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青山专利>正文

输液器自动止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091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液器自动止液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输液器滴斗内设置有止液塞、与止液塞连体的锥体及接头、接头内孔等,止液塞的密度小于1.0g/cm3,止液塞相对于滴斗轴线居中时,其外边沿距滴斗内壁不大于3mm,止液塞上部有1个、2个或多个进液槽及进液孔,锥体尖端直径小于接头内孔直径,锥体根部直径大于接头内孔直径。正常输液过程中,止液塞悬浮在滴斗内的液体上,当滴斗内液体输注完毕,止液塞由于重力的作用逐渐下移,锥体进入并堵住接头内孔,从而达到避免空气从滴斗进入管路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液器自动止液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输液器在临床上已被广泛用于静脉给药或输注营养液,常规输液器在每瓶液体输液结束时,如不及时更换输液瓶或取下输液器,在空气已进入滴斗下的管路再更换输液瓶时,气液混合物容易进入人体,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输液器自动止液装置,它具有在输液结束时自动止液而防止空气进入管路的特点,且产品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输液器滴斗内设置有止液塞、与止液塞连体的锥体及接头、接头内孔等,止液塞的密度小于1.0g/cm3,止液塞相对于滴斗中心轴线居中时,其外边沿距滴斗内壁不大于3mm,止液塞上部有I个、2个或多个进液槽及进液孔,锥体尖端直径小于接头内孔直径,锥体根部直径大于接头内孔直径。正常输液过程中,止液塞悬浮在滴斗内的液体上,当滴斗内液体输注完毕,止液塞由于重力的作用逐渐下移,锥体进入并堵住接头内孔,从而达到避免空气从滴斗进入管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输液器自动止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滴斗,2.止液塞,3.接头,4.管路,5.进液槽,6.进液孔,7.锥体,8.接头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实施例一:输液器滴斗⑴内设置有止液塞(2)、与止液塞⑵连体的锥体(7)及接头(3)、接头内孔(8)等,止液塞(2)的密度小于1.0g/cm3,止液塞(2)相对于滴斗(I)中心轴线居中时,其外边沿距滴斗(I)内壁不大于3mm,止液塞(2)上部有I个、2个或多个进液槽(5)及进液孔(6),锥体(7)尖端直径小于接头内孔(8)直径,锥体(7)根部直径大于接头内孔(8)直径。正常输液过程中,止液塞(2)悬浮在滴斗(I)内的液体上,当滴斗(I)内液体输注完毕,止液塞(2)由于重力的作用逐渐下移,锥体(7)进入并堵住接头内孔(8),从而达到避免空气从滴斗(I)进入管路(4)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输液器自动止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液器滴斗(1)内设置有止液塞(2)、与止液塞(2)连体的锥体(7)及接头(3)、接头内孔(8),止液塞(2)的密度小于1.0g/cm3,止液塞(2)上部有1个、2个或多个进液槽(5)及进液孔(6)。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器自动止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液器滴斗(I)内设置有止液塞(2)、与止液塞(2)连体的锥体(7)及接头(3)、接头内孔(8),止液塞⑵的密度小于1.0g/cm3,止液塞(2)上部有I个、2个或多个进液槽(5)及进液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刘青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