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勇专利>正文

一种页岩墙体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576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页岩墙体块,包括长方体本体,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所述长方体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凸出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配合的凹进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页岩墙体块,采用凸出部和凹进部这样的榫卯结构连接,不需要太多水泥即可固定,节省了水泥、砂浆等材料,防止了由于水泥、砂浆等材料对环境的污染,更环保。同时节省了水泥砌筑方式所使用的人工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页岩墙体块
技术介绍
页岩砖,是利用页岩和煤矸石为原料进行高温烧制的砖块。其按孔洞率分可以分为实心砖和多孔砖。实心砖为无孔洞或孔洞率小于25%的砖。多孔砖为孔洞率等于或大于25%,孔洞的尺寸小而数量多的砖,常用于承重部位,强度等级较高。其中孔洞率等于或大于40%,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少的砖,为空心砖,常用于非承重部位,强度等级偏低。在以页岩墙砖作为主要建材的砖混建筑施工中,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与传统的黏土砖施工方法大致一样,无须附加任何特殊施工设施、专用工具,是传统粘土实心砖或者空心砖的最佳替代品。而传统实心砖在砌筑过程中,砖与砖之间填充水泥砂浆,而现有技术中的页岩砖也采用填充水泥砂浆的施工方式,水泥砂浆固化后,起到连接和固定作用。可见,这种页岩砖在砌筑时,需要较多的水泥砂浆,比较消耗水泥砂浆等这类建筑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页岩墙体块,无需较多的水泥浆即可实现固定,节省水泥砂浆等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页岩墙体块,包括长方体本体,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所述长方体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凸出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配合的凹进部。其中,所述凸出部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平行的第一凹槽。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垂直的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为3毫米。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为10毫米,位于距所述凸出部的边缘15毫米处。其中,所述凸出部的高度为20毫米,所述凹进部的深度为20毫米。其中,所述页岩墙体块为加入纤维的页岩墙体块。其中,所述页岩墙体块的常用尺寸为600毫米*600毫米*180毫米、600毫米*400毫米*180毫米或者600*200*150毫米及其它特殊尺寸。其中,所述页岩墙体块内设有孔洞。其中,所述页岩墙体块的榫卯连接处通过水泥浆与胶水的混合物粘接。可见,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页岩墙体块,设置包括凸出部和凹进部的榫卯结构,块与块之间主要由榫卯结构连接和固定,因此减少了水泥的用量,节省了水泥砂浆等材料;同时,由于无需制备大量水泥砂浆等材料,所以减少了人工制备水泥砂浆和将水泥浆涂抹至砖块之间的人工成本;进一步地,还设置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用于放置拉结钢筋,在榫卯连接固定的基础上,再用钢筋连接和固定,增强了墙体的稳固性;进一步地,加入纤维,能够增加页岩墙体块的韧性,而现有技术中的页岩墙体块,硬度较高同时也比较脆,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振动或磕碰容易断裂,加入纤维后,能够增加页岩墙体块整体的韧性,不易断裂;进一步地,该页岩墙体块内部还设有孔洞,节省了制作页岩墙体块所用的材料,同时减轻了墙体块的重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页岩墙体块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页岩墙体块的A-A向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页岩墙体块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页岩墙体块的实施例二的装配正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页岩墙体块的实施例二的装配俯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页岩墙体块的A-A向剖面图。其中图1至图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凸出部I ;凹进部2 ;第一凹槽11 ;第二凹槽12 ;孔洞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页岩墙体块,参见图1所示,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页岩墙体块的正面示意图。该页岩墙体块材质同页岩空心砖,包括长方体本体,页岩墙体块与页岩墙体块之间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所述长方体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凸出部I (即榫头),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I相配合的凹进部2 (即卯眼)。本技术为了表述清楚,将页岩墙体块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定义为第一侧面,并将其相对的侧面定义为第二侧面。这样,不同的页岩墙体块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的凹凸配合连接,无需大量水泥迹衆的使用,即可实现初步拼装和固定,节省了水泥砂浆这种材料,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利用水泥砂浆砌墙时,首先需要人工将固态水泥加水、砂拌制成水泥砂浆状,之后再涂抹到砖块与砖块上作结合层,这样比较消耗劳动力。而本技术的页岩墙体块,则节约了因此而产生的人工成本。实施例二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页岩墙体块,本实施例的墙体块的正面示意图参见图1。图2为图1所示的页岩墙体块的A-A向剖面图。参见图2所示,所述凸出部I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平行的第一凹槽11。优选地,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的页岩墙体块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所述第一侧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1垂直的第二凹槽12。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12的宽度为3毫米。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11的宽度为10毫米,位于距所述凸出部的边缘15毫米处。优选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5毫米。其中,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12的宽度和深度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述第一凹槽11用于放置钢筋,钢筋将多个页岩墙体块连接,钢筋的末端可弯折插入所述第二凹槽12,以固定所述钢筋。在通过榫卯结构连接的基础上,再通过钢筋固定和连接,使得该页岩墙体块拼装的墙体更加稳固。优选地,所述凸出部I的高度为20毫米,所述凹进部2的深度为20毫米。凸出部I和凹进部2的高度或者深度,也不唯一,可有多种实施方式,本技术不一一列举。优选地,所述页岩墙体块为加入纤维的页岩墙体块。优选地,加入的纤维为防火纤维、防火棉或者李苏合成纤维,加入防火纤维,还能增强整个页岩墙体块的防火性能。本技术的原材料是将李苏合成纤维等纤维与现有技术中的页岩墙体块的原材料搅拌烧制而成。加入防火纤维或者李苏合成纤维等纤维材料是为了增加砖的柔韧性,因为砖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本身很脆,很容易断裂,加入纤维,可以有效地防止页岩墙体块断裂。而李苏合成纤维等纤维材料,能耐高温,加入了李苏合成纤维等纤维的页岩墙体块柔韧性更好,不易断裂,减少了损耗。其中,所述页岩墙体块的常用尺寸为600毫米*600毫米*180毫米、600毫米*400毫米*180毫米或者600*200*150毫米及其它尺寸。优选地,所述页岩墙体块内设有孔洞3。其中不同大小的页岩墙体块,其孔洞3的大小和个数也不同,例如,当该页岩墙体块的尺寸为600毫米*600毫米*180毫米时,如图2所示,则设置三个孔洞3 ;当该页岩墙体块的尺寸为600毫米*400毫米*180毫米时,则设置二个孔洞3 ;当该页岩墙体块的尺寸为600毫米*200毫米*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页岩墙体块,包括长方体本体,其特征在于,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所述长方体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凸出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配合的凹进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墙体块,包括长方体本体,其特征在于,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所述长方体本体的第一侧面设有凸出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配合的凹进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墙体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平行的第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墙体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垂直的第二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墙体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为3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墙体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为10毫米,位于距所述凸出部的边缘15毫米处。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勇
申请(专利权)人:何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