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20)包括:使室内空气循环的横流风扇(22);以及由覆盖横流风扇的上方的多个热交换器组成的室内热交换器(6)。室内热交换器将横流型的并流式热交换器(30)和第一及第二翅片管型热交换器(40)、(50)在制冷剂的流路上串联连接。并流式热交换器成为室内热交换器中制冷剂最初流入的第一级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热交換器和风扇是空气调节机的必要元素。在分离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作为使室内空气循环的风扇一般使用横流风扇。配置在横流风扇上游侧的热交换器,大多是以包围横流风扇的方式覆盖横流风扇上方的多个热交換器。在专利文献1、2中能看到具备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示例。专利文献I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有下述结构:围绕横流风扇配置有多个热交換器,所述热交換器包括:沿气流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散热片;配置在垂直所述散热片的方向上且内部流通制冷剂的多个导热管组;以及分别与所述导热管组的端部连接的第一总管和第二总管。专利文献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有下述结构:翅片管型热交換器在水平方向上被分割为三部分,处于上部的两个面呈倒V字形三折设置。横流风扇配置在所述热交換器下方。此外还公开有具备下述结构的热交換器。专利文献3所述的热交換器,将直流型的并流式热交換器作为第一级热交換器,将翅片管型热交換器作为第二级热交換器,且将第一级热交換器堆列在第二级热交換器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265263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平4-68921号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48473号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上多采用翅片管型热交換器。由于翅片管型热交換器热交换率(Contact Factor:CF)低,故难以提高空气调节机整体的性能。一般,在空气调节机上使用的风速的范围内,在相同风速下比较热交换率时,并流式热交換器比翅片管型热交換器热交换率高,可以降低通风阻力。因此适于提高空气调节机的性能。但是如果将围绕室内机的横流风扇的多个热交換器全部采用并流式热交換器,根据条件、制冷剂的分流会变差,性能降低。此外,被冷空气冷却的横流风扇与未充分热交换的空气接触后,会出现横流风扇上发生冷凝、且所述冷凝水混入吹出气流而被吹出的问题。而且,并流式热交換器因制冷剂流路面积小而需要分别组合多根管道并流通制冷剂,但实际上难以进行制冷剂流路的精细调节或分流调节。如果连接多个并流式热交換器时,这种困难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以多个热交換器覆盖使室内空气循环的横流风扇的上方,通过改进热交換器的结构来提高热交换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包括:使室内空气循环的横流风扇;以及由覆盖所述横流风扇的上方的多个热交換器组成的室内热交換器。在所述室内热交換器中,将横流型的并流式热交換器和翅片管型热交換器在制冷剂的流路上串联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在制冷运转时,所述并流式热交換器是所述室内热交換器中制冷剂最初流入的第一级的热交換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在制热运转时,所述并流式热交換器是所述室内热交換器中制冷剂最初流入的第一级的热交換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设有切換制冷剂的流路的切換装置,不论在制冷运转时还是在制热运转吋,都使所述并流式热交換器成为所述室内热交換器中制冷剂最初流入的第一级的热交換器。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组合使用并流式热交換器和翅片管型热交換器,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換器的热交换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简要断面图。图2是图1的室内机上安装的热交換器的垂直断面示意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制冷运转时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制热运转时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图5是说明热交換器的热交换率的图表。图6是不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简要断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根据图3和图4说明作为制冷単元、采用热泵单元的分离式空气调节机的基本结构。在热泵单元I中,将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热交換器4、减压膨胀装置5和室内热交換器6连接成环状。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热交換器4和减压膨胀装置5收容在室外机10的箱体中。室内热交換器6收容在室内机20的箱体中。在室外热交換器4上组合有室外侧的送风机11。在室内热交換器6上组合有室内侧的送风机21。送风机11的风扇为螺旋桨式风扇12。送风机21的风扇为横流风扇22。送风机11和送风机21都配置在比室外热交換器4或室内热交換器6更靠向这些送风机生成的气流的下游侧。图3表示制冷运转时或除霜运转时的状态。此时,从压缩机2吐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室外热交換器4并在其中散热、凝結。离开室外热交換器4的制冷剂,从减压膨胀装置5进入室内热交換器6并在其中膨胀,从室内空气吸取热量后返回压缩机2。由室外侧的送风机11生成的气流促进室外热交換器4的散热。由室内侧的送风机21生成的气流促进室内热交換器6的吸热。图4表示制热运转时的状态。此时四通阀3进行切換后,制冷剂的流路与制冷运转时或除霜运转时相反。从压缩机2吐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室内热交換器6并在其中散热、凝結。离开室内热交換器6的制冷剂,从减压膨胀装置5进入室外热交換器4并在其中膨胀,从室外空气吸取热量后返回压缩机2。由室内侧的送风机21生成的气流促进室内热交換器6的散热。由室外侧的送风机11生成的气流促进室外热交換器4的吸热。基于图1说明室内机20的结构。室内机20具有在纸面的进深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箱体23,其中,以将轴线与箱体23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有横流风扇22。箱体23以图1的左侧为正面侧、右侧为背面侧,且背面侧顶压壁面的状态安装在壁面上。箱体23的顶面和正面形成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ロ 24、25。箱体23的正面下方形成有用于吹出温度调节后的空气的吹出口 26。在吹出口 26上连接有用于引导从横流风扇22吹出的空气的导风路27。在吹出口 26上配置有电动式的百叶板28。在室内机20处于停止状态时,百叶板28如图1所示关闭吹出口 26。当室内机20开始运转后,百叶板28在垂直面内转动打开吹出口 26。百叶板28还具有改变从吹出口 26吹出的风的朝向的作用。横流风扇22旋转后,室内空气从吸入ロ 24、25被吸入并从吹出ロ 26被吹出。其结果,在室内产生循环气流。如果室内热交換器6中流过低温的制冷剂则从吹出ロ 26吹出冷风。如果室内热交換器6中流过高温的制冷剂则从吹出ロ 26吹出热风。室内热交换器6由多个热交换器构成。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包围横流风扇22的大体上半部分,并以覆盖横流风扇22上方的状态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流型的并流式热交換器30、第一翅片管型热交換器40以及第ニ翅片管型热交換器50,在制冷剂的流路上串联连接,构成室内热交換器6。并流式热交換器30与第一翅片管型热交換器40呈倒V字形配置并如屋顶的状态覆盖横流风扇22。第二翅片管型热交換器50以连接第一翅片管型热交換器40下端的状态覆盖横流风扇22的正面。在箱体23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接收从室内热交換器6滴下的冷凝水和除霜水的接水部。针对并流式热交換器30设有接水部60。针对第一和第二翅片管型热交換器40、50设有接水部61。接水部60、61都呈流槽形,其接收的水通过未图示的排水管排出室外。图2示意性表示了构成室内热交換器6的各热交換器的结构。以下对其进行说明。在横流型的并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16 JP 2010-208273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包括: 使室内空气循环的横流风扇;以及 由覆盖所述横流风扇的上方的多个热交換器组成的室内热交換器, 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干, 所述室内热交換器将横流型的并流式热交換器和翅片管型热交換器在制冷剂的流路上串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制冷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哲也,六角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