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鞋大底收口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292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特别指一种胶鞋大底收口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海绵模和平面海绵模,其中底座海绵模上开有模腔,模腔的内腔边墙为斜坡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大底收口模底座海绵模结构的内腔边墙由原来的垂直结构改成斜坡面结构,确保各种大或小码胶鞋压合时,上平面模都能与底座海绵模的坡形边墙有效接触并承受一定压合力,达到了使围条和大底能粘合好,压合效果好,防止了离下口质量问题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底收口模底座海绵模采用的是98黑海胶料/解放鞋衬胶/07军大胶料三胶并用体系,较原来旧模硬度增加,弹性增加,压缩变形率减小,较原来旧模的压合力增大了,使用寿命延长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特别指一种胶鞋大底收口模
技术介绍
胶鞋企业生产的一次硫化鞋(如解放胶鞋、轻便鞋等),其围条和大底是同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硫化定型的,如果生产时围条和大底粘合不好,则会出现“离下口”质量问题。胶鞋企业生产一次硫化鞋时,通常会在胶鞋成型线上最后一道压合工艺采用大底收口模压合,使围条和大底能粘合好。由于胶鞋成型线运转速度快,每2 4秒钟压合一只鞋,一幅压合模要用于5 13个码子胶鞋的压合,加之大底收口模的底座海绵模存在弱点,造成围条和大底很难粘合好,而较易出现“离下口”质量问题。现实生产中,胶鞋企业生产一次硫化鞋时,通常会在大底收口模压合工序后,再增加一道工序,人工完成的手工压合工序,以对付“离下口”质量问题。原来大底收口模底座海绵模的内腔边墙结构是垂直结构,很难确保各种大或小码胶鞋压合时,底座海绵模的内腔边墙能与上平面模有效接触,并且这种接触力很小,使围条和大底能粘合不好,压合效果差,易发生离下口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果好的胶鞋大底收口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底座海绵模和平面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鞋大底收口模,包括底座海绵模(1)和平面海绵模,其特征在于底座海绵模(1)上开有模腔(2),模腔(2)的内腔边墙(3)为斜坡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鞋大底收口模,包括底座海绵模(I)和平面海绵模,其特征在于底座海绵模(O上开有模腔(2),模腔(2)的内腔边墙(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坚许胜利王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