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686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33
提供即便产生从电枢朝移动凸轮部件的突起部泄漏的漏磁通也能可靠地使电磁离合器装置发挥功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在移动凸轮部件(52)形成突起部(130),其形成环状且朝电枢(43)侧突出,通过抵接于电枢(43)限制电枢(43)向与磁轭(41)侧相反的方向移动。突起部(130)具备:内周圆筒面(131);外周圆筒面(132);能与电枢(43)抵接的环状的端面(133);连接内周圆筒面(131)和端面(133)的内周缘的锥状的内周倒角(134);及连接外周圆筒面(132)和端面(133)的外周缘的锥状的外周倒角(135)。端面(133)的径向长度(Wb)设于1.3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驱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 - 96239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所谓的被称作电子控制联接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这种驱动力传递装置以下述方式构成。经由电磁离合器装置的引导离合器将与外侧旋转部件和内侧旋转部件的旋转差相应的转矩传递至凸轮机构,利用凸轮机构将该转矩转换为相对于主离合器的沿轴向的推压力,并利用被推压的主离合器在外侧旋转部件与内侧旋转部件之间传递转矩。在电磁离合器装置中,通过电枢被朝磁轭侧吸引,形成为能够在外侧引导离合器与内侧引导离合器之间传递转矩的状态。在该电枢的与磁轭在轴向相反的一侧配置有构成凸轮机构的移动凸轮部件。由于移动凸轮部件是转矩传递部件,因此一般由以铁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形成。即,移动凸轮部件是磁性材料。因此,存在通过电枢的磁通向移动凸轮部件侧泄漏的可能性。当该漏磁通大时,存在朝电磁离合器装置的线圈供给电流时电枢并非被朝磁轭侧吸引、而被朝移动凸轮部件侧吸引的顾虑。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在移动凸轮部件中的电枢侧形成有突起,以便减小电枢与移动凸轮部件所能够接触的面积。由此,在电枢与移动凸轮部件的轴向间的大部分形成有空间部,从而能够减少漏磁通。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96239号公报然而,根据移动凸轮部件的靠电枢侧的突起的形状不同,可能因漏磁通而磁化。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电枢被吸附于移动凸轮部件,且无法凭借向磁轭侧吸引电枢的吸引力将电枢朝磁轭侧吸引的顾虑。这样,电磁离合器装置无法发挥功能,结果,驱动力传递装置无法发挥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使电磁离合器装置发挥功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技术方案I)本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圆筒形状的外侧旋转部件;轴状的内侧旋转部件,该内侧旋转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外侧旋转部件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外侧旋转部件同轴地配置在所述外侧旋转部件内;主离合器,该主离合器在所述外侧旋转部件与所述内侧旋转部件之间传递转矩;电磁离合器装置,该电磁离合器装置具备引导离合器,该引导离合器能够通过利用磁力将电枢朝磁轭侧吸引而传递所述外侧旋转部件的转矩;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设置于所述主离合器与所述引导离合器之间,且将经由所述引导离合器传递的所述外侧旋转部件的旋转与所述内侧旋转部件的旋转之间的相位差转换为轴向的推压力而使移动凸轮部件轴向移动,由此来推压所述主离合器;以及润滑油,该润滑油填充于所述外侧旋转部件与所述内侧旋转部件之间,其中,在所述移动凸轮部件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形成为环状且向所述电枢侧突出,并通过抵接于所述电枢来限制所述电枢的朝向与所述磁轭侧相反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突起部具备:内周圆筒面;外周圆筒面;环状的端面,该环状的端面能够抵接于所述电枢;锥状的内周倒角,该锥状的内周倒角将所述内周圆筒面与所述端面的内周缘连接;以及锥状的外周倒角,该锥状的外周倒角将所述外周圆筒面与所述端面的外周缘连接,所述端面的径向长度被设定于1.3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技术方案2)优选形成为: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内周圆筒面的内径被设定于92mm以上112mm以下的范围,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外周圆筒面的外径被设定于96mm以上116mm以下的范围。(技术方案I的效果)剩磁通密度越大,则因漏磁通被磁化的移动凸轮部件所产生的对电枢的吸引力越大。因此,通过将突起部的端面的径向长度设定在1.3mm以上,能够充分减小突起部与电枢之间的剩磁通密度,因而能够将电枢可靠地朝磁轭侧吸引。并且,若使突起部的端面的径向长度增大,则由于润滑油的挤压效应,需要较大的力以便使电枢从突起部离开。因此,通过将突起部的端面的径向长度设定在2.0mm以下,能够充分减小因润滑油的挤压效应产生的吸附力,因此能够将电枢可靠地朝磁轭侧吸引。也就是说,通过将突起部的端面的径向长度设定于1.3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能够可靠地使电磁离合器装置发挥功能,结果,能够使驱动力传递装置可靠地发挥功能。(技术方案2的效果)尤其是在突起部的内周圆筒面的内径处于92mm以上112mm以下的范围、且突起部的外周圆筒面的外径处于96mm以上116mm以下的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将突起部的端面的径向长度设定于1.3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能够可靠地使电磁离合器装置发挥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图2是构成图1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移动凸轮部件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图2的III部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移动凸轮部件的突起部的端面的径向长度、与用于将电枢从移动凸轮部件侧向磁轭侧吸引的吸引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5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突起部与磁轭的轴向之间,电枢和引导离合器之间的轴向间隙、与用于将电枢从移动凸轮部件侧朝磁轭侧吸引的吸引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标号说明I…驱动力传递装置;10…外壳(外侧旋转部件);20...内传动轴(内侧旋转部件);30…主离合器;40…电磁离合器装置;41…磁轭;42…电磁线圈;43…电枢;44…引导离合器;50...凸轮机构;51…支承凸轮部件;52…移动凸轮部件;53...凸轮从动件;130…突起部;131…内周圆筒面;132…外周圆筒面;133…端面;134…内周倒角;135…外周倒角。具体实施方式(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结构)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I进行说明。驱动力传递装置例如适用于在四轮驱动车中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传递驱动力的辅助驱动轮侧的驱动力传递系统。更详细而言,在四轮驱动车中,驱动力传递装置I例如连结于传递发动机的驱动力的传动轴与后差速器之间。驱动力传递装置I能够改变从传动轴传递来的驱动力的传递比例并将其传递至后差速器。例如当在前轮与后轮产生旋转差的情况下,该驱动力传递装置I以降低旋转差的方式发挥作用。驱动力传递装置I由所谓的电子控制联接器构成。如图1所示,该驱动力传递装置I具备:作为外侧旋转部件的外壳10 ;作为内侧旋转部件的内传动轴20 ;主离合器30 ;构成引导离合器机构的电磁离合器装置40 ;以及凸轮机构50。外壳10以能够相对于圆筒形状的孔盖(未图示)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孔盖的内周侦U。该外壳10整体形成为圆筒形状,且由配置于车辆前侧的前壳体11与配置于车辆后侧的后壳体12形成。前壳体11例如由以铝为主要成分的非磁性材料的铝合金形成,且形成为有底筒状。前壳体11的圆筒部的外周面经由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孔盖的内周面。此夕卜,前壳体11的底部连结于传动轴(未图示)的车辆后端侧。也就是说,前壳体11以其有底筒状的开口侧朝向车辆后侧的方式配置。进而,在前壳体11的内周面中的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内花键11a,且在该内周面的开口附近形成有内螺纹。后壳体12形成为圆环状,且以与前壳体11 一体的方式配置于前壳体11的开口侧的径向内侧。在后壳体12的车辆后方侧遍及整周形成有环状槽。在该后壳体12的环状槽底的一部分具备由作为非磁性材料的例如不锈钢形成的环状部件12a。后壳体12中的除环状部件12a以外的部位由以磁性材料即铁为主要成分的材料(以下称为“铁系材料”)形成,以便形成磁回路。在后壳体12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该外螺纹螺纹紧固于花键I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圆筒形状的外侧旋转部件;轴状的内侧旋转部件,该内侧旋转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外侧旋转部件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外侧旋转部件同轴地配置在所述外侧旋转部件内;主离合器,该主离合器在所述外侧旋转部件与所述内侧旋转部件之间传递转矩;电磁离合器装置,该电磁离合器装置具备引导离合器,该引导离合器能够通过利用磁力将电枢朝磁轭侧吸引而传递所述外侧旋转部件的转矩;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设置于所述主离合器与所述引导离合器之间,且将经由所述引导离合器传递的所述外侧旋转部件的旋转与所述内侧旋转部件的旋转之间的相位差转换为轴向的推压力而使移动凸轮部件轴向移动,由此来推压所述主离合器;以及润滑油,该润滑油填充于所述外侧旋转部件与所述内侧旋转部件之间,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凸轮部件形成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形成为环状且向所述电枢侧突出,并通过抵接于所述电枢来限制所述电枢的朝向与所述磁轭侧相反的方向的移动,所述突起部具备:内周圆筒面;外周圆筒面;环状的端面,该环状的端面能够抵接于所述电枢;锥状的内周倒角,该锥状的内周倒角将所述内周圆筒面与所述端面的内周缘连接;以及锥状的外周倒角,该锥状的外周倒角将所述外周圆筒面与所述端面的外周缘连接,所述端面的径向长度被设定于1.3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8 JP 2011-2366851.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 圆筒形状的外侧旋转部件; 轴状的内侧旋转部件,该内侧旋转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外侧旋转部件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外侧旋转部件同轴地配置在所述外侧旋转部件内; 主离合器,该主离合器在所述外侧旋转部件与所述内侧旋转部件之间传递转矩; 电磁离合器装置,该电磁离合器装置具备引导离合器,该引导离合器能够通过利用磁力将电枢朝磁轭侧吸引而传递所述外侧旋转部件的转矩; 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设置于所述主离合器与所述引导离合器之间,且将经由所述引导离合器传递的所述外侧旋转部件的旋转与所述内侧旋转部件的旋转之间的相位差转换为轴向的推压力而使移动凸轮部件轴向移动,由此来推压所述主离合器;以及润滑油,该润滑油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淳二松川一孝原利美宅野博可儿正胜斋藤秀幸西幸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