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061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13
一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包括:由光学部和光学部边缘构成的光学部分,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光学部分相连接的襻。所述光学部的前表面为复合环曲面,所述光学部的后表面为非球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既方便医生在植入过程中对人工晶体轴向位置的把握度,减小人工晶体植入旋转误差,又提高了人工晶体的光学性能,在矫正散光的同时,均匀矫正人工晶体眼的球差与高阶像差,提高成像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人工晶体的面形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ー种光学部前表面为复合环曲面且光学部后表面为非球面的新型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技术介绍
光线由ー种物质射入到另ー种光密度不同的物质时,其光线的传播方向产生偏折,这种现象称为屈光现象,屈光度表示这种屈光现象的大小(屈光力),单位是屈光度(缩写为“D”)。ID屈光力相当于可将平行光线聚焦在I米焦距上。眼睛折射光线的作用叫屈光,用光焦度来表不屈光的能力,也叫做屈光度。屈光度是透镜对于光线的折射强度。屈光度是屈光力的大小単位,以D表示,既指平行光线经过该屈光物质,成焦点在IM时该屈光物质的屈光力为I屈光度或1D。对于透镜而言,是指透镜焦度的单位如一透镜的焦距IM时,则此镜片的屈光力为ID屈光度与焦距成反比。透镜的屈光力F=l/f,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式中:屈光力的单位为屈光度,符号为D,量纲为じ1,ID=Im'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分与人眼的角膜共同组成ー个屈光系统,承担人眼约30%的屈光力。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人眼屈光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人工晶体在被植入人眼中后通过支撑襻5和囊袋1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維持在人眼后房囊袋12内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包括:由光学部和光学部边缘构成的光学部分;至少两个与所述光学部分相连接的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的前表面为复合环曲面;所述光学部的后表面为非球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包括: 由光学部和光学部边缘构成的光学部分; 至少两个与所述光学部分相连接的襻, 其特征在干, 所述光学部的前表面为复合环曲面; 所述光学部的后表面为非球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环曲面为凸形复合环曲面,所述凸形复合环曲面由曲率半径在5.5毫米ー 84.0毫米范围内的基础球面和相对于所述基础球面的偏移量叠加而成, 以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中的光学部前表面顶点(0)为原点建立ニ维坐标系,所述坐标系的纵坐标轴(Y)与所述光学部前表面相切且通过所述光学部前表面顶点(0);所述坐标系的横坐标轴(Z)平行于眼轴方向(D-D’)、与纵坐标轴(Y)呈90度角且通过所述光学部前表面顶点(0),所述凸形复合环曲面在上述ニ维坐标系平面(YZ)上的曲线满足以下表达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球面为凸形非球面,所述凸形非球面的基础球面的曲率半径在8.0毫米ー 74.0毫米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曌
申请(专利权)人: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