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连贵专利>正文

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851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包括收集框、收花齿、储花袋和手柄,收集框为前后两侧开口的框体,收花齿固定安装在收集框底面上,储花袋活动套接在收集框后端开口处,收集框框体上安装有手柄,所述收花齿为一组平行等距排列的齿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开创性的采用机械工具辅助摘收除虫菊,采摘时,花农无需反复弯腰或下蹲,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每动作一次可采收多个花朵,大幅提高了采收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易于实施,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花卉采收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采摘除虫菊花的除虫菊收花装置
技术介绍
除虫菊为菊科多年草本植物,是一种古老的天然杀虫植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含有高效杀虫活性成分,且对人畜无害的极少数有价值的植物之一,由除虫菊花中分离萃取的除虫菊素含有具有杀虫活性的六种物质,因此杀虫效果好,昆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可用于制造杀灭抗性很强的害虫的农药,且天然除虫菊素见光会慢慢分解成水和C02,因此用其配制的农药或卫生杀虫剂等使用后无残留,对人畜无副作用,是国际公认的最安全的无公害杀虫剂,可广泛用于绿色蔬菜、绿色水果、绿色茶叶等经济作物的杀虫。由于具有以上不可替代的优点,除虫菊的需求量极大,却一直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其原因除部分地区气候不适宜外,主要是除虫菊种植的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除虫菊株高仅10-40cm,一颗植株上有多个分枝,每个分枝上均会开花,目前,花农在采收的时候完全依靠人工采摘,由于植株较矮,采摘时花农必须弯腰或蹲下才能一朵一朵反复摘取,一般一个人工一天弯腰上万次才能摘收IOkg左右,效率低且劳动强度极大。所以,研制开发一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的除虫菊收花工具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的除虫菊收花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收集框、收花齿、储花袋和手柄,收集框为前后两侧开口的框体,收花齿固定安装在收集框底面上,储花袋活动套接在收集框后端开口处,收集框框体上安装有手柄,所述收花齿为一组平行等距排列的齿条,齿条间的齿间距为2 8mm。所述收花齿的左右两侧边缘上安装有拨杆,拨杆的根部与齿条平行,比齿条长的部分向外侧张开。所述收花齿的齿条为圆柱形圆钢,齿条的前端制成钉形尖嘴。所述收集框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圆形或者方形与弧形的组合形状。所述储花袋两端均设有开口,一端套在收集框后端开口上,用绳索捆扎固定,另一端开口处外侧设置有活动绳扣。所述收集框后端开口边缘处设置有翻边突起。本技术开创性的采用机械工具辅助收花,采摘时,花农只需用手提住手柄,将收花齿插向除虫菊花簇的花茎后往前步行并稍向上提,花朵便被摘下并通过收集框落入捆扎在收集框后端的储花袋中,当储花袋装满后,解开储花袋后端开口处的活动绳扣,便可卸出花朵,系上活动绳扣后即可重复收花。采用本技术后,整个收花过程中花农不需反复弯腰或下蹲,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且收花齿每向前叉动一次,均可采摘10 30朵花,大幅提高了采收效率,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易于实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花齿,2-收集框,3-手柄,4-储花袋,5-绳索,6-翻边突起,7-活动绳扣,8-拨杆,9-齿条,10-齿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收集框2、收花齿1、储花袋4和手柄3,收集框2为前后两侧开口的框体,收花齿I固定安装在收集框2底面上,储花袋4活动套接在收集框2后端开口处,收集框2框体上安装有手柄3,所述收花齿I为一组平行等距排列的齿条9,齿条9间的齿间距10为2 10mm。所述收花齿I的左右两侧边缘上安装有拨杆8,拨杆8的根部与齿条9平行,比齿条9长的部分向外侧张开。所述收花齿I的齿条9为圆柱形圆钢,齿条9的前端制成钉形尖嘴。所述收集框2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圆形或者方形与弧形的组合形状。所述储花袋4两端均设有开口,一端套在收集框2后端开口上,用绳索5捆扎固定,另一端开口处外侧设置有活动绳扣7。所述收集框2后端开口边缘处设置有翻边突起6,该翻边突起6可以是局部翻边、整体翻边或采用焊接等现有技术制作出的突起。储花袋4套在收集框2后端开口上后,用绳索5在翻边突起6内侧捆扎,则储花袋4不易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收集框(2)、收花齿(1)、储花袋(4)和手柄(3),收集框(2)为前后两侧开口的框体,收花齿(1)固定安装在收集框(2)底面上,储花袋(4)活动套接在收集框(2)后端开口处,收集框(2)框体上安装有手柄(3),所述收花齿(1)为一组平行等距排列的齿条(9),齿条(9)间的齿间距(10)为2~1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收集框(2)、收花齿(I)、储花袋(4)和手柄(3),收集框(2)为前后两侧开口的框体,收花齿(I)固定安装在收集框(2)底面上,储花袋(4)活动套接在收集框(2)后端开口处,收集框(2)框体上安装有手柄(3),所述收花齿(I)为一组平行等距排列的齿条(9),齿条(9)间的齿间距(10)为2 IOmm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虫菊收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花齿(I)的左右两侧边缘上安装有拨杆(8),拨杆(8)的根部与齿条(9)平行,比齿条(9)长的部分向外侧张开。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连贵陈苗新
申请(专利权)人:陈连贵陈苗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