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痔注射肛门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9582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痔注射肛门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痔注射肛门镜,包括柱形镜体、导向部和一个以上的把手,所述导向部位于柱形镜体的顶部,所述一个以上的把手与柱形镜体的底部相连,所述柱形镜体侧壁上设有凹陷,所述柱形镜体内设有柱形的注射通道,所述注射通道的一端开口为组织观测窗,位于所述凹陷上,另一端开口为注射口,位于所述柱形镜体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肛门镜,使操作者可以在直视下,控制进针深度,注入适当的注射液,大大降低了注射难度,消除误注入直肠肌层或者注射过浅可能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最大限度地简化了操作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药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痔注射肛门镜
技术介绍
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是国内外三大器械治疗痔疮的方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I一II期出血性内痔的治疗,具有数百年的历史。该治疗的方法是无需麻醉,通过在肛门镜的辅助下,将注射器中的硬化剂打入特定的痔疮中去。临床上常用的肛门镜主要分为检查用和辅助手术用两种,前者分为直口和斜口两种,而后者则有扩张功能。两者都是筒状结构,长度在7-9cm之间。在检查和辅助手术的时候,这两种肛门镜能够起到观察和暴露整个直肠末段,发现局部的病变,和充分暴露需要手术的部位,但是作为硬化剂治疗辅助设备的时候,前者由于镜身狭长,观察口小的原因,导致医生的视线会被注射器遮挡而无法看清需要注射的部位,同时筒状结构无法完全固定注射部位,会提高操作的难度,增加并发症发生的机率。而辅助手术的肛门镜则无法在不麻醉的情况下使用。因此,国内外以往都是通过改变注射器的针长来改善治疗中的使用问题。但这个方法欧美国家采用特定的管子接长针头,国内则选择使用软长针头,这些方法除了会增加治疗的感染机率,同时也无法很好解决痔疮固定定位的问题。由于使用目的不同,现行市面上并无专门针对硬化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痔注射肛门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形镜体(1)、导向部(2)和一个以上的把手(3),所述导向部(2)位于柱形镜体(1)的顶部,所述一个以上的把手(3)与柱形镜体(1)的底部相连,所述柱形镜体(1)侧壁上设有凹陷(4),所述柱形镜体(1)内设有注射通道(5),所述注射通道(5)的一端开口为组织观测窗(6),位于所述凹陷(4)上,另一端开口为注射口(7),位于所述柱形镜体(1)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宜孙建华韩昌鹏陈新静金炜吴炯高凌卉冯卓李盈陆溶吴闯肖文钱进王芳夏雨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