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卡板主体,包括四边筋及两中筋,四边筋互相接合形成外框,两中筋交错相接于四边筋之间,边筋及中筋的底部对应相邻的两边筋相交处、两中筋相交处及边筋与中筋相交处均设有支撑脚,其中一中筋上的若干支撑脚分别与其两侧的两边筋上若干支撑脚之间形成第一插槽,另一中筋上的若干支撑脚分别与其两侧的另外两边筋上的若干支撑脚之间形成第二插槽,边筋的上端面的外侧向下凹陷形成至少一自边缘向内延伸的外卡接槽,外卡接槽上开有至少一外卡接孔。该卡板主体通过装上加宽板从而改变承载面的宽度,实现灵活组合不同大小规格的卡板,组装快捷方便,大大减少模具制造成本,节约原料。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该卡板主体的卡板组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板主体及具有该卡板主体的卡板组件。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产品运输到指定位置,此时需要将产品放置到一卡板上,然后通过插车将卡板连同产品一起运输置该指定位置。卡板的大小往往因需而异,现时的卡板一般是根据大小设计出统一规格,因而当需要用到不同规格的卡板时,需要设计出不同的模具来生产对应的卡板,设计制造花费成本昂贵。因此,亟待一种卡板主体,可根据需要与加宽板进行不同大小的组合,从而减少模具制造成本,节约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板组件,可根据需要与加宽板进行不同大小的组合,从而减少模具制造成本,节约原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卡板主体,包括四边筋及两中筋,四所述边筋分别为第一边筋、第二边筋、第三边筋及第四边筋,所述第一边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筋及第三边筋的一端固接,所述第四边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筋及第三边筋的另一端固接,两所述中筋分别为第一中筋及第二中筋,所述第一中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筋的中部及第三边筋的中部,所述第二中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边筋的中部及第四边筋的中部,所述第一中筋与所述第二中筋交错相接,所述边筋与所述中筋互相交错相接形成四个方形框孔,所述边筋及中筋的底部对应相邻的两所述边筋相交处、两所述中筋相交处及所述边筋与所述中筋相交处均设有支撑脚,所述第一中筋上的若干支撑脚分别与第二边筋及第四边筋上的若干支撑脚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二中筋上的若干支撑脚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筋及所述第三边筋上的若干支撑脚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边筋的上端面的外侧向下凹陷形成至少一自边缘向内延伸的外卡接槽,所述外卡接槽上开有至少一外卡接孔。所述边筋及中筋的上端面对应所述支撑脚处向下凹陷形成工艺凹孔,从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所述支撑脚的高度相同,从而保证卡板主体平稳。所述边筋的上端面的内侧对应所述方形框孔的边框处分别开有至少一具有第一内卡接孔的第一内卡接槽,所述中筋的上端面的两侧对应所述方形框孔的边框处分别开有至少一具有第二内卡接孔的第二内卡接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卡板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卡板主体、至少一加宽板及若干外美观卡块,所述加宽板包括宽板主体及与所述外卡接槽对应的外卡接块,所述外卡接块自所述宽板主体的上端的内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卡接块包括外卡接块主体及第一卡接头,所述第—^接头自所述外卡接块主体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接头配合插接于对应的外卡接孔内从而使所述外卡接块卡接于所述外卡接槽内,所述外美观卡块包括外美观卡块主体及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二卡接头凸伸于所述外美观卡块主体的底部,所述外美观卡块主体的大小与所述外卡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接头配合插接于所述外卡接孔内从而使所述外美观卡块卡接于所述外卡接槽内,所述外卡接块主体的厚度及所述外美观卡块主体的厚度均等于对应的所述外卡接槽的深度。所述加宽板的底部沿所述加宽板的长度方向凸设有三宽板支撑脚,三所述宽板支撑脚之间形成两插口,所述插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槽或者第二插槽相接通。 所述边筋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两自边缘向内延伸的外卡接槽,所述外卡接槽上开有两卡接孔,所述外卡接槽设于对应的方形框孔的边框上,所述加宽板的上端的内侧向外延伸有两外卡接块,所述外卡接块包括外卡接块主体及两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自所述外卡接块主体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接头配合插接于对应的外卡接孔内从而使所述外卡接块卡接于所述外卡接槽内。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卡板组件包括至少一加宽板及、至少一网状的垫筋、若干外美观卡块、若干内美观卡块及如上所述的卡板主体,所述加宽板包括宽板主体及与所述外卡接槽对应的外卡接块,所述外卡接块自所述宽板主体的上端的内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卡接块包括外卡接块主体及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自所述外卡接块主体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接头配合插接于对应的外卡接孔内从而使所述外卡接块卡接于所述外卡接槽内,所述外美观卡块包括外美观卡块主体及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二卡接头凸伸于所述外美观卡块主体的底部,所述外美观卡块主体的大小与所述外卡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接头配合插接于所述外 卡接孔内从而使所述外美观卡块卡接于所述外卡接槽内,所述外卡接块主体的厚度及所述美观卡块主体的厚度均等于所述外卡接槽的深度,所述垫筋的四周对应第一内卡接槽或者第二内卡接槽开有垫筋卡接块,所述垫筋卡接块包括垫筋卡接块主体及垫筋卡接头,所述垫筋卡接头自所述垫筋卡接块主体的下端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垫筋卡接头插卡于对应的第一内卡接孔或者第二内卡接孔内,从而使所述垫筋卡接于对应的方形框孔内,所述内美观卡块包括内美观卡块主体及第三卡接头,所述第三卡接头凸伸于所述内美观卡块主体的底部,所述内美观卡块主体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内卡接槽或者所述第二内卡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三卡接头配合插接于所述第一内卡接孔或者所述第二内卡接孔内从而使所述内美观卡块卡接于所述第一内卡接槽或者所述第二内卡接槽内,所述内美观卡块主体的厚度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卡接槽或者所述第二内卡接槽的深度。所述垫筋用于承载比方形框孔更小的物件。所述垫筋卡接块主体的厚度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卡接槽或者第二内卡接槽的深度。从而保证卡板主体的承载端面平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卡板主体通过在边筋上卡接上一块或者多块加宽板从而灵活调节其承载端面的大小,避免了要生产不同大小规格的卡板而制造多套模具的情况,大大减少了制造成本。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卡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卡板主体的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卡板主体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卡板主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卡板组件的加宽板另一实施立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技术卡板组件包括100包括卡板主体10、加宽板20、外美化卡块30、内美化卡块40以及网状的垫筋50。参考图1至图4,所述卡板主体10包括四边筋及两中筋。四所述边筋分别为第一边筋11、第二边筋12、第三边筋13及第四边筋14。所述第一边筋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筋12及第三边筋13的一端固接;所述第四边筋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筋12及第三边筋13的另一端固接。两所述中筋分别为第一中筋15及第二中筋16。所述第一中筋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筋11的中部及第三边筋13的中部;所述第二中筋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边筋12的中部及第四边筋14的中部,所述第一中筋15与所述第二中筋16交错相接。所述边筋与所述中筋互相交错相接形成四个方形框孔101。所述边筋及中筋的底部对应相邻的两所述边筋相交处、两所述中筋相交处及所述边筋与所述中筋相交处均设有支撑脚17。所述支撑脚17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中筋15上的若干支撑脚17分别与第二边筋12及第四边筋14上的若干支撑脚14之间形成第一插槽18,所述第二中筋上的若干支撑脚17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筋11及所述第三边筋13上的若干支撑脚17之间形成第二插槽19。所述边筋及中筋的上端面对应所述支撑脚17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板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四边筋及两中筋,四所述边筋分别为第一边筋、第二边筋、第三边筋及第四边筋,所述第一边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筋及第三边筋的一端固接,所述第四边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筋及第三边筋的另一端固接,?两所述中筋分别为第一中筋及第二中筋,所述第一中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筋的中部及第三边筋的中部,所述第二中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边筋的中部及第四边筋的中部,所述第一中筋与所述第二中筋交错相接,所述边筋与所述中筋互相交错相接形成四个方形框孔,所述边筋及中筋的底部对应相邻的两所述边筋相交处、两所述中筋相交处及所述边筋与所述中筋相交处均设有支撑脚,所述第一中筋上的若干支撑脚分别与第二边筋及第四边筋上的若干支撑脚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二中筋上的若干支撑脚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筋及所述第三边筋上的若干支撑脚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边筋的上端面的外侧向下凹陷形成至少一自边缘向内延伸的外卡接槽,所述外卡接槽上开有至少一外卡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板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四边筋及两中筋,四所述边筋分别为第一边筋、第二边筋、第三边筋及第四边筋,所述第一边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筋及第三边筋的一端固接,所述第四边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筋及第三边筋的另一端固接,两所述中筋分别为第一中筋及第二中筋,所述第一中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筋的中部及第三边筋的中部,所述第二中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边筋的中部及第四边筋的中部,所述第一中筋与所述第二中筋交错相接,所述边筋与所述中筋互相交错相接形成四个方形框孔,所述边筋及中筋的底部对应相邻的两所述边筋相交处、两所述中筋相交处及所述边筋与所述中筋相交处均设有支撑脚,所述第一中筋上的若干支撑脚分别与第二边筋及第四边筋上的若干支撑脚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二中筋上的若干支撑脚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筋及所述第三边筋上的若干支撑脚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边筋的上端面的外侧向下凹陷形成至少一自边缘向内延伸的外卡接槽,所述外卡接槽上开有至少一外卡接孔。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筋及中筋的上端面对应所述支撑脚处向下凹陷形成工艺凹孔。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的高度相同。4.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的卡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筋的上端面的内侧对应所述方形框孔的边框处分别开有至少一具有第一内卡接孔的第一内卡接槽,所述中筋的上端面的两侧对应所述方形框孔的边框处分别开有至少一具有第二内卡接孔的第二内卡接槽。5.一种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的卡板主体、至少一加宽板及若干外美观卡块,所述加宽板包括宽板主体及与所述外卡接槽对应的外卡接块,所述外卡接块自所述宽板主体的上端的内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卡接块包括外卡接块主体及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自所述外卡接块主体的底面向下凸伸形成,所述第一卡接头配合插接于对应的外卡接孔内从而使所述外卡接块卡接于所述外卡接槽内,所述外美观卡块包括外美观卡块主体及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二卡接头凸伸于所述外美观卡块主体的底部,所述外美观卡块主体的大小与所述外卡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接头配合插接于所述外卡接孔内从 而使所述外美观卡块卡接于所述外卡接槽内,所述外卡接块主体的厚度及所述外美观卡块主体的厚度均等于对应的所述外卡接槽的深度。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板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
申请(专利权)人:张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