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709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胶止回阀,包括上阀体、止泄环、阀芯、密封环、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设有密封环,且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内均设有相匹配的内管端口,所述上阀体的内管端口和下阀体的内管端口通过止泄环相连,所述下阀体的内管端口位置处铰接有阀芯;所述阀芯的外表面设有钢板护盖,所述阀芯内部设有配重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阀芯内设有配重钢板,克服了加厚阀芯的注塑难度,加工简便,而且在管道压力小时不渗漏,不影响流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节约成本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道阀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胶止回阀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的止回阀,能够起到防止管道回流和保证管道压力的作用,这都靠中心的阀芯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的,因止回阀本身材质为PVC材料,其中阀芯也为PVC材料,管道在水量少时,管道压力过小,阀芯不能更好的密封而产生渗漏,若防止渗漏必加厚阀芯注塑厚度,这样阻碍管道流量,加重注塑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解决注塑难题、节约成本、使用效果好的一种塑胶止回阀,尤其适合在管道上防止水流回流时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胶止回阀,包括上阀体、止泄环、阀芯、密封环、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设有密封环,且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内均设有相匹配的内管端口,所述上阀体的内管端口和下阀体的内管端口通过止泄环相连,所述下阀体的内管端口位置处铰接有阀芯;所述阀芯的外表面设有钢板护盖,所述阀芯内部设有配重钢板。所述阀芯的配重钢板可以在注塑阀芯时,将配重钢板先放在模具内,然后再注塑阀芯,此时配重钢板和阀芯一体成型。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阀芯内设有配重钢板,克服了加厚阀芯的注塑难度,加工简便,而且在管道压力小时不渗漏,不影响流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节约成本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阀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阀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阀体 2、止泄环3、阀芯4、密封环 5、螺栓 6、钢板护盖7、配重钢板8、下阀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所示,本技术一种塑胶止回阀,包括上阀体1、止泄环2、阀芯3、密封环4、下阀体8 ;所述上阀体I和下阀体8之间设有密封环4,且所述上阀体I和下阀体8通过螺栓5固定;所述上阀体I和下阀体8内均设有相匹配的内管端口,所述上阀体I的内管端口和下阀体8的内管端口通过止泄环2相连,所述下阀体8的内管端口位置处铰接有阀芯3 ;所述阀芯3的外表面设有钢板护盖6,所述阀芯3内部设有配重钢板7。所述阀芯3的配重钢板7可以在注塑阀芯3时,将配重钢板7先放在模具内,然后再注塑阀芯3,此时配重钢板7和阀芯3 —体成型。本实例的工作过程:由于阀芯3内设有配重钢板7,克服了加厚阀芯3的注塑难度,加工简便,而且在管道压力小时不渗漏,不影响流量。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阀体、止泄环、阀芯、密封环、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设有密封环,且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内均设有相匹配的内管端口,所述上阀体的内管端口和下阀体的内管端口通过止泄环相连,所述下阀体的内管端口位置处铰接有阀芯;所述阀芯的外表面设有钢板护盖,所述阀芯内部设有配重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塑胶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阀体、止泄环、阀芯、密封环、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设有密封环,且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内均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山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大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