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线圈吊装装置,所述CT线圈吊装装置包括挂环、吊梁和固定装置。其中,挂环和固定装置均与吊梁相连,固定装置用于固定CT线圈,使CT线圈的中心轴在起吊过程中与水平面垂直。在将CT线圈放置到固定装置上将其固定时,只需用短绳将两者进行绑扎牢固即可,起重设备可直接通过挂环对两者进行起吊,操作简单,起吊方便;且在将CT线圈套装于套管外根部的过程中,可通过对固定装置进行控制来调节CT线圈的角度,从而可避免直接对套在套管上的CT线圈的线圈圈廓进行调节,降低了角度调节的难度,进而减小了高压罐式断路器的瓷质套管损坏的风险。综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套装效率且降低了套装风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吊装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CT (current transformer,电流互感器)线圈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罐式断路器计量回路的扩容改造工作是目前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维护的主要项目,该扩容改造工作的目的是增加高压罐式断路器的CT线圈及信号接口,以满足电力系统计量及二次回路的新增信号要求。在扩容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将新增的CT线圈套装于高压罐式断路器套管的外根部。现有技术中,将新增的CT线圈套装于高压罐式断路器套管的外根部,具体采用如下方法:采用吊带直接固定CT线圈,并将吊带钩挂于起重设备的挂钩上,使CT线圈通过吊带被起吊,之后,通过人工配合将CT线圈套装于高压罐式断路器套管的外根部。上述采用吊带直接固定CT线圈并将吊带钩挂于起重设备起吊后,在套装过程中,对CT线圈角度的控制需由操作人员直接通过对CT线圈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即需操作人员直接对套装在套管上的CT线圈的圆形圈廓上进行作业,不便操作人员抓握和控制,故此作业方式给角度调节带来了难度,进而也增大了高压罐式断路器的瓷质套管损坏的风险,从而上述使用吊带直接固定CT线圈的方法存在高风险、低效率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线圈吊装装置,以方便在上述扩容改造时,降低套装过程中对CT线圈角度进行控制的难度、减小瓷质套管损坏的风险,进而提高CT线圈套装作业的效率、降低风险。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流互感器CT线圈吊装装置,用于对断路器干式环形CT线圈进行吊装,包括:吊梁;与所述吊梁相连的挂环;与所述吊梁相连,用于固定所述CT线圈,使所述CT线圈的中心轴在起吊过程中与水平面垂直的固定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CT线圈支架和两个吊索装置,其中:所述CT线圈支架,通过所述吊索装置与所述吊梁相连,所述CT线圈支架为多边形。优选的,所述吊索装置包括第一吊带和第二吊带,其中:所述第一吊带的一端与所述吊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带的中部相连;所述第二吊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CT线圈支架的一条边的两端相连。优选的,所述CT线圈支架具体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所述CT线圈的外直径。优选的,所述CT线圈支架由四根L形直钢组成。优选的,在CT线圈支架上固定CT线圈时,将CT线圈与所述CT线圈支架用短绳绑扎牢固。优选的,所述CT线圈吊装装置还包括两个滑轮及两个分别绕过所述两个滑轮的轮槽的柔索,其中:所述两个滑轮分别悬吊于所述吊梁的两端,且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柔索,与所述两个吊索装置中第一吊带和第二吊带的连接点相连。优选的,所述吊梁具体为槽钢。优选的,所述柔索具体为绳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T线圈吊装装置包括了挂环、吊梁、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CT线圈,在将CT线圈放置到固定装置上将其固定时,只需用短绳将两者进行绑扎牢固即可,起重设备可通过所述挂环利用本起吊装置对所述CT线圈进行起吊,操作简单,起吊方便;且在起吊之后,利用本技术的方法,将CT线圈套装于高压罐式断路器套管的外根部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通过对所述固定装置进行调节和控制来调节CT线圈的角度,从而可避免直接对套在套管上的CT线圈的线圈圈廓进行调节,降低了套装过程中角度调节的难度,进而减小了高压罐式断路器的瓷质套管损坏的风险。综上,基于本技术的CT线圈吊装装置,在将CT线圈套装于高压罐式断路器套管的外根部时,克服了上述缺点,提高了套装效率且降低了套装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T线圈吊装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T线圈吊装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将CT线圈套装于断路器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CT线圈吊装装置,用于对断路器干式环形CT线圈进行吊装,请参见图1,该CT线圈吊装装置包括挂环100、吊梁200和固定装置300,其中:挂环100,与吊梁200相连,用于在起重设备起重、悬吊时作为悬吊点。其中,对于挂环100材质的选择,只要其能够适合起重设备的吊钩钩挂即可。吊梁200,用于在悬吊时对固定装置300进行承重。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基于对承重方面的考虑,吊梁200采用槽钢。固定装置300,与吊梁200相连,用于固定CT线圈,使CT线圈的中心轴在起吊过程中与水平面垂直。其中,请参见图2,固定装置300包括CT线圈支架310和两个吊索装置320,CT线圈支架310通过两个吊索装置320与吊梁200相连,用于支撑及固定CT线圈,CT线圈支架310为多边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CT线圈支架310为由四根L形直钢组成的正方形的支架,正方形的边长为上述CT线圈的外直径,如图1所示,每根直钢两端打孔,且直钢两端打孔处间距为CT线圈的外直径,四根直钢通过其两端的孔两两相连,组成正方形的支架。且四根直钢的L形组成向内包围的形状,四根直钢的底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以适合放置和支撑CT线圈。在使用本技术时,将CT线圈放置在CT线圈支架310上后,CT线圈和CT线圈支架310会产生四个接触点,分别在上述四个接触点处将CT线圈与CT线圈支架310用短绳绑扎牢固即可实现对CT线圈的固定。其中,上述将四个接触点作为捆绑点的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在具体实施本技术时,捆绑点的选择只要能将CT线圈固定在CT线圈支架310上即可,同样,CT线圈支架31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正方形,也可采用其他形状,如正六边形等,对其形状的选择,以能够使CT线圈支架310适合放置、支撑并固定CT线圈为准。仍请参见图2,吊索装置320包括第一吊带321和第二吊带322,其中:第一吊带321的一端与吊梁200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吊带322的中部相连。第二吊带322的两端分别与CT线圈支架310的一条边的两端相连。本实施例中,两个吊索装置320所包括的第二吊带322分别与CT线圈支架310相连的两条边为上述正方形的CT线圈支架310的对边。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装置300的组成结构不限于上述描述,更具体地,其所包括的CT线圈支架310可以通过吊索装置320与吊梁200相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吊梁200相连,例如磁相连的方式,即可以通过在吊梁200和CT线圈支架310上固定磁铁的方式实现本技术的起重、悬吊功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T线圈吊装装置包括了挂环100、吊梁200和固定装置300。固定装置300,用于固定CT线圈,在将CT线圈放置到固定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互感器CT线圈吊装装置,用于对断路器干式环形CT线圈进行吊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梁;?与所述吊梁相连的挂环;?与所述吊梁相连,用于固定所述CT线圈,使所述CT线圈的中心轴在起吊过程中与水平面垂直的固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互感器CT线圈吊装装置,用于对断路器干式环形CT线圈进行吊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梁; 与所述吊梁相连的挂环; 与所述吊梁相连,用于固定所述CT线圈,使所述CT线圈的中心轴在起吊过程中与水平面垂直的固定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线圈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CT线圈支架和两个吊索装置,其中: 所述CT线圈支架,通过所述吊索装置与所述吊梁相连,所述CT线圈支架为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线圈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装置包括第一吊带和第二吊带,其中: 所述第一吊带的一端与所述吊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带的中部相连; 所述第二吊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CT线圈支架的一条边的两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线圈吊装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军,张恩伟,张建兴,林强,陈国东,于观超,于文博,姜洋,翟博,刘阳,豆纪伟,国宝利,董坤,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