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788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46
多个传热管部(P)以在热交换器(71)的高度方向(D3)被排列成多段,且在所述热交换器(71)的厚度方向(D4)被排列成多列。位于一对侧壁部(45b、45c)之间的热交换器(71)的下部比其它部位相比传热管部(P)的列数少。热交换器(71)的所述下部具有凹部(72),该凹部(72)位于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侧壁部(45b)相向的位置,并朝向所述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凹陷,且自底部(45a)起的高度大于所述上游侧的侧壁部(45b)。包含位于热交换器(71)的所述下部的传热管部(P)的下部制冷剂管(R4)与除下部制冷剂管(R4)以外的制冷剂管(R)相比,制冷剂的流通量的平均值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空调机
技术介绍
从以往,作为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广泛使用交叉翅片型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隔开指定的间隔排列的多个翅片和贯穿这些翅片的多个制冷剂管(传热管)。被吸入至空调机的筐体内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的翅片之间的间隙时,与在制冷剂管内流通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调节温度。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具有管路数变更装置的热交换器,该管路数变更装置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和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变更液体制冷剂的比率高的一侧的管路数。在该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能够提供在制冷以及制暖中的任一方式的运转中均具有高效的热交换性能的热交换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278676号在一般的室内机中的热交换器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容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水滴的排水盘。该排水盘呈沿热交换器的下端部延伸的盘形状。排水盘具有载置热交换器的下端部的底部和从该底部的两侧朝向上方延伸的一对侧壁部。热交换器以从排水盘朝向上方立起的状态被设置。热交换器的下部被设置成与排水盘的侧壁部相向。因此,排水盘的侧壁部妨碍在热交换器的下部的空气的顺畅流动。其结果,在热交换器的下部,空气通过热交换器时的风速小于其它部位(例如高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热交换效率容易降低。但是,专利文献I中所公开的热交换器难以改善在排水盘附近的空气的顺畅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能够改善沿排水盘设置的热交换器的下部的空气流动,且具备热交换效率优异的热交换器。本技术的空调机,包括热交换器以及排水盘,所述排水盘具有沿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而延伸设置的底部和从该底部的两侧分别朝向上方延伸的一对侧壁部。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翅片、多个制冷剂管以及分流器。所述多个翅片以相邻的翅片彼此隔开间隙的状态相向排列设置。所述多个制冷剂管中的制冷剂管具有作为制冷剂的出入口的一对开口端部。各制冷剂管包含以与所述多个翅片接触的状态沿所述多个翅片的排列方向而延伸设置的多个传热管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分流器具有多个分支管。各分支管连接于对应的制冷剂管的一所述开口端部。所述多个传热管部在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方向被排列成多段,且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厚度方向D4被排列成多列。位于所述一对侧壁部之间的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与其它部位相比所述传热管部的列数少。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下部具有凹部72,所述凹部位于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所述侧壁部相向的位置,并朝向所述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凹陷,且自所述底部起的高度大于所述上游侧的所述侧壁部。包含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下部的所述传热管部的下部制冷剂管,与除所述下部制冷剂管以外的制冷剂管相比,制冷剂的流通量的平均值小。附图说明图1是包含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空调机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所述室内机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所述室内机中的叶轮、热交换器及吹出口的位置关系的仰视图。图4是表示所述热交换器的仰视图。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所述室内机中的热交换器与排水盘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7 Ca)是用于说明所述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管的设置例I的概略图,(b)是用于说明所述制冷剂管的设置例2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所述热交换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符号说明31室内机45排水盘71热交换器73 翅片77前管板79后管板91 集管92集管主体93分支管94分流器95分流器主体96毛细管(分支管)D3高度方向D4厚度方向P传热管部Pll P13制冷剂管Rl的传热管部P21 P23制冷剂管R2的传热管部P31 P34制冷剂管R3的传热管部P41 P46制冷剂管R4的传热管部R (R1、R2、R3、R4)制冷剂管U弯曲管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81进行说明。(空调机的整体构造)如图1所示,空调机81包括室内机31和室外机82。该空调机81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包含设置于室内机31的热交换器71、设置于室外机82的压缩机83、热交换器84和膨胀阀85、以及连接它们的导管61 64。该空调机81通过设置在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导管上的四通换向阀86而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而能够在制冷运转与制暖运转之间进行切换。室内机31具有送风机51,室外机82具有送风机87。(室内机的构造)如图2所示,室内机31是天花板嵌入型,包括:嵌入设置在天花板的开口中的大致长方体的筐体33 ;以及安装在筐体33的下部的装饰镶板47。装饰镶板47具有设置在其中央部的矩形状的吸入格栅39以及沿该吸入格栅39的各边设置的细长矩形状的四个吹出口37。如图2和图3所示,室内机31在筐体33内具备离心送风机(涡轮风扇)51、热交换器71、排水盘45、空气过滤器41、喇叭口 25等。离心送风机51包含叶轮23及风扇马达11。风扇马达11固定在筐体33的顶板的大致中央。热交换器71被设置成在从沿其下端部延伸设置的盘状的排水盘45向上方立起的状态下包围叶轮23周围。关于热交换器71的详细构造将在后面叙述。排水盘45收容在热交换器71产生的水滴。所收容的水从省略图示的排水路径而排出。排水盘45具有底部45a和从该底部45a的两侧向上方延伸的一对侧壁部45b、45c。热交换器71的下部以与排水盘45的侧壁部45b、45c相向的方式设置。空气过滤器41具有覆盖喇叭口 25的入口的大小,在喇叭口 25与吸入格栅39之间沿吸入格栅39而设置。叶轮23包含轮毂15、轮盖19和多个叶片21。轮毂15固定在风扇马达11的旋转轴13的下端部。轮盖19在旋转轴13的轴方向A的前方F侧与轮毂15相向设置。轮盖19具有以旋转轴13为中心而呈圆形开口的空气吸入口 19a。多个叶片21沿空气吸入口 19a的圆周方向并隔开指定间隔排列在轮毂15与轮盖19之间。喇叭口 25在轴方向A的前方F侧与轮盖19相向设置。喇叭口 25包含喇叭口主体251以及从该喇叭口主体251的前方F侧的周缘向喇叭口主体251的周围突出的凸缘部252。喇叭口主体251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口 25a。(热交换器的构造)如图4和图5所示,热交换器71是具有薄板状的多个翅片73和穿过形成在各翅片73上的省略图示的贯通孔的多个传热管部P的交叉翅片型热交换器。多个翅片73以相邻翅片彼此隔开间隙的状态下相向的方式排列设置。各传热管部P沿着多个翅片73的排列方向而延伸设置。各传热管部P与多个翅片73接触。如图5及图6所示,多个传热管部P以在热交换器71的高度方向D3排列多个段,且在热交换器71的厚度方向D4排列三列的方式而设置。热交换器71具有朝空气的流动方向(图6中以点划线箭头所示的方向)的下游侧凹陷的凹部72,该凹部72位于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排水盘45的侧壁部45b相向的部位。该凹部72是通过将上游侧的第一列LI的传热管部P的个数设定为少于其它的第二列L2以及第三列L3而形成。多个翅片73呈配合凹部72的形状而缺口的形状。在位于一对侧壁部45b、45c之间以及其附近的热交换器71的下部,传热管部P只设置在第二列L2和第三列L3。另一方面,在所述下部的上部、即不与排水盘45的侧壁部45b、45c相向的部位,传热管部P设置在第一列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2.15 JP 2010-0306481.一种空调机,具备热交换器(71)以及排水盘(45),所述排水盘(45)具有沿所述热交换器(71)的下端部而延伸设置的底部(45a)和从该底部(45a)的两侧分别朝向上方延伸的一对侧壁部(45b、45c),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71)包括: 多个翅片(73),以相邻的翅片彼此隔开间隙的状态相向排列设置; 多个制冷剂管(R),具有作为制冷剂的出入口的一对开口端部(El、E2);以及 分流器(94),具有多个分支管(96),且各分支管(96)连接于对应的制冷剂管的一所述开口端部(E1),其中, 多个制冷剂管(R)中的各制冷剂管(R)包含以与所述多个翅片(73)接触的状态沿所述多个翅片(73)的排列方向而延伸设置的多个传热管部(P)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多个传热管部(P),在热交换器(71)的高度方向(D3)被排列成多段,且在所述热交换器(71)的厚度方向(D4)被排列成多列, 位于所述一对侧壁部(45b、45c)之间的所述热交换器(71)的下部,与其它部位相比所述传热管部(P)的列数少且具有凹部(72),其中,所述凹部(72)位于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侧壁部(45b)相向的位置,并朝向所述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凹陷,且自所述底部(45a)起的高度大于所述上游侧的所述侧壁部(45b ), 包含位于热交换器(71)的所述下部的所述传热管部(P)的下部制冷剂管(R),与除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织谷好男道辻善治泽水英树菊池芳正神藤正宪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