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内六角扳手,用于拆装螺丝,包括施力杆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施力杆垂直固定连接并形成L型,所述驱动杆为圆柱形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施力杆的一端固设有一用于与螺丝配合的第一驱动头,所述第一驱动头为六棱柱杆,所述驱动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由于现有的L型内六角扳手的驱动杆为六棱柱杆,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杆为圆柱形杆,且驱动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驱动头即相当于现有的L型内六角扳手的驱动杆,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杆的抗扭强度要显著高于现有的驱动杆的抗扭强度,在拆装螺丝时,驱动杆不会出现扭曲变形现象,保证了拆装螺丝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螺丝拆装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型内六角扳手。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L型内六角扳手包括施力杆和驱动杆,驱动杆与施力杆垂直固定连接并形成L型,施力杆用于人手握持并对其施力,驱动杆为六棱柱杆,即其横截面为六边形,在拆装螺丝时,驱动杆与螺丝直接配合,人手对施力杆施力,即可拆装螺丝。通过分析,现有的L型内六角扳手具有如下缺点:由于驱动杆为六棱柱杆,其虽然可以直接与螺丝配合,拆装方便,但是六棱柱结构的驱动杆抗扭强度低,在拆装螺丝时,驱动杆容易扭曲变形,无法顺利拆装螺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扭强度高的L型内六角扳手。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型内六角扳手,用于拆装螺丝,包括施力杆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施力杆垂直固定连接并形成L型,所述驱动杆为圆柱形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施力杆的一端固设有一用于与螺丝配合的第一驱动头,所述第一驱动头为六棱柱杆,所述驱动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具体地,所述驱动杆为金属杆。具体地,所述驱动杆的直径比所述第一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大(T5mm。具体地,所述驱动杆的长度为8(T500mm。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头的长度为2 50mm,所述第一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为I 27mm0具体地,所述施力杆为金属杆,所述施力杆和驱动杆焊接或一体成型。 具体地,所述施力杆为非金属杆,所述施力杆和驱动杆粘结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临近所述施力杆的一端设有一折弯杆,所述折弯杆垂直于所述驱动杆,所述折弯杆一部分固设于所述施力杆内,所述折弯杆另一部分伸出所述施力杆,所述折弯杆伸出所述施力杆的部分与一用于与螺丝配合的第二驱动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头为六棱柱杆,所述折弯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折弯杆上设有若干倒刺。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杆端部设有一向所述驱动杆方向延伸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紧固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上。由于现有的L型内六角扳手的驱动杆为六棱柱杆,而本技术的驱动杆为圆柱形杆,且驱动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本技术的第一驱动头即相当于现有的L型内六角扳手的驱动杆,因此,本技术的驱动杆的抗扭强度要显著高于现有的驱动杆的抗扭强度,在拆装螺丝时,驱动杆不会出现扭曲变形现象,保证了拆装螺丝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型内六角扳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L型内六角扳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型内六角扳手,用于拆装螺丝,其包括施力杆11和驱动杆12,施力杆11用于人手握持并对其施力,驱动杆12与施力杆11垂直固定连接并形成L型,驱动杆12为圆柱形杆,驱动杆12远离施力杆11的一端固设有一第一驱动头13,第一驱动头13为六棱柱杆,第一驱动头13用于与螺丝配合,驱动杆1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驱动头13的外接圆的直径。由于现有的L型内六角扳手的驱动杆为六棱柱杆,而本技术的驱动杆12为圆柱形杆,且驱动杆1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驱动头13的外接圆的直径,本技术的第一驱动头13即相当于现有的L型内六角扳手的驱动杆,因此,本技术的驱动杆12的抗扭强度要显著高于现有的驱动杆的抗扭强度,在拆装螺丝时,驱动杆12不会出现扭曲变形现象,保证了拆装螺丝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1所示,具体地,所述驱动杆12为金属杆,驱动杆12的长度为8(T500mm (优选80 220mm),驱动杆12的直径比第一驱动头13的外接圆的直径大0 5mm,第一驱动头13的长度为2 50_ (优选5 30m),第一驱动头13的直径为I 27mm,驱动杆12和第一驱动头13 —体成型。如图1所示,具体地,所述施力杆11既可以是金属杆,也可以是非金属杆。当施力杆11为金属杆时,施力杆11和驱动杆12可以焊接在一起或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施力杆11优选非金属杆,施力杆11和驱动杆12粘结在一起。另外,施力杆11可以由金属和非金属制作成各种形状,并且施力杆11比驱动杆12大,施力杆11不但可用于施力,也可用作金属锤和非金属锤。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当施力杆11为非金属杆,驱动杆12临近施力杆11的一端设有一折弯杆14,折弯杆14垂直于驱动杆12,折弯杆14 一部分固设于施力杆11内,折弯杆14另一部分伸出施力杆11,折弯杆14伸出施力杆11的部分与一用于与螺丝配合的第二驱动头15固定连接,第二驱动头15为六棱柱杆,折弯杆14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驱动头15的外接圆的直径,第二驱动头15也相当于现有的L型内六角扳手的驱动杆,因此,折弯杆14的抗扭强度要显著高于现有的驱动杆的抗扭强度,在拆装螺丝时,折弯杆14不会出现扭曲变形现象,保证了拆装螺丝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生产时,施力杆11可通过注塑工艺包覆于驱动杆12和折弯杆14上。本技术通过在驱动杆12的端部设置折弯杆14,折弯杆14可以使驱动杆12在施力杆11内固定得更牢固,用手驱动施力杆11时,施力杆11通过折弯杆14将扭力传递至驱动杆12,从而使拆装螺丝更容易,节省了人力。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折弯杆14上还可以设置若干倒刺16,该倒刺16可以增大折弯杆14和施力杆11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施力杆11紧紧包覆在折弯杆14上,防止折弯杆14和施力杆11之间产生松动,保证了 L型内六角扳手在拆装螺丝时的可靠性。如图2所不,所述施力杆11端部设有一向驱动杆12方向延伸的固定套17,固定套17可以为圆柱形,固定套17紧固套设于驱动杆12上,固定套17可以增大施力杆11和驱动杆12之间的粘合力,防止施力杆11和驱动杆12之间产生松动,进一步保证了 L型内六角扳手在拆装螺丝时的可靠性。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型内六角扳手,用于拆装螺丝,包括施力杆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施力杆垂直固定连接并形成L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为圆柱形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施力杆的一端固设有一用于与螺丝配合的第一驱动头,所述第一驱动头为六棱柱杆,所述驱动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型内六角扳手,用于拆装螺丝,包括施力杆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施力杆垂直固定连接并形成L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为圆柱形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施力杆的一端固设有一用于与螺丝配合的第一驱动头,所述第一驱动头为六棱柱杆,所述驱动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内六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为金属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述的L型内六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的直径比所述第一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大(T5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述的L型内六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的长度为80 500mmo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型六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头的长度为2 50mm,所述第一驱动头的外接圆的直径为I 27_。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型内六角扳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扬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速冠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