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毒面具检测专用人头模型。
技术介绍
由于当今各种个体防护用具,尤其是面罩和半面罩产品层出不穷,也带动了其性能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检测过程更接近于实际使用过程,使面具在检测过程中所得到的 数据更具有说服力,面具检测均采用仿真人头模型进行。早先应用于面具检测的是用石膏材质的人头模型,该种人头模型的制作工艺较为粗糙,表面坚硬,缺乏弹性,故而会影响面具的测试效果,而且石膏材质容易磨损和磕碰不易保存。随后出现的是橡胶人头模型,橡胶人头模型的质地柔软,比较接近人体面部特点,而且建模一般采用三维软件设计,采用数据较为准确,因此橡胶人头模型在应用于测试面具的气密特点时较有优势。然而,单纯的橡胶人头模型功能较为单一,对一些特殊的面具性能测试要求无法满足。而且现有防毒面具检测用人头模型的通气管路为单向管路,使用不方便,测试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适配率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防毒面具检测专用人头模型。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毒面具检测专用人头模型,包括硅橡胶人头模型、支架、底座、通气管路,所述的人头模型通过模具压制成形于支架上,支架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支架以底部为基准在其相贯方向开设有一个直径与通气管路外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的通气管路从口部到后脑部穿过支架圆孔,贯穿安装于人头模型上;所述的通气管路由外管、中管和内管套装焊接组成,外管与中管的右端焊接固定于气路通口 I的底面上,左端位于人头模型口鼻部呈开放状态,在外管壁上开设垂直于管腔的气路通口 II,内管套装于中管的中心位置,一端从中管左端穿出,以90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毒面具检测专用人头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硅橡胶人头模型(1)、支架(3)、底座(2)、通气管路(4),所述的人头模型(1)通过模具压制成形于支架(3)上,支架(3)底部固定在底座(2)上;所述的支架(3)以底部为基准在其相贯方向开设有一个直径与通气管路(4)外直径相同的圆孔(5);所述的通气管路(4)从口部到后脑部穿过支架圆孔(5),贯穿安装于人头模型(1)上;所述的通气管路(4)由外管(6)、中管(7)和内管(8)套装焊接组成,外管(6)与中管(7)的右端焊接固定于气路通口Ⅰ(9)的底面上,左端位于人头模型口鼻部呈开放状态,在外管(3)壁上开设垂直于管腔的气路通口Ⅱ(10),内管(8)套装于中管(7)的中心位置,一端从中管(7)左端穿出,以90°上弯,另一端垂直穿过中管(7)和外管(6)的管壁形成气路通口Ⅲ(11),接触部位均进行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毒面具检测专用人头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硅橡胶人头模型(I)、支架(3)、底座(2)、通气管路(4),所述的人头模型(I)通过模具压制成形于支架(3)上,支架(3)底部固定在底座(2)上;所述的支架(3)以底部为基准在其相贯方向开设有一个直径与通气管路(4)外直径相同的圆孔(5);所述的通气管路(4)从口部到后脑部穿过支架圆孔(5),贯穿安装于人头模型(I)上;所述的通气管路(4)由外管(6)、中管(7)和内管(8)套装焊接组成,外管(6)与中管(7)的右端焊接固定于气路通口 I (9)的底面上,左端位于人头模型口鼻部呈开放状态,在外管(3)壁上开设垂直于管腔的气路通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松涛,黄强,戎德功,赵立新,赵宇皓,王钢,王京,孟凡海,胡元宏,成立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