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1)、口盖(2)和密封塞(3),所述口盖(2)与所述连接管(1)的管口连接,所述密封塞(3)设置在所述口盖(2)内底面与所述连接管(1)管口端面之间,所述连接管(1)的下段为扁形管(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方法简单,便于生产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药包装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非PVC软袋输液所涉及的连接管、口盖都是相互独立的,且口盖基本都是由盖体(盖体基本又由内盖体、外盖体组成)、密封娃橡I父塞组合而成。其缺点是口盖由于其结构复杂,在工艺、生产安排上工序也相应较多,因而其生产投入和生产成本较高,中间环节也多,污染风险增大,操作繁琐且不方便,生产效率低。非PVC软袋输液生产工艺过程都是先将连接管焊接到非PVC膜上制成输液袋,灌入药液后以加热融合外加机械力将口盖安装在连接管上。连接管与口盖主要靠通过加热相互接触面而热熔焊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的缺点是由于采用的是非接触式加热熔封技术,连接管与口盖任一接触面上存在药液导致都无法焊接牢固存在漏液隐患,而且加热片使用时间稍长容易发生掉渣和颗粒现象,严重危害药液质量和用药安全。综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软袋输液连接装置,使连接管和口盖连接牢固可靠,密封性好,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安全,成本更低,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使连接管与口盖连接牢固,密封性好,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安全,成本更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口盖和密封塞,所述口盖与所述连接管的管口连接,所述密封塞设置在所述口盖内底面与所述连接管管口端面之间,所述连接管的下段为扁形管。进一步地,所述扁形管为弹性闭合的扁形管、硬质的菱形管或者两端带尾翼的硬质船形管。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为圆形管口,所述圆形管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口盖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配合的内凹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为环形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纵截面形状为弧形、波浪形、锯齿形或者倾斜梯形。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间断地设置在所述圆形管口的外侧壁上,所述凸起结构的纵截面形状为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或者梯形。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的凸起高度为0.2 IM 0.8 mm。进一步地,所述圆形管口的外侧壁上等间距地设置有竖向凹槽,所述竖向凹槽设置在所述凸起结构的上方,所述口盖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竖向凹槽相配合的竖向凸棱。进一步地,所述口盖的顶面中部开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一个带易拉手柄的小盖。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为硅橡胶塞,所述密封塞的上下面中部设置有凹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塑料连接管与口盖连接处设置的相互吻合凸起结构和凹槽,使连接管与口盖的安装固定,并通过硅橡胶塞使其固定牢固且实现密封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非接触式加热焊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效避免了外部环境对药液的污染,解决了现有软袋输液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加输液产品的密封性、气密性,提高软袋输液产品质量的安全性。2、现有技术连接管、口盖要使用四、五种材料完成这种连接,需要许多中间环节和工序,生产投入成本高,生产操作繁琐不方便。现在本技术结构简单,方法简单,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便于生产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3、本技术易拉手柄与盖为一体式的,灭菌后为无菌状态,使用时不需要再消毒处理。也方便医护人员开启,而其他拉环盖存在拉不开或拉断等现象,也杜绝了拉环盖高压灭菌后拉环切痕处爆裂、进水汽等污染隐患。4、本技术橡胶塞顶面中部为圆凹面,底面中部为凹坑,便于插入输液针。5、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方法简单,便于生产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纵截面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连接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连接管的纵截面剖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口盖的纵截面剖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使连接管与口盖连接牢固,密封性好,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安全,成本更低。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1、口盖2和密封塞3,口盖2与连接管I的管口连接,即口盖2盖合在连接管I的管口上。密封塞3设置在口盖2内底面与连接管I管口端面之间,密封塞3成圆饼型,密封塞3的平面尺寸与口盖2内底面的平面尺寸相一致。优选地,密封塞3为硅橡胶塞,密封塞3的上下面中部设置有凹坑31、32,这样,有利于输液针头插穿密封塞3。连接管I的下段为扁形管11,这样有利于与软袋相配合。优选地,扁形管11为弹性闭合的扁形管,即连接管I的下段具有弹性。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扁形管11也可以为硬质的菱形管或者两端带尾翼的硬质船形管。连接管I的顶端为圆形管口,圆形管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结构12,口盖2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凸起结构12相配合的内凹结构21。这样,便于连接管I与口盖2的安装固定,并通过硅橡胶塞使其固定牢固且实现密封作用。优选地,凸起结构12为环形结构,凸起结构12的纵截面形状为弧形,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凸起结构12的纵截面形状可以为波浪形、锯齿形或者倾斜梯形。另外的实施方式,凸起结构12间断地设置在圆形管口的外侧壁上,凸起结构12的纵截面形状为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或者梯形。凸起结构12的凸起高度为 0.2 mm 0.8 mm,优选为 0.2 mm、0.3 mm、0.4 腿、0.45 mm、0.5 腿、0.55 mm、0.6 腿、0.65mm,0.7 mm,0.8 腿。圆形管口的外侧壁上等间距地设置有竖向凹槽13,竖向凹槽13设置在凸起结构12的上方,口盖2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竖向凹槽13相配合的竖向凸棱22。这样,有利于连接管I与口盖2的径向定位。口盖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一个开口 23,开口 23处连接有一个带易拉手柄41的小盖4。当使用,拉扯易拉手柄41将小盖4拉起,这样,硅橡胶的密封塞3即露出,输液针头插过密封塞3即可输液。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1)、口盖(2)和密封塞(3),所述口盖(2)与所述连接管(1)的管口连接,所述密封塞(3)设置在所述口盖(2)内底面与所述连接管(1)管口端面之间,所述连接管(1)的下段为扁形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种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I)、口盖(2)和密封塞(3),所述口盖(2 )与所述连接管(I)的管口连接,所述密封塞(3 )设置在所述口盖(2 )内底面与所述连接管(I)管口端面之间,所述连接管(I)的下段为扁形管(11)。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管(11)为弹性闭合的扁形管、硬质的菱形管或者两端带尾翼的硬质船形管。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I)的顶端为圆形管口,所述圆形管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结构(12),所述口盖(2)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12)相配合的内凹结构(21)。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12)为环形结构,所述凸起结构(12)的纵截面形状为弧形、波浪形、锯齿形或者倾斜梯形。5.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袋输液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
申请(专利权)人:罗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