内执行测量环境本底特征量的操作。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被检测人体处于设备前的准备时间或被检测人体在设备前转身的时间段内执行测量被检测人体特征量的操作。本技术的上述不特定的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下述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优点和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可以在不增加和改动硬件的前提下,有效扩展背散射人体扫描设备的应用范围,增加设备对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功能,进一步完善人体安全检查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典型背散射人体扫描系统的不意图;图2是显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使用多块探测器的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射线发生器I和飞点形成装置2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显示图3中的射线发生器I和飞点形成装置2的工作原理的截面图;以及图5A是不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的背散射人体安全检查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图5B是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的背散射人体安全检查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2-3,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典型背散射人体扫描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作为辐射源的射线发生器1、飞点形成装置2,其对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射线进行调制以形成对被检测人体进行扫描的飞点扫描束;用于探测来自被检测人体的辐射射线并输出表征辐射射线剂量的信号的探测器3、控制与数据处理终端5,用于对所述探测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被检测人体的辐射成像;以及作为显示装置的显示终端6,例如LCD显示器。由射线发生器I发出的射线束经过飞点形成装置2的调制之后,形成飞点射线束,入射到被扫描人体4上,然后在被扫描人体4的表面发生背散射,散射回来的射线被探测器3接收到,产生电信号并送入控制与数据处理终端5中,处理得到扫描图像在显示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其包括:用于产生辐射射线的辐射源;飞点形成装置,其对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射线进行调制以形成对被检测人体进行扫描的飞点扫描束;用于探测来自被检测人体的辐射射线并输出表征辐射射线剂量的信号的探测器;控制与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探测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被检测人体的辐射成像,其中:所述探测器分时探测被检测人体散射的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射线以及来自被检测人体携带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射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其包括: 用于产生辐射射线的辐射源; 飞点形成装置,其对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射线进行调制以形成对被检测人体进行扫描的飞点扫描束; 用于探测来自被检测人体的辐射射线并输出表征辐射射线剂量的信号的探测器; 控制与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探测器输出的所述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被检测人体的辐射成像,其中: 所述探测器分时探测被检测人体散射的来自辐射源的辐射射线以及来自被检测人体携带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射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装置,其用于显示所获得的被检测人体的辐射成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监测人体携带放射性物质的背散射人体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点形成装置包括: 分别位于辐射源和被扫描对象之间的固定屏蔽板和旋转屏蔽体,其中所述固定屏蔽板相对于辐射源是固定的,所述旋转屏蔽体相对于固定屏蔽板是可旋转的,其中: 所述固定屏蔽板上设置有允许来自所述辐射源的射线束穿过所述固定屏蔽板的射线通过区域, 旋转屏蔽体上分别设置有射线入射区域和射线出射区域,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自然吴万龙金颖康康乐朱晨光丁光伟曹硕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