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式球门,包括一门框、一底架以及一用于撑开球网的球网支撑架,该球网支撑架通过两个第一枢接组件枢接于门框顶部,该底架通过两个第二枢接组件枢接于门框的底部,张开状态时,该球网支撑架与底架位于门框同一侧,且球网支撑架在底架的上方,折叠状态时,该门框、底架与球网支撑架叠合于同一平面。籍此,通过将球门设置成可折叠的结构,使折叠后的体积大大减小,从而方便外出时携带,储存时占用空间小,运输时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运动器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方便携带和运输的折叠式球门。
技术介绍
通常在学校或一些社区的公共运动场所均设置有球门,供人们进行足球、曲棍球、洞洞球等的球类训练或比赛。目前的各类球门一般都是通过铁管焊接而成,其体积较大,不便于移动和包装,也不能折叠,使搬运非常困难,产家在运输过程中成本高,且搬运后也难以找到闲置空间进行放置。当学校操场或社区公共运动场需要进行其它如军训等集体活动时,这些不能拆卸折叠的球门则造成一定的障碍,并且不易搬动的球门在不使用时长期露天在外风吹日晒,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球门,折叠后的球门体积大大减小,具备携带方便、储存占用空间小、运输成本低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球门,包括一门框、一底架以及一用于撑开球网的球网支撑架,该球网支撑架通过两个第一枢接组件枢接于门框顶部,该底架通过两个第二枢接组件枢接于门框的底部,张开状态时,该球网支撑架与底架位于门框同一侧,且球网支撑架在底架的上方,折叠状态时,该门框、底架与球网支撑架叠合于同一平面。优选的,所述门框由一根上横杆以及两根竖杆组成的门字形框架,该上横杆搭接、插接、螺接、焊接或一体成型连接于两竖杆的顶端。优选的,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包括依次套于上横杆端部的第一固定套、枢接管、压力弹簧和第二固定套,该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固定于上横杆,枢接管位于第一固定套与第二固定套之间,压力弹簧抵于枢接管和第二固定套之间;该第一固定套朝向枢接管的端面至少设有两个凹缺位,枢接管与第一固定套接触的端面凸起有一个可嵌入到凹缺位中的卡块,前述球网支撑架固定在该枢接管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凹缺位数量有两个,分别为用于在张开时卡紧卡块的第一凹缺位和在折叠后卡紧卡块的第二凹缺位,所述枢接管为T字形的三通管,球网支撑架是一 U字形的支架,该球网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枢接管垂直向外伸出的管接头上,该管接头与卡块均位于枢接管的同一侧。优选的,所述两竖杆的顶部具有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曲部,该上横杆可拆式地插接在两弯曲部之间。优选的,所述底架是由一根下横杆以及两根水平杆一体连接成的U形结构,该下横杆搭接、插接、螺接、焊接或一体成型连接于两水平杆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枢接组件包括一固定夹片、一弹性夹扣以及一枢接轴,所述底架的水平杆固定于该固定夹片上,所述门框的竖杆通过前述枢接轴枢接在固定夹片,该弹性夹扣安装在竖杆上,该弹性夹扣包括V字形的弹性部以及设于弹性部之末端外侧的扣点,针对该扣点,于竖杆的下端设有通孔,并且于固定夹片上设有扣孔,当球门张开时,该通孔与第二连接部的扣孔对齐,该扣点伸出于竖杆的通孔扣紧于扣孔中,当球门折叠后,该通孔与相互扣孔错开。优选的,所述固定夹片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第一、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形成L字形结构,该第一连接部上具有截面呈U字形的第一安装槽,所述水平杆的端部焊接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二连接部上具有截面呈U字形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竖杆伸入到第二安装槽内并通过前述枢接轴连接。优选的,所述枢接轴是螺杆与螺母的结合结构。优选的,所述底架以及门框上设有方便捆绑球网的波浪状的金属丝。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球门设置成可折叠的结构,使折叠后的体积大大减小,从而方便外出时携带,储存时占用空间小,运输时降低成本。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张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折叠后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 实施例张开状态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第一枢接组件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图;图6是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第二枢接组件的分解图;图8是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右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门框11、上横杆12、竖杆121、弯曲部122、通孔20、底架21、下横杆22、水平杆30、球网支撑架40、第一枢接组件 41、第一固定套411、第一凹缺位412、第二凹缺位42、枢接管421、卡块422、导引部423、管接头43、压力弹簧44、第二固定套441、位移空间50、第二枢接组件51、固定夹片511、第一连接部512、第二连接部513、第一安装槽514、第二安装槽515、扣孔52、弹性夹扣521、弹性部522、扣点53、枢接轴60、金属丝。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门框10、底架20以及球网支撑架30,该门框10、底架20以及球网支撑架30均是用中空金属管材制成,该球网支撑架30通过两个第一枢接组件40连接于门框10顶部,该底架20通过两个第二枢接组件50连接于门框10的底部。张开状态时,该门框10与底架20相互垂直,球网支撑架30与底架20位于门框10的同一侧,且球网支撑架30在底架20的上方,折叠状态时,该门框10、底架20与球网支撑架30叠合于同一平面。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门框10由一根上横杆11以及两根竖杆12组成,该两竖杆12的顶部具有向内折弯形成的弯曲部121,从而上横杆11的两端可拆式插入到弯曲部121内的中空空间,使上横杆11可以搭在两竖杆12的顶部,构成一门字形的门框10结构。除此之外,该上横杆11也可以通过搭接、螺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于两竖杆12的顶端。结合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枢接组件40安装在上横杆11与竖杆12的连接处,所述球网支撑架30是一 U 字形的支架,其通过两个第一枢接组件40可旋转式连接于门框10。该第一枢接组件40包括依次套在上横杆11端部外的第一固定套41、枢接管42、压力弹簧43和第二固定套44。该第一固定套41固定于上横杆11,其朝向枢接管42的端面至少设有两个凹缺位,本实施例中凹缺位的数量只有两个,分别为一在张开时用于卡住卡块421的第一凹缺位411和在折叠后用于卡住卡块421的第二凹缺位412,该第一凹缺位411的中心与第二凹缺位412的中心之间形成90度夹角,该第一凹缺位411朝后设置,该第二凹缺位412朝下设置。该第二固定套44固定于固定上横杆11靠近竖杆12的弯曲部121的端部,第二固定套44远离弯曲部121的一侧内径逐渐变大,其中第二固定套44靠近弯曲部121的一侧内径与上横杆11的外径相同,而远离弯曲部121的一侧内径稍大于枢接管42的外径,使枢接管42的一侧在移动后可以伸入到第二固定套44内,该第二固定套44内部可供枢接管42伸入的空间即形成位移空间441。该枢接管42为T字形的三通管,该枢接管42套在上横杆11的端部并位于第一固定套41与第二固定套44之间,枢接管42与第一固定套41接触的端面对应前述两个凹缺位411、412设有一个凸起的卡块421,用于卡住凹缺位411或412 ;并且,该卡块421两侧具有圆滑向外倾斜设置的导引部422,以方便卡块421的卡入及与凹缺位411、412的紧密配合;除此之外,由于枢接管42通过一垂直向外伸出的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球门,包括一门框、一底架以及一用于撑开球网的球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球网支撑架通过两个第一枢接组件枢接于门框顶部,该底架通过两个第二枢接组件枢接于门框的底部,张开状态时,该球网支撑架与底架位于门框同一侧,且球网支撑架在底架的上方,折叠状态时,该门框、底架与球网支撑架叠合于同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种折叠式球门,包括一门框、一底架以及一用于撑开球网的球网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球网支撑架通过两个第一枢接组件枢接于门框顶部,该底架通过两个第二枢接组件枢接于门框的底部,张开状态时,该球网支撑架与底架位于门框同一侧,且球网支撑架在底架的上方,折叠状态时,该门框、底架与球网支撑架叠合于同一平面。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由一根上横杆以及两根竖杆组成的门字形框架,该上横杆搭接、插接、螺接、焊接或一体成型连接于两竖杆的顶端。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组件包括依次套于上横杆端部的第一固定套、枢接管、压力弹簧和第二固定套,该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固定于上横杆,枢接管位于第一固定套与第二固定套之间,压力弹簧抵于枢接管和第二固定套之间;该第一固定套朝向枢接管的端面至少设有两个凹缺位,枢接管与第一固定套接触的端面凸起有一个可嵌入到凹缺位中的卡块,前述球网支撑架固定在该枢接管上。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球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凹缺位数量有两个,分别为用于在张开时卡紧卡块的第一凹缺位和在折叠后卡紧卡块的第二凹缺位,所述枢接管为T字形的三通管,球网支撑架是一 U字形的支架,该球网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枢接管垂直向外伸出的管接头上,该管接头与卡块均位于枢接管的同一侧。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球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春芳,
申请(专利权)人:罗春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