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632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26
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涉及一种采煤设备。其特征在于:电控箱(7)通过高强度螺栓(8)配合液压螺母(9)同时与左牵引部(1)和右牵引部(2)连接,左牵引部(1)与左截割部(3)以及右牵引部(2)与右截割部(4)之间均通过销轴(10)铰接,左牵引部(1)与液压调高系统整合设计为一体结构,左牵引部(1)和右牵引部(2)均采用五级减速,总速比i=322.7,左截割部(3)和右截割部(4)结构相同,均采用四级减速,总速比i=22。该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结构设计紧凑、整体联接性好、拆装方便、便于维修与维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涉及一种采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薄煤层采煤的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技术介绍
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面广,而且煤质好。据统计全国薄煤层的储量占全部可采储量的20%。许多煤区有大量的解放层也急待开发。因此,搞好薄煤层采煤机械化,提高薄煤层的生产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任务。根据现状,我国的采煤机生产中,中厚和厚煤层采煤机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基本上达到了九十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而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则比较迟缓,例如,MG100-T系列采煤机已使用近三十多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松散、拆装不便、整体联接不好、刚性较差,且从结构和技术上也已显得落后,而G100/111-TD、MG100/111-TDP系列采煤机采用单机驱动,其机械传动链过长,结构复杂,各大部件之间的连接要借助于底托架稳固,致使各部件之间的联接不可靠,易松动,从而导致各部件之间轴线歪斜,零件损坏,使采煤机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开发研制新型、高可靠性和适用性的薄煤层采煤机已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紧凑、整体联接性好、拆装方便、便于维修与维护的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包括电控箱,安装在电控箱左侧的左牵引部、左截割部、左滚筒,安装在电控箱右侧的右牵引部、右截割部、右滚筒,其特征在于:电控箱通过高强度螺栓配合液压螺母同时与左牵引部和右牵引部连接,左牵引部与左截割部以及右牵引部与右截割部之间均通过销轴铰接,左牵引部与液压调高系统整合设计为一体结构,左牵引部和右牵引部均采用五级减速,总速比i=322.7,左截割部和右截割部结构相同,均采用四级减速,总速比i=22。电控箱通过高强度螺栓配合液压螺母同时与左牵引部和右牵引部连接,提高了整机强度,左牵引部与左截割部以及右牵引部与右截割部之间均通过销轴铰接,没有动力传递,与以往相比,取消了螺旋伞齿轮复杂传动机构,整体联接性好、拆装方便。所述的左牵引部和右牵引部均包括牵引电机、电机轴组、传动轴组、惰轮轴组、行星机构以及行走机构,行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减速器和第二行星减速器,行走机构包括齿数为8的行走轮和齿数为6的驱动轮;牵引电机输出轴通过花键联轴节与电机轴组连接,依次经过惰轮轴组、传动轴组、第一行星减速器和第二行星减速器减速后连接驱动轮,驱动轮驱动行走轮,行走轮与销轨啮合行走,实现总传动比i=322.7,行走轮外套有导向滑靴。在行走轮与沿输送机铺设的销轨啮合时,除产生较大的牵引力外,同时也产生一个较大的径向力,它使机身有上抬的趋势,在行走轮外套有导向滑靴,限制采煤机机身侧向移动与上抬,保证行走轮与销轨的正常啮合。所述左牵引部箱体右侧设计安装有一体的调高泵箱,调高泵箱右侧安装调高泵电机,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所述的左截割部和右截割部结构相同,均包括摇臂、截割电机和齿轮减速箱,截割电机安装在摇臂内,截割电机输出轴通过花键与齿轮减速箱内的一轴相连,一轴后部依次连接二轴、三轴、四轴、惰轮轴、大齿轮组以及行星减速器,实现总传动比i=22。截割电机安装在摇臂内,每个摇臂上采用一个132kW的电机驱动,以满足大功率与较低机面高度的需要,左截割部和右截割部可单独分别启动,便于故障处理,同时减小因启动采煤机对电网的冲击。所述的左滚筒和右滚筒分别连接左截割部和右截割部的行星减速器。所述的电控箱的操作面板上设有彩色显示屏,可随时检测采煤机工况,并有故障记忆功能,还设置了操作检修指南、故障分析参考、主要传动件查询等显示界面。所述的摇臂共两个,分别通过销轴与左牵引部和右牵引部铰接,摇臂回转采用铰接结构,与采煤机机身没有机械传动,回转部分的磨损和机身连接螺栓的松动不会对传动齿轮啮合产生不利影响;摇臂齿轮传动采用直齿圆柱齿轮,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提高整机强度、体联接性好、拆装方便:电控箱通过高强度螺栓配合液压螺母同时与左牵引部和右牵引部连接,提高了整机强度,左牵引部与左截割部以及右牵引部与右截割部之间均通过销轴铰接,没有动力传递,与以往相比,取消了螺旋伞齿轮复杂传动机构,整体联接性好、拆装方便;2、设计合理、便于维护;截割电机安装在摇臂内,每个摇臂上采用一个132kW的电机驱动,以满足大功率与较低机面高度的需要,左截割部和右截割部可单独分别启动,便于故障处理,同时减小因启动采煤机对电网的冲击;3、设计紧凑、结构简单:左牵引部箱体右侧设计有一体的调高泵箱,调高泵箱右侧安装调高泵电机,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3是左牵引部剖视图。图4是右牵引部剖视图。图5是左截割部剖视图。图6是右截割部剖视图。其中:1、左牵引部 2、右牵引部 3、左截割部 4、右截割部 5、左滚筒 6、右滚筒7、电控箱8、高强度螺栓9、液压螺母10、销轴11、电机轴组12、传动轴组13、惰轮轴组14、牵引电机15、第一行星减速器16、第二行星减速器17、行走轮18、驱动轮19、导向滑靴20、截割电机21、齿轮减速箱22、一轴23、二轴24、三轴25、四轴26、惰轮轴27、大齿轮组28、行星减速器29、彩色显示屏30、摇臂31、调高泵箱32、调高泵电机33、销轨。具体实施方式图f 6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飞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该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包括电控箱7,安装在电控箱7左侧的左牵引部1、左截割部3、左滚筒5,安装在电控箱7右侧的右牵引部2、右截割部4、右滚筒6,电控箱7的操作面板上设有彩色显示屏29,可随时检测采煤机工况,并有故障记忆功能,还设置了操作检修指南、故障分析参考、主要传动件查询等显示界面,电控箱7通过高强度螺栓8配合液压螺母9同时与左牵引部I和右牵引部2连接,提高了整机强度,左牵引部I与左截割部3以及右牵引部2与右截割部4之间均通过销轴10铰接,没有动力传递,与以往相比,取消了螺旋伞齿轮复杂传动机构,整体联接性好、拆装方便。左牵引部I与液压调高系统整合设计为一体结构,左牵弓I部I和右牵弓I部2均采用五级减速,总速比i=322.7,左截割部3和右截割部4结构相同,均采用四级减速,总速比i=22。如图3-4所示:左牵引部I和右牵引部2均包括牵引电机14、电机轴组11、传动轴组12、惰轮轴组13、行星机构以及行走机构,行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减速器15和第二行星减速器16,行走机构包括齿数为8的行走轮17和齿数为6的驱动轮18 ;牵引电机14输出轴通过花键联轴节与电机轴组11连接,依次经过惰轮轴组13、传动轴组12、第一行星减速器15和第二行星减速器16减速后连接驱动轮18,驱动轮18驱动行走轮17,行走轮17与销轨33啮合行走,实现总传动比i=322.7,行走轮17外套有导向滑靴19。在行走轮17与沿输送机铺设的销轨33啮合时,除产生较大的牵引力外,同时也产生一个较大的径向力,它使采煤机机身有上抬的趋势,在行走轮17外套有导向滑靴19,限制采煤机机身侧向移动与上抬,保证行走轮17与销轨3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包括电控箱(7),安装在电控箱(7)左侧的左牵引部(1)、左截割部(3)、左滚筒(5),安装在电控箱(7)右侧的右牵引部(2)、右截割部(4)、右滚筒(6),其特征在于:电控箱(7)通过高强度螺栓(8)配合液压螺母(9)同时与左牵引部(1)和右牵引部(2)连接,左牵引部(1)与左截割部(3)以及右牵引部(2)与右截割部(4)之间均通过销轴(10)铰接,左牵引部(1)与液压调高系统整合设计为一体结构,左牵引部(1)和右牵引部(2)均采用五级减速,总速比i=322.7,左截割部(3)和右截割部(4)结构相同,均采用四级减速,总速比i=22。

【技术特征摘要】
1.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包括电控箱(7),安装在电控箱(7)左侧的左牵引部(I)、左截割部(3)、左滚筒(5),安装在电控箱(7)右侧的右牵引部(2)、右截割部(4)、右滚筒(6),其特征在于:电控箱(7)通过高强度螺栓(8)配合液压螺母(9)同时与左牵引部(I)和右牵引部(2)连接,左牵引部(I)与左截割部(3)以及右牵引部(2)与右截割部(4)之间均通过销轴(10)铰接,左牵引部(I)与液压调高系统整合设计为一体结构,左牵引部(I)和右牵引部(2)均采用五级减速,总速比i=322.7,左截割部(3)和右截割部(4)结构相同,均采用四级减速,总速比i=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煤层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牵引部(I)和右牵引部(2)均包括牵引电机(14)、电机轴组(11 )、传动轴组(12)、惰轮轴组(13)、行星机构以及行走机构,行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减速器(15)和第二行星减速器(16),行走机构包括齿数为8的行走轮(17)和齿数为6的驱动轮(18);牵引电机(14)输出轴通过花键联轴节与电机轴组(11)连接,依次经过惰轮轴组(13)、传动轴组(12)、第一行星减速器(15)和第二行星减速器(16)减速后连接驱动轮(18),驱动轮(18)驱动行走轮(17),行走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国王宏毅刘兴仁王淑山何长安陈国强翟慎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先河悦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