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床,包括床布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由除了四个中支杆着地支撑外,还增加了斜支杆、侧十字杆、中十字杆、边十字杆联动连接结构,增加了两个外支撑左脚、两个外支撑右脚、两个中间脚六个着地点,其中外支撑左脚和外支撑右脚均由侧十字杆与边十字杆支撑,中间脚由中十字杆和侧十字杆支撑;另外床面支撑结构由对称的两个平面支撑框通过中支撑铰链连接构成,其中平面支撑框由边纵杆和中纵杆通过支撑铰链连接构成。该折叠床由十字杆与中支杆联动支撑,支撑结构受力更加均匀,承载力更强,使用寿命更长,十脚着地稳定性更强,平面支撑结构分段使该折叠床折叠后体积更小,便于携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床。
技术介绍
折叠床是户外、室内休息时的常用家具。目前市场上的床经过不断的更新换代后已经具备简单收合、便于携带、占地面积小的特点,但使用寿命问题却往往被忽视了。由于床身及支撑结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各部件之间联动性不强,通常将承受重力较大的关键部位用连接带将左右拉住,同时主要的连接部位用塑料件连接。这样虽然能够相对成本较低,但使得整个床面不太平整,有些甚至成波浪形,降低了人们使用时的舒适度,又影响美观,而且没有根本解决重点受力部位的承受力差,使用寿命低的问题。同时因为一体式设计的联动性不好,床收合时,容易出现故障,收合后床部件之间不够紧凑,体积相对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折叠床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一体式设计更加合理的折叠床,该折叠床支撑结构受力更加均匀,承载力更强,着地稳定性更强,使用寿命更长,折叠后体积更小,便于携带。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种折叠床,包括床布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由床面支撑结构和床脚支撑结构组成,床脚支撑包括四个中支杆着地支撑,其中床脚支撑结构的中支杆间还增加了斜支杆、侧十字杆、中十字杆、边十字杆连接结构,其中斜支杆两头连接侧十字杆上的开口滑套和中支杆,中支杆中部套有定位套和滑套;着地支撑还增加了两个外支撑左脚、两个外支撑右脚、两个中间脚六个着地点,其中外支撑左脚和外支撑右脚均由侧十字杆与边十字杆支撑,中间脚由中十字杆和侧十字杆支撑;另外床面支撑结构由对称的两个平面支撑框通过中支撑铰链连接构成,其中平面支撑框由边纵杆和中纵杆通过支撑铰链连接构成。其中本技术所述的侧十字杆包括两种连接结构,一种两头连接边纵杆与同一侧的中十字杆连接的中间脚,另一种两头连接床面结构的中支撑铰链和同一侧的外支撑脚,两种侧十字杆中部连接中支杆中部滑套。其中本技术所述的两头连接边纵杆和与同一侧的中十字杆连接的中间脚的侧十字杆中部靠下位置套开口防护件,既保护了管件又方便组装。其中本技术所述的两头连接床面结构上的中支撑铰链与同一侧的外支撑脚的侧十字杆,其中部靠上位置套有开口滑套和开口定位套,斜支杆连接开口滑套。其中本技术中十字杆两头连接床面结构的中支撑铰链和另一侧的中间脚。其中本技术边十字杆两头连接与边纵杆连接的侧十字杆和另一侧的外角。其中本技术边纵杆和中纵杆通过支撑铰链连接,铰链处还连接中支杆,两根中纵杆通过中支撑铰链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主要的连接部位用坚固而紧凑的斜支杆结构代替连接带,减少了对塑料件的使用,增加了折叠床的承受力,使其在受力后不变形,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折叠床设计了侧十字杆、斜支杆、中十字杆、边十字杆,并用中铰链、滑套等相互连接,使床的联动性更好,使用时展开收合方便、简单省力,而且收合后体积小、重量轻,床面更加平整,着地的稳定性更强;斜支杆上端与开口滑套通过铆钉连接在一起,下端通过支撑脚与中支杆用铆钉连接,当重力作用在布件上时,可以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避免中支杆向外歪斜,支撑结构的受力也更加均匀。另外当该折叠床打开时,整个床面绷紧而平整,在重力作用下,十个着地支撑点,同时中支杆也起到千斤顶的支撑作用,斜支杆又拉紧了中支杆,使该床能长久承受更大的重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t匕,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折叠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边纵杆1、中纵杆2、侧十字杆3、中支杆4、斜支杆5、中十字杆6、边十字杆7、中支撑铰链8、支撑铰链9、左支撑脚10、右支撑脚11、中间脚12、中支杆支撑脚13、定位套15、开口滑套16、开口定位套17、开口防护件18、侧十字杆19、滑套20。图2为本技术所述折叠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边纵杆1、中纵杆2、侧十字杆3、中支杆4、斜支杆5、中十字杆6、边十字杆7、中支撑铰链8、支撑铰链9、左支撑脚10、右支撑脚11、中间脚12、中支杆支撑脚13、定位套15、开口滑套16、开口定位套17、开口防护件18、侧十字杆19、滑套20、床布21。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结合附图1、2可知,一种折叠床,包括床布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由床面支撑结构和床脚支撑结构组成,床脚支撑包括四个中支杆4着地支撑,其中床脚支撑结构的中支杆4间还增加了斜支杆5、侧十字杆3与19、中十字杆6、边十字杆7连接结构,其中斜支杆5两头连接侧十字杆4上的开口滑套16和中支杆4,中支杆4中部套有定位套15和滑套20 ;着地支撑还增加了两个外支撑左脚10、两个外支撑右脚11、两个中间脚12六个着地点,其中外支撑左脚10和外支撑右脚11均由侧十字杆19与边十字杆7支撑,中间脚由中十字杆6和侧十字杆3支撑;另外床面支撑结构由对称的两个平面支撑框通过中支撑铰链8连接构成,其中平面支撑框由边纵杆I和中纵杆2通过支撑铰链9连接构成。其中所述的侧十字杆包括两种连接结构,一种两头连接边纵杆I与同一侧的中十字杆6连接的中间脚12,另一种两头连接床面结构的中支撑铰链8和同一侧的外支撑脚10,两种侧十字杆中部连接中支杆中部滑套20。其中所述的两头连接边纵杆I和与同一侧的中十字杆6连接的中间脚12的侧十字杆3中部靠下位置套开口防护件18。其中所述的两头连接床面结构上的中支撑铰链8与同一侧的外支撑脚10 (或11)的侧十字杆19,其中部靠上位置套有开口滑套16和开口定位套17,斜支杆5连接开口滑套16。其中所述的中十字杆6两头连接床面结构的中支撑铰链8和另一侧的中间脚12。其中所述的边十字杆7两头连接与边纵杆I连接的侧十字杆3和另一侧的外角10。其中所述的边纵杆I和中纵杆2通过支撑铰链9连接,铰链9处还连接中支杆4,两根中纵杆通过中支撑铰链8连接。本实施例所述折叠床收合后体积小只有25.5cmX 17cmX 130cm,重量轻,方便携带;打开时,整个床面绷紧而平整,叠床展开尺寸为72X 36X 190cm,受重时中支杆起到千斤顶的支撑作用,斜支杆又拉紧了中支杆,使该床能长久承受更大的重量。各部件间联动性好,支撑受力均匀,着地稳定性强,使用寿命更长。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床,包括床布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由床面支撑结构和床脚支撑结构组成,床脚支撑结构包括四根中支杆着地支撑,其特征在于:床脚支撑结构的中支杆间还增加了斜支杆、侧十字杆、中十字杆、边十字杆连接结构,其中斜支杆两头连接侧十字杆上的开口滑套和中支杆,中支杆中部套有定位套和滑套;着地支撑还增加了两个外支撑左脚、两个外支撑右脚、两个中间脚六个着地点,其中外支撑左脚和外支撑右脚均由侧十字杆与边十字杆支撑,中间脚由中十字杆和侧十字杆支撑;另外床面支撑结构由对称的两个平面支撑框通过中支撑铰链连接构成,其中平面支撑框由边纵杆和中纵杆通过支撑铰链连接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十字杆包括两种连接结构,一种两头连接边纵杆与同一侧的中十字杆连接的中间脚,另一种两头连接床面结构的中支撑铰链和同一侧的外支撑脚,两种侧十字杆中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床,包括床布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由床面支撑结构和床脚支撑结构组成,床脚支撑结构包括四根中支杆着地支撑,其特征在于:床脚支撑结构的中支杆间还增加了斜支杆、侧十字杆、中十字杆、边十字杆连接结构,其中斜支杆两头连接侧十字杆上的开口滑套和中支杆,中支杆中部套有定位套和滑套;着地支撑还增加了两个外支撑左脚、两个外支撑右脚、两个中间脚六个着地点,其中外支撑左脚和外支撑右脚均由侧十字杆与边十字杆支撑,中间脚由中十字杆和侧十字杆支撑;另外床面支撑结构由对称的两个平面支撑框通过中支撑铰链连接构成,其中平面支撑框由边纵杆和中纵杆通过支撑铰链连接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剑云,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高剑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