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地表水肥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017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大棚地表水肥一体化装置,解决了现有大棚灌溉施肥存在稳定性差、利用率低且病虫害难以控制的问题。包括回流通道和人行通道,且回流通道和人行通道之间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栽培槽,栽培槽的左侧设有与回流通道相通的回流管,回流通道一端设置有水肥井口,水肥井口内设有与其连通的水肥主管,且栽培槽上放置有前后分布且与水肥主管相通的水肥分管,水肥分管上设有与其连通且位于每个栽培槽上方的水肥支管,水肥支管侧壁开有若干水肥灌注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可方便、灵活、准确地控制施肥数量和时间,避免不合理施肥造成浪费的问题,同时减少土壤养分丢失,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灌溉施肥装置,具体为一种大棚地表水肥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棚灌溉中,灌溉施肥设备的精确度低、配套性差、从而致使产品性能稳定性较差,而且肥料、灌溉用水利用率差,不能灵活方便的控制施肥数量和时间,同时病虫害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大棚灌溉施肥存在稳定性差、利用率低且病虫害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大棚地表水肥一体化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大棚地表水肥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在大棚左右两侧的回流通道和人行通道,且回流通道和人行通道之间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栽培槽,栽培槽的左侧设有与回流通道相通的回流管,回流通道一端设置有水肥井口,水肥井口内设有与其连通的水肥主管,且栽培槽上放置有前后分布且与水肥主管相通的水肥分管,水肥分管上设有与其连通且位于每个栽培槽上方的水肥支管,水肥支管侧壁开有若干水肥灌注孔。进行灌注施肥作业时,水肥井口内的水肥在泵的作业下流入水肥主管,依次流入水肥分管、水肥支管,随后经水肥灌注孔流入栽培槽内,提高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多余的水肥从回流管经回流通道返回水肥井口,克服了现有大棚灌溉施肥存在稳定性差、利用率低且病虫害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可方便、灵活、准确地控制施肥数量和时间,避免不合理施肥造成浪费的问题,同时减少土壤养分丢失,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回流通道,2-人行通道,3-栽培槽,4-回流管,5-水肥井口,6-水肥主管,7-水肥分管,8-水肥支管,9-水肥灌注孔。具体实施方式大棚地表水肥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在大棚左右两侧的回流通道I和人行通道2,且回流通道I和人行通道2之间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栽培槽3,栽培槽3的左侧设有与回流通道I相通的回流管4,回流通道I 一端设置有水肥井口 5,水肥井口 5内设有与其连通的水肥主管6,且栽培槽3上放置有前后分布且与水肥主管6相通的水肥分管7,水肥分管7上设有与其连通且位于每个栽培槽3上方的水肥支管8,水肥支管8侧壁开有若干水肥灌 注孔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棚地表水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大棚左右两侧的回流通道(1)和人行通道(2),且回流通道(1)和人行通道(2)之间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栽培槽(3),栽培槽(3)的左侧设有与回流通道(1)相通的回流管(4),回流通道(1)一端设置有水肥井口(5),水肥井口(5)内设有与其连通的水肥主管(6),且栽培槽(3)上放置有前后分布且与水肥主管(6)相通的水肥分管(7),水肥分管(7)上设有与其连通且位于每个栽培槽(3)上方的水肥支管(8),水肥支管(8)侧壁开有若干水肥灌注孔(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地表水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大棚左右两侧的回流通道(I)和人行通道(2),且回流通道(I)和人行通道(2)之间设置有若干前后分布的栽培槽(3),栽培槽(3)的左侧设有与回流通道(I)相通的回流管(4),回流通道(I) 一端设置有水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翼城县菁铧农林牧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