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097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内开设有贯穿管体的引流腔,所述管体顶端连接有接头,管体底端开设有若干引流侧孔,所述接头上分别连接有充气接口及冲洗接口,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开设有第一内管及第二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分别与引流腔平行设置,第一内管顶端与充气接口连通,第二内管顶端与冲洗接口连通,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底端贯穿管体的管壁。该新型引流管节省冲洗液,冲洗效果更好,不易发生松脱,不易堵塞,避免意外感染和引流失败的恶性事故风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引流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现有的引流管一般为单腔引流管,如果需要注射药物时,需要插入另外一根引流管,一条注入冲洗药物,另一条将冲洗液抽走,操作繁琐,且该类引流管易发生漏液、冲洗无压力、逆流的现象,对病人的损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引流管,冲洗效果好,无松脱风险,定位准确,能够有效防止堵塞,避免沉淀物返流及意外感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内开设有贯穿管体的引流腔,所述管体顶端连接有接头,管体底端开设有若干引流侧孔,所述接头上分别连接有充气接口及冲洗接口,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开设有第一内管及第二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分别与引流腔平行设置,第一内管顶端与充气接口连通,第二内管顶端与冲洗接口连通,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底端贯穿管体的管壁。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管、第二内管与管体的管壁采用旋紧固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管、第二内管的直径相同。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对称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管体上设置有柱状囊部。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管壁内镶嵌有X光显影线。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刻度线。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接口、冲洗接口与接头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引流腔呈矩形。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接头开口部呈圆锥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引流管由于在管体的管壁内开设有第一内管及第二内管,第一内管与充气接口连通,第二内管与冲洗接口连通,通过充气接口通入气体,可以将该引流管有效地固定住,通过冲洗接口可以向人体内通入冲洗药液,冲洗药液可以直接输注到达引流点,一改以往旧式产品冲洗液灌注入引流管腔,导致冲洗无压力和垢污逆流的缺点,节省冲洗液,冲洗效果更好,且该引流管不易发生松脱,不易堵塞,避免意外感染和引流失败的恶性事故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新型引流管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管体,2、引流腔,3、接头,4、充气接口,5、冲洗接口,6、第一内管,7、第二内管,8、X光显影线,9、柱状囊部,10、刻度线,11、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新型引流管,包括管体1,管体I内开设有贯穿管体I的引流腔2,所述管体I顶端连接有接头3,管体I底端开设有若干引流侧孔,所述接头3上分别连接有充气接口 4及冲洗接口 5,所述管体I的管壁内开设有第一内管6及第二内管7,所述第一内管6、第二内管7分别与引流腔2平行设置,第一内管6顶端与充气接口 4连通,第二内管7顶端与冲洗接口 5连通,第一内管6、第二内管7底端贯穿管体I的管壁。所述第一内管6、第二内管7对称设置,第一内管6、第二内管7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内管6、第二内管7与管体I的管壁采用旋紧固定,不会出现松脱,安全可靠,当出现堵塞时,可以拔出第一内管6、第二内管7进行清理灌注及再置入,使用方便。所述管体I上设置有柱状囊部9,挤压柱状囊部9可以防止引流腔2内发生堵塞。所述管体I的管壁内镶嵌有X光显影线8,可以进行透视观察,提供了方便。所述管体I内壁表面经抗凝处理,能防止组织液、血液等液体在管体I内凝固、吸附,防止发生堵塞。所述管体I上设置有刻度线10,使用时可以观察引流管插入的深度,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所述充气接口 4、冲洗接口 5与接头3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1,使得接头3与充气接口 4、冲洗接口 5连接牢固,整齐,便于摆放,不易发生断裂。所述引流腔2呈矩形。所述接头3开口部呈圆锥形3,直径从开口处向内逐渐减小,从而使得药液更容易导出。使用时,将该引流管一端插入人体内,通过充气接口 4经第一内管6通入气体,将该引流管有效地固定住,人体内的血液或组织液等即可通过引流侧孔经引流腔2导出,当需要冲洗时,冲洗药液从冲洗接口 5输入,经第二内管7进入人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新型引流管具有如下优点:(I)在管体I的管壁内设置有第一内管6、第二内管7,第一内管6与充气接口 4连通,第二内管7与冲洗接口 5连通,通过充气接口 4通入气体,可以将该引流管有效地固定住,通过冲洗接口 5可以向人体内通入冲洗药液,冲洗药液可以直接输注到达引流点,一改以往旧式产品冲洗液灌注入引流管腔,导致冲洗无压力和垢污逆流的缺点,节省冲洗液,冲洗效果更佳;(2)套管多腔结构,第一内管6、第二内管7采用旋紧固定方式,彻底解决同类产品内管容易因拉扯或压力等原因发生松脱现象,避免意外感染和引流失败的恶性事故风险;(3)可妥善地解决堵塞问题,普通堵塞可简便地拔除第一内管6或第二内管7进行清理灌注及再置入,严重堵塞时可借助相关辅件安全地更换外管及整支引流管,而无须采用手术重新开启创口,彻底免除堵塞或引流不佳所引起的并发症;(4)管壁内含X光显影线8和安全精确的引流管表面刻度设置,可供医护人员透视观察和直观监控导管位移发生,术前放置术后护理均更加安全简便;(5)引流管内壁进行抗凝处理,使引流管能阻止组织液、血液等体液的凝固、吸附,对解决引流管容易发生堵塞的难题,有显著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内开设有贯穿管体的引流腔,所述管体顶端连接有接头,管体底端开设有若干引流侧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上分别连接有充气接口及冲洗接口,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开设有第一内管及第二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分别与引流腔平行设置,第一内管顶端与充气接口连通,第二内管顶端与冲洗接口连通,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底端贯穿管体的管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内开设有贯穿管体的引流腔,所述管体顶端连接有接头,管体底端开设有若干引流侧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上分别连接有充气接口及冲洗接口,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开设有第一内管及第二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分别与引流腔平行设置,第一内管顶端与充气接口连通,第二内管顶端与冲洗接口连通,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底端贯穿管体的管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第二内管与管体的管壁采用旋紧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第二内管的直径相同。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业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